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爱滋病普查 使用一种血液试验来检测人体内是否携带爱滋病病毒.设这种试验的假阴性比例为5%(即在携带病毒的人中,有5%的试验结果为阴性),假阳性比例为1%(即在 不携带病毒的人中,有1%的试验结果为阳性).据统计人群中携带病毒者约占1‰,若某人的血液检验结果呈阳性,试问该人携带爱滋病毒的概率.
爱滋病普查 使用一种血液试验来检测人体内是否携带爱滋病病毒.设这种试验的假阴性比例为5%(即在携带病毒的人中,有5%的试验结果为阴性),假阳性比例为1%(即在 不携带病毒的人中,有1%的试验结果为阳性).据统计人群中携带病毒者约占1‰,若某人的血液检验结果呈阳性,试问该人携带爱滋病毒的概率.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贝叶斯定理的应用,涉及条件概率的理解与计算。关键在于正确识别题目中的各个概率参数,并将其代入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事件定义:设$B$为携带病毒,$A$为检测结果为阳性。
- 确定已知条件:
- 假阴性率$P(\overline{A}|B)=5\%$ → 真阳性率$P(A|B)=95\%$
- 假阳性率$P(A|\overline{B})=1\%$
- 先验概率$P(B)=0.1\%$
- 应用贝叶斯定理:通过公式$P(B|A)=\dfrac{P(A|B)P(B)}{P(A)}$,其中$P(A)$需拆解为携带病毒和不携带病毒两种情况下的阳性概率之和。
破题关键点:
- 区分条件概率的方向(如$P(A|B)$与$P(B|A)$的不同)。
- 注意基数影响:即使检测准确度高,若患病率极低,阳性结果中真阳性比例可能仍较低。
步骤1:定义事件与已知条件
- 设$B$为“携带病毒”,$\overline{B}$为“不携带病毒”。
- 设$A$为“检测结果为阳性”,$\overline{A}$为“检测结果为阴性”。
- 已知:
- 假阴性率$P(\overline{A}|B)=5\%$ → 真阳性率$P(A|B)=1-5\%=95\%=0.95$
- 假阳性率$P(A|\overline{B})=1\%=0.01$
- 先验概率$P(B)=0.1\%=0.001$,$P(\overline{B})=1-0.001=0.999$
步骤2:应用贝叶斯定理
目标概率为$P(B|A)$,根据贝叶斯公式:
$P(B|A) = \dfrac{P(A|B)P(B)}{P(A)}$
其中,分母$P(A)$为所有可能检测为阳性的概率,需拆解为两部分:
$P(A) = P(A|B)P(B) + P(A|\overline{B})P(\overline{B})$
步骤3:代入数值计算
- 分子:
$P(A|B)P(B) = 0.95 \times 0.001 = 0.00095$ - 分母:
$P(A) = 0.95 \times 0.001 + 0.01 \times 0.999 = 0.00095 + 0.00999 = 0.01094$ - 最终结果:
$P(B|A) = \dfrac{0.00095}{0.01094} \approx 0.086837 \quad (\text{即约}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