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掷一颗均匀骰子3次,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A=“最大的是4”;(2)B=“有2”;(3)C=“恰有两个小于4”;(4)D=“没有4”.
掷一颗均匀骰子3次,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A=“最大的是4”;
(2)B=“有2”;
(3)C=“恰有两个小于4”;
(4)D=“没有4”.
(1)A=“最大的是4”;
(2)B=“有2”;
(3)C=“恰有两个小于4”;
(4)D=“没有4”.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掷一颗均匀骰子3次的基本事件总数为6×6×6=216,
(1)事件A=“最大的是4”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A${}_{3}^{3}$=18,
所以P(A)=$\frac{18}{216}$=$\frac{1}{12}$;
(2)事件B=“有2”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5}^{2}$A${}_{3}^{3}$=60,
所以P(B)=$\frac{60}{216}$=$\frac{5}{18}$;
(3)事件C=“恰有2个小于4”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C${}_{3}^{1}$A${}_{3}^{3}$=54,
所以P(C)=$\frac{54}{216}$=$\frac{1}{4}$;
(4)事件D=“没有4”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A${}_{5}^{3}$=60,
所以P(D)=$\frac{60}{216}$=$\frac{5}{18}$.
(1)事件A=“最大的是4”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A${}_{3}^{3}$=18,
所以P(A)=$\frac{18}{216}$=$\frac{1}{12}$;
(2)事件B=“有2”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5}^{2}$A${}_{3}^{3}$=60,
所以P(B)=$\frac{60}{216}$=$\frac{5}{18}$;
(3)事件C=“恰有2个小于4”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C${}_{3}^{1}$A${}_{3}^{3}$=54,
所以P(C)=$\frac{54}{216}$=$\frac{1}{4}$;
(4)事件D=“没有4”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A${}_{5}^{3}$=60,
所以P(D)=$\frac{60}{216}$=$\frac{5}{18}$.
解析
步骤 1:计算基本事件总数
掷一颗均匀骰子3次,每次有6种可能的结果,因此基本事件总数为6×6×6=216。
步骤 2:计算事件A=“最大的是4”的概率
事件A=“最大的是4”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至少有一次掷出4,且其他两次掷出的数字不能大于4。因此,可以将事件A分为两部分:掷出4的次数和掷出其他数字的次数。掷出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其他两次掷出的数字可以是1、2、3中的任意一个。因此,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A${}_{3}^{3}$=18。所以P(A)=$\frac{18}{216}$=$\frac{1}{12}$。
步骤 3:计算事件B=“有2”的概率
事件B=“有2”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至少有一次掷出2。因此,可以将事件B分为两部分:掷出2的次数和掷出其他数字的次数。掷出2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其他两次掷出的数字可以是1、3、4、5、6中的任意一个。因此,事件B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5}^{2}$A${}_{3}^{3}$=60。所以P(B)=$\frac{60}{216}$=$\frac{5}{18}$。
步骤 4:计算事件C=“恰有两个小于4”的概率
事件C=“恰有两个小于4”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有两次掷出的数字小于4,而另一次掷出的数字大于或等于4。因此,可以将事件C分为两部分:掷出小于4的次数和掷出大于或等于4的次数。掷出小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掷出大于或等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因此,事件C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C${}_{3}^{1}$A${}_{3}^{3}$=54。所以P(C)=$\frac{54}{216}$=$\frac{1}{4}$。
步骤 5:计算事件D=“没有4”的概率
事件D=“没有4”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没有一次掷出4。因此,可以将事件D分为两部分:掷出小于4的次数和掷出大于4的次数。掷出小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掷出大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因此,事件D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A${}_{5}^{3}$=60。所以P(D)=$\frac{60}{216}$=$\frac{5}{18}$。
掷一颗均匀骰子3次,每次有6种可能的结果,因此基本事件总数为6×6×6=216。
步骤 2:计算事件A=“最大的是4”的概率
事件A=“最大的是4”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至少有一次掷出4,且其他两次掷出的数字不能大于4。因此,可以将事件A分为两部分:掷出4的次数和掷出其他数字的次数。掷出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其他两次掷出的数字可以是1、2、3中的任意一个。因此,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A${}_{3}^{3}$=18。所以P(A)=$\frac{18}{216}$=$\frac{1}{12}$。
步骤 3:计算事件B=“有2”的概率
事件B=“有2”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至少有一次掷出2。因此,可以将事件B分为两部分:掷出2的次数和掷出其他数字的次数。掷出2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其他两次掷出的数字可以是1、3、4、5、6中的任意一个。因此,事件B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5}^{2}$A${}_{3}^{3}$=60。所以P(B)=$\frac{60}{216}$=$\frac{5}{18}$。
步骤 4:计算事件C=“恰有两个小于4”的概率
事件C=“恰有两个小于4”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有两次掷出的数字小于4,而另一次掷出的数字大于或等于4。因此,可以将事件C分为两部分:掷出小于4的次数和掷出大于或等于4的次数。掷出小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掷出大于或等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因此,事件C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C${}_{3}^{2}$C${}_{3}^{1}$A${}_{3}^{3}$=54。所以P(C)=$\frac{54}{216}$=$\frac{1}{4}$。
步骤 5:计算事件D=“没有4”的概率
事件D=“没有4”意味着3次掷骰子中没有一次掷出4。因此,可以将事件D分为两部分:掷出小于4的次数和掷出大于4的次数。掷出小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而掷出大于4的次数可以是1次、2次或3次。因此,事件D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A${}_{5}^{3}$=60。所以P(D)=$\frac{60}{216}$=$\frac{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