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面关于电介质描述正确的是A. 其分子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因此宏观上显示出电特性。B. 在外电场作用下,有极分子表现为位移极化,无极分子表现为取向极化。C. 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总电偶极矩不为零,产生了一个附加电场。D. 极化后产生的附加电场能够抵消外加电场。
下面关于电介质描述正确的是
A. 其分子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因此宏观上显示出电特性。
B. 在外电场作用下,有极分子表现为位移极化,无极分子表现为取向极化。
C. 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总电偶极矩不为零,产生了一个附加电场。
D. 极化后产生的附加电场能够抵消外加电场。
题目解答
答案
C. 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总电偶极矩不为零,产生了一个附加电场。
解析
本题考查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及其相关概念。关键知识点包括:
- 电介质分子分类:有极分子(固有偶极矩)和无极分子(无固有偶极矩)。
- 极化类型:有极分子在外电场中发生取向极化,无极分子发生位移极化。
- 极化效应:极化后总电偶极矩不为零,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会削弱但无法完全抵消外加电场。
破题关键在于区分不同分子的极化方式及极化后电场的变化。
选项分析
选项A
“宏观上显示出电特性”错误。电介质在无外电场时分子偶极矩随机分布,宏观电特性抵消,呈现电中性。只有在外电场作用下才会发生极化,因此A错误。
选项B
“有极分子位移极化,无极分子取向极化”混淆了极化类型。
- 有极分子本身有偶极矩,在外电场中调整方向,属于取向极化。
- 无极分子通过电子位移形成偶极矩,属于位移极化。
因此B错误。
选项C
“总电偶极矩不为零,产生附加电场”正确。极化后分子偶极矩排列导致整体电偶极矩不为零,形成与原电场方向相反的附加电场。C正确。
选项D
“附加电场抵消外加电场”错误。附加电场仅能削弱外电场,使总电场强度降低,但不会完全抵消。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