题目
加工凝固性酸奶时常出现乳清析出的质量缺陷,请在分析造成该质量缺陷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控制措施。
加工凝固性酸奶时常出现乳清析出的质量缺陷,请在分析造成该质量缺陷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控制措施。
题目解答
答案
①原因 A总乳固体含量低。 B发酵过度:发酵剂活力强、接种量过大、发酵时 间长。 C、热处理不当。 D、机械振荡。 E、Ca盐失去平衡。 ②措施 A、添加脱脂乳粉、浓缩乳。 B、选用发酵剂活力适宜的菌种;菌种接种量选定在3%mdash;4%;发酵时间控制在2-3h,注意发酵终点判断。 C、采用90mdash;95℃,5-10min的杀菌条件。 D、发酵、冷却、后熟期间轻拿轻放。 E、添加35%CaCl<sub>2</sub>溶液。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凝固性酸奶制作过程中乳清析出现象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核心思路:乳清析出的本质是蛋白质网络结构不牢固,导致乳清从凝胶中渗出。需从原料、发酵条件、工艺控制等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关键点:
- 总乳固体含量直接影响蛋白质凝胶的形成;
- 发酵条件(菌种活力、接种量、时间)影响凝胶稳定性;
- 热处理和机械振荡会破坏蛋白质结构;
- 钙离子平衡对蛋白质网络的形成至关重要。
原因分析
- 总乳固体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不足,无法形成致密的凝胶网络。
- 发酵过度:发酵剂活力过强或发酵时间过长,导致乳酸过度生成,破坏蛋白质结构。
- 热处理不当:高温或长时间杀菌会使蛋白质变性,降低凝胶强度。
- 机械振荡:发酵或冷却过程中剧烈晃动会破坏凝胶结构。
- Ca盐失衡:钙离子是蛋白质网络形成的关键,缺乏或过量均会影响稳定性。
控制措施
- 提高乳固体含量:添加脱脂乳粉或浓缩乳,增强凝胶强度。
- 优化发酵条件:选择活力适中的菌种,控制接种量(3%-4%)和发酵时间(2-3小时)。
- 合理热处理:采用90-95℃、5-10分钟的杀菌条件,平衡杀菌效果与蛋白质保护。
- 减少机械损伤:发酵、冷却、后熟期间轻拿轻放,避免振动。
- 补充钙离子:添加35%的CaCl₂溶液,维持钙离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