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_(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元/-|||-dA.θ增大, E增大 B.θ增大, E(,!)_(p)不变C.θ减小, E(,!)_(p)增大 D.θ减小, E不变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_{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 A.$θ$增大, $E$增大
- B.$θ$增大, $E$${\,\!}_{p}$不变
- C.$θ$减小, $E$${\,\!}_{p}$增大
- D.$θ$减小, $E$不变
题目解答
答案
$D$
解析
步骤 1:分析电容器的电容变化
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向下移动时,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减小,根据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 = \frac{ε_0 A}{d}$,其中$ε_0$是真空介电常数,$A$是极板面积,$d$是极板间距,可以得出电容$C$增大。
步骤 2:分析电容器的电荷量和电压变化
由于电容器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因此电容器的电荷量$Q$保持不变。根据电容器的电压公式$U = \frac{Q}{C}$,当电容$C$增大时,电压$U$减小。静电计指针的偏角$θ$与电容器的电压$U$成正比,因此$θ$减小。
步骤 3:分析电场强度和电势能变化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由公式$E = \frac{U}{d}$给出,其中$U$是电容器的电压,$d$是极板间距。由于$U$减小,$d$减小,电场强度$E$保持不变。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E_p$由公式$E_p = qV$给出,其中$q$是点电荷的电荷量,$V$是$P$点的电势。由于电场强度$E$不变,$P$点的电势$V$也不变,因此$E_p$不变。
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向下移动时,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减小,根据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 = \frac{ε_0 A}{d}$,其中$ε_0$是真空介电常数,$A$是极板面积,$d$是极板间距,可以得出电容$C$增大。
步骤 2:分析电容器的电荷量和电压变化
由于电容器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因此电容器的电荷量$Q$保持不变。根据电容器的电压公式$U = \frac{Q}{C}$,当电容$C$增大时,电压$U$减小。静电计指针的偏角$θ$与电容器的电压$U$成正比,因此$θ$减小。
步骤 3:分析电场强度和电势能变化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由公式$E = \frac{U}{d}$给出,其中$U$是电容器的电压,$d$是极板间距。由于$U$减小,$d$减小,电场强度$E$保持不变。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E_p$由公式$E_p = qV$给出,其中$q$是点电荷的电荷量,$V$是$P$点的电势。由于电场强度$E$不变,$P$点的电势$V$也不变,因此$E_p$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