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上学?”这句话属于疑问句中的()。A. 是非问句B. 反复问句C. 特指问句D. 选择问句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 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B. 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3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什么阶段? A. 起步探索阶段B. 蓄势突破、全面跃升阶段C. 成熟完善阶段D. 领先全球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 A. 品德教育B. 知识教育C. 美育教育
下面关于教育强国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要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B. 教育现代化[1]发展水平将要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C. 龙头是高等教育,基点是基础教育[2]D. 必须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基本功能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特别注意课程体系的顺序和范围。 ()A. 正确B. 错误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方式有()。 A. 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B. 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合作C. 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平台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A. 高等教育B. 职业教育C. 基础教育[1]D. 特殊教育
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 A. 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B. 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C. 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下列各汉字音节的韵母属于开口呼的是( ) A. 去B. 将C. 查D. 管
热门问题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指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工作中,要做到()。 A. 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B. 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C. 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D. 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
1分2.8数字化转型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提高教学质量B. 提供更多样化、灵活的在线学习服务C. 增加教育资源D. 改善学校管理
数字素养培养的计算和科学教育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A. 劳动教育B. 科学教育C. 思维教育D. 体育教育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坚持(),坚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A. 改革开放B. 党的领导C. 正确办学方向D. 立德树人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A. 继续保持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身份B.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C. 降低对技术工具的使用D. 避免任何技术的应用
判断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52.判断题学校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A 对B 错
32.判断题(2分)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A 正确B 错误
引导客人坐电梯时,按照社交礼仪,应让客人先进电梯。A. 对B. 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
高等院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的()A.A 世界观B.B 价值观C.C 人生观D.D 民族观和宗教观
2分 1. 教育管理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实现现代化? A. 通过保留传统管理模式B. 依赖人工管理C. 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工具D. 限制智能化管理的使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不包括()。 A.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B. 教育资源的共享C. 教学方式的传统化D. 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18、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A. 考试招生制度B. 职业教育C. 高等教育D. 教育体制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以下哪项是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技术? A. 标准化教学平台B. 自适应学习系统...C. 限制学生数据分析D. 维持传统教学结构
160.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化学习和自动化评估方面.A 正确B 错误
_____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 )A. 科技突破B. 人民满意C. 实现共同富裕D. 发展生产力
以下哪项是在线教育的优势? A. 限制学习资源的共享B.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C. 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D. 限制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可能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据驱动的教学有哪些优势? A. 提供有限的学习反馈B. 提供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路径C. 强调统一的教学进度D. 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民群众对()与()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A. 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教育的向往B.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C. 更加公平可及的教育的向往D. 教育发展不协调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