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1901班50名学生《统计学B》的考试成绩如表1所示。请先在答题纸上按以下提问作答:(1)绘制表1数据的茎叶图;(2)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第一组为60以下,组距为10),并计算各组频率、组中值和向上累计频数;(3)根据你所编制的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4)根据你所编制的变量数列,计算中位数和众数;(5)已知2班平均成绩为74.5分,标准差为10.5分,比较两班平均成绩代表性大小。完成以后,再根据以下填空要求在对应的空格处填写相应的答案。(1)根据表1资料,补充茎叶图红色部分。(2空,顿号分隔,结束不用符号)(2)根据表1数据,完成表2组距式变量数列红色部分的编制。(2空,顿号分隔,结束不用符号)(3)根据所编制的组距式变量数列(表2)计算。(第9、11空选填“1-5”,第15空填写“1班”或“2班”,第13、14空保留4位小数,其它结果除非超过2位小数以上,否则都按实际结果输入,超过2位小数的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a)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算术平均数为___(5)____分,成绩平方的平均数为__(6)__;(b)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方差为__(7)___,标准差为__(8)__分;(c)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组第__(9)_组,中位数为__(10)__分;(d)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组为第__(11)__组,众数为__(12)___分;(e)已知经济1902班《统计学B》的平均成绩为74.5分,标准差为10.5分,则2班的标准差系数为__(13)___,1班的标准差系数为__(14)___,两个班级中哪个班级平均成绩的代表性较大?___(15)__。
经济1901班50名学生《统计学B》的考试成绩如表1所示。请先在答题纸上按以下提问作答:
(1)绘制表1数据的茎叶图;
(2)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第一组为60以下,组距为10),并计算各组频率、组中值和向上累计频数;
(3)根据你所编制的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
(4)根据你所编制的变量数列,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5)已知2班平均成绩为74.5分,标准差为10.5分,比较两班平均成绩代表性大小。
完成以后,再根据以下填空要求在对应的空格处填写相应的答案。
(1)根据表1资料,补充茎叶图红色部分。(2空,顿号分隔,结束不用符号)
(2)根据表1数据,完成表2组距式变量数列红色部分的编制。(2空,顿号分隔,结束不用符号)
(3)根据所编制的组距式变量数列(表2)计算。(第9、11空选填“1-5”,第15空填写“1班”或“2班”,第13、14空保留4位小数,其它结果除非超过2位小数以上,否则都按实际结果输入,超过2位小数的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a)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算术平均数为___(5)____分,成绩平方的平均数为__(6)__;
(b)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方差为__(7)___,标准差为__(8)__分;
(c)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组第__(9)_组,中位数为__(10)__分;
(d)经济1901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组为第__(11)__组,众数为__(12)___分;
(e)已知经济1902班《统计学B》的平均成绩为74.5分,标准差为10.5分,则2班的标准差系数为__(13)___,1班的标准差系数为__(14)___,两个班级中哪个班级平均成绩的代表性较大?___(15)__。
题目解答
答案
6、68、00123467778889
000123457777789、0111222333555、00125
55、65、75、85、95
3、17、32、45、50
75.6;75.60
5833
117.64
10.85
3
75.33
3
73.33
0.1409
0.1435
2班
解析
根据表1数据,绘制茎叶图,其中茎为十位数,叶为个位数。
步骤 2: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根据表1数据,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第一组为60以下,组距为10,计算各组频率、组中值和向上累计频数。
步骤 3:计算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
根据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
步骤 4: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根据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步骤 5:比较两班平均成绩代表性大小
根据已知的2班平均成绩和标准差,计算标准差系数,比较两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