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对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辨别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仍需客观、权威、专业的引领。2016年年底,媒体大量报道“拼接牛排”“胶水牛排”,特别是有媒体以试验称,此类牛排足以“以假乱真”,更是引发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其实,“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搅制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形,食用时需要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卡拉胶是重组牛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这只不过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完全不同于建筑用胶或塑料用胶。公众没有必要‘谈胶色变’”。通过保障食品安全来维护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当前,网络食品的立法日臻完善,平台归责日趋严格,网络食品监管正在实现社会共治。同时,有关网络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均处于立法探索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介绍,该学会2016年完成了30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科学解析,涉及的前3位关键词分别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此外,对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进行的分析表明,“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发布的《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7.4%的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34.8%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低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居民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对民众购买食品考虑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食品安全并非购买食品的第一考虑因素,其16.5%的占比排在价格(20.4%)、口味(16.8%)之后。23.8%的民众常去小餐馆或流动摊点用餐,20.9%的民众选择从网上订餐,去美食城(柜台)用餐的民众占比为18.4%。《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民众通过互联网学习或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但专家表示,互联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民众造成误导,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关部门应做好互联网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监管。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来自食源性疾病,我国的病因调查水平较低、防控措施薄弱。在化学污染方面,主要问题有粮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粮食和坚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蔬菜和茶叶种植中非法使用农药;食品掺假或欺诈相当普遍,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监管。源头污染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存在使用过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畜牧和水产养殖环节滥用兽药、激素和生产调节剂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农产品源头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统一协同”,根据事权划分财权,在理清事权的基础上强化食品安全的属地责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体制问题之一。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媒体以试验称“胶水牛排”足以“以假乱真”,属于互联网不良信息,误导公众,使公众“谈胶色变”,恐慌不已。B.尽管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普通消费者造成误导,但只要加强专业引领,就能消除其负面影响。C.我国部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下降,盲目迷信进口食品,其根本原因是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缺失。D.社会共治是网络食品监管的特有方法,它能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构筑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2.下列对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费者虽然比较看重食品的安全性,但在购买食品时并没有把食品的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B.许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是被动的,往往要到可能危及自身安全时才会给予足够的关注。C.由于对食品安全缺少认知,在事关公众健康的事件发生时,网民常常产生恐慌和愤怒的情绪。D.食品源头污染问题无法化解,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使他们觉得认知了也无法防范。3.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对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辨别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仍需客观、权威、专业的引领。
2016年年底,媒体大量报道“拼接牛排”“胶水牛排”,特别是有媒体以试验称,此类牛排足以“以假乱真”,更是引发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其实,“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搅制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形,食用时需要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卡拉胶是重组牛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这只不过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完全不同于建筑用胶或塑料用胶。公众没有必要‘谈胶色变’”。
通过保障食品安全来维护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当前,网络食品的立法日臻完善,平台归责日趋严格,网络食品监管正在实现社会共治。同时,有关网络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均处于立法探索中。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介绍,该学会2016年完成了30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科学解析,涉及的前3位关键词分别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此外,对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进行的分析表明,“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发布的《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7.4%的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34.8%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低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居民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
对民众购买食品考虑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食品安全并非购买食品的第一考虑因素,其16.5%的占比排在价格(20.4%)、口味(16.8%)之后。23.8%的民众常去小餐馆或流动摊点用餐,20.9%的民众选择从网上订餐,去美食城(柜台)用餐的民众占比为18.4%。
《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民众通过互联网学习或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但专家表示,互联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民众造成误导,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关部门应做好互联网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监管。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来自食源性疾病,我国的病因调查水平较低、防控措施薄弱。在化学污染方面,主要问题有粮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粮食和坚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蔬菜和茶叶种植中非法使用农药;食品掺假或欺诈相当普遍,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监管。
源头污染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存在使用过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畜牧和水产养殖环节滥用兽药、激素和生产调节剂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农产品源头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统一协同”,根据事权划分财权,在理清事权的基础上强化食品安全的属地责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体制问题之一。
A. 媒体以试验称“胶水牛排”足以“以假乱真”,属于互联网不良信息,误导公众,使公众“谈胶色变”,恐慌不已。 |
B. 尽管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普通消费者造成误导,但只要加强专业引领,就能消除其负面影响。 |
C. 我国部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下降,盲目迷信进口食品,其根本原因是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缺失。 |
D. 社会共治是网络食品监管的特有方法,它能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构筑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
A. 消费者虽然比较看重食品的安全性,但在购买食品时并没有把食品的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
B. 许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是被动的,往往要到可能危及自身安全时才会给予足够的关注。 |
C. 由于对食品安全缺少认知,在事关公众健康的事件发生时,网民常常产生恐慌和愤怒的情绪。 |
D. 食品源头污染问题无法化解,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使他们觉得认知了也无法防范。 |
题目解答
答案
1.D
2.A
3.①相关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对公众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进行客观、权威、专业的引领。②监管部门要完善立法,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严格平台归责,实现社会共治。③消费者要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