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老师要开车从舟山去杭州,如图是他手机导航的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3小时26分”指的是时刻B.“方案三”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77km/hC.若研究轿车通过公交站牌的时间,可以把车看成质点D.三种方案的位移是一样的,方案一路程最短2.质点在Ox轴运动,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时刻起,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0~1s内为直线,1~5s内为正弦曲线,二者相切于P点,则( )A.0~3s内,质点的路程为2mB.0~3s内,质点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C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1~5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7m/s D.3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3.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速度具有最大值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时,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减小4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沿同一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A、B两物体运动方向始终相同B.A、B两物体的加速度在前4s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A、B两物体在前4s内不可能相遇D.A、B两物体若在6s时相遇,则时开始时二者相距30m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在0~4s内()A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6m6.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时刻开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恒为F0=1N的作用力,则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图中的(取向右为正方向)( )A.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 B.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 C.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 D.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则( )A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B.力F就是物体对墙的压力C.力F的反作用力是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D.墙壁对物体的弹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8.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有一重为G的物块,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水平轻弹簧一端顶住物块,另一端顶住竖直墙面物块刚好沿斜面向上滑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大小是( )A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G B.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G C.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G D.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G9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缓慢偏移时,细绳的拉力将(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10.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胡克用“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是牛顿首先建立的C.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的运动规律D.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11.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直接演绎得出()A.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B.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12.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的是( )A.米 B.秒 C.安培 D.牛顿1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3.下图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A.1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B.2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C.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D.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二、多选题1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4.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与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将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B.拉力F的最小值为mgcosθC.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减小 D.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15.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A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物体的质量为1kgB.物体的质量为2kg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1诸暨市 C-|||-__ ē州市-|||-智能推荐 高图地圆-|||-象山县 ⊙-|||-在加本-|||-距离最短 备选方案二 备选方案三-|||-3小时12分 3小时26分 3小时46分-|||-243公里 ¥158 250公里 ¥185 291公里¥2486.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原地纵跳摸高训练。已知质量m=60kg的运动员原地静止站立(不起跳)摸高为2.10m,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0.5m,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2.90m的高度。若运动员起跳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10m/s2。则( )A.运动员起跳过程处于超重状态B.起跳过程的平均速度比离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C.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为960ND.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1.05s
A.“3小时26分”指的是时刻
B.“方案三”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77km/h
C.若研究轿车通过公交站牌的时间,可以把车看成质点
D.三种方案的位移是一样的,方案一路程最短
2.质点在Ox轴运动,时刻起,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0~1s内为直线,1~5s内为正弦曲线,二者相切于P点,则( )
A.0~3s内,质点的路程为2m
B.0~3s内,质点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1~5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7m/s
D.3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
3.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速度具有最大值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时,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
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减小
4.沿同一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B.A、B两物体的加速度在前4s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A、B两物体在前4s内不可能相遇
D.A、B两物体若在6s时相遇,则时开始时二者相距30m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在0~4s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6m
6.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时刻开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恒为F0=1N的作用力,则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图中的(取向右为正方向)( )
A. B.
C.
D.
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则( )
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
B.力F就是物体对墙的压力
C.力F的反作用力是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
D.墙壁对物体的弹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
8.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有一重为G的物块,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水平轻弹簧一端顶住物块,另一端顶住竖直墙面物块刚好沿斜面向上滑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大小是( )
A.
G B.
G
C.G D.
G
9.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缓慢偏移时,细绳的拉力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0.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胡克用“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是牛顿首先建立的
C.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的运动规律
D.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
11.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直接演绎得出()
A.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B.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12.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的是( )
A.米 B.秒 C.安培 D.牛顿
13.下图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A.1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
B.2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
C.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D.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二、多选题
14.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与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将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
,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B.拉力F的最小值为mgcosθ
C.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减小 D.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15.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
A.物体的质量为1kg
B.物体的质量为2kg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16.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原地纵跳摸高训练。已知质量m=60kg的运动员原地静止站立(不起跳)摸高为2.10m,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0.5m,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2.90m的高度。若运动员起跳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10m/s2。则( )
A.运动员起跳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起跳过程的平均速度比离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
C.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为960N
D.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1.05s
题目解答
答案
15.BC16.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