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及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准 确吗? A. 准确B. 不准确C. 不确定
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及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准 确吗?
- A. 准确
- B. 不准确
- C. 不确定
题目解答
答案
通过对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对其标定结果的质量进行了定量表征。
结果表明, 该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5.88%0.15% ( k=2) , 测量结果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对总体不确定度作用最大。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测量不确定度包括由系统影响引起的分量,如与修正量和测量标准所赋量值有关的分量及定义的不确定度。
结果表明, 该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5.88%0.15% ( k=2) , 测量结果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对总体不确定度作用最大。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测量不确定度包括由系统影响引起的分量,如与修正量和测量标准所赋量值有关的分量及定义的不确定度。
解析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氮含量,再根据蛋白质含氮量推算蛋白质含量。然而,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该方法的局限性:
- 系统误差:标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修正量误差、标准物质赋值误差等。
- 随机误差:测量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如实验操作中的偶然波动。
- 定义限制:方法假设蛋白质含氮量恒定(约16%),但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含氮物质(如添加剂),导致结果偏差。
因此,虽然凯氏定氮法是经典方法,但其结果并非绝对准确。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系统影响:
- 修正量误差:标定时使用的标准溶液浓度可能存在不确定度。
- 标准物质赋值误差:参考标准的量值本身可能不精确。
- 定义误差:蛋白质含氮量假设为固定值,但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含氮化合物(如非蛋白氮),导致结果高估。
-
随机效应:
- 测量重复性:实验操作(如消化、蒸馏、滴定)中的偶然波动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 仪器精度:天平、滴定管等仪器的精度限制。
标定结果分析
题目中给出蛋白质含量为 25.88% ± 0.15%(k=2),说明测量结果存在显著的不确定度区间。进一步分析表明,测量重复性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这表明实验过程中的偶然误差难以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