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滑动轴承一 选择题(1) 宽径比是设计滑动轴承时首先要确定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取 C 。A. 1.10. B.0.1~1 C. 0.3~1.5 D. 3~5(2) 下列材料中 C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轴瓦或轴承衬的材料。A. ZSnSb11Cu6 B. HT200 C. GCr15 D. ZCuPb30(3) 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值的主要目的是 C 。A. 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 B. 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C. 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 D. 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B 通常只用于作为双金属或三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A. 铸铁 B. 轴承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5) 在滑动轴承轴瓦材料中,最易用于润滑充分的低速重载轴承的是 C 。A. 铅青铜 B. 巴氏合金 C. 铝青铜 D. 锡青铜(6) 滑动轴承的润滑方法,可以根据 A C 来选择。A. 平均压强 B. C. 轴颈圆周速度 D. 值(7) B 不是静压滑动轴承的特点。A. 起动力矩小 B. 对轴承材料要求高C. 供油系统复杂 D. 高、低速运转性能均好(8) 设计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时,若通过热平衡计算发现轴承温升过高,下列改进措施中,有效的是 C 。A. 增大轴承宽径比 B. 减小供油量C. 增大相对间隙 D. 换用粘度较高的油(49) 设计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不够大,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有效的是 A 。A. 减小轴承长径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小相对间隙二 填空题(1) 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距。随着载荷增大而 增大 ;随着转速增高而 降低 。(2) 滑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磨粒磨损 、 刮伤 、 胶合 、 疲劳剥落 、腐蚀 。(3) 某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为,轴瓦表面粗糙度为为保证安全处于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该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 0.019 。(4) 随着轴转速的提高,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会 减小 。(5) 滑动轴承的轴瓦多采用青铜材料,主要是为了提高 耐磨 能力。(6) 在设计液体摩擦动压滑动轴承时,若减小相对间隙,则轴承的承载能力将 增大 ;旋转精度将 提高 ;发热量将 增大 。(7) 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8) 非液体摩擦轴承防止失效的最低条件是确保 边界润滑油膜不遭到破坏 。为了保证这个条件设计计算准则必须要求。(9)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目的是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磨擦 。(10)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11) 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1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磨损与胶合 ,在设计时应验算项目的公式为 。(13)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摩擦 ,提高 传动效率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不承受 载荷的部位。(14) 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入,从小截面流出 。(15) 按摩擦性质,轴承分为 滑动轴承 和 滚动轴承 两大类。(16) 按滑动表面润滑情况,有 干摩擦 、 边界摩擦 和 液体摩擦 三种摩擦状态。(17) 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 高 、抗振性 好 、噪声 低 、寿命 长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可高 速运转。(18) 青铜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大,导热性好,且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但与轴承合金相比,抗胶合性能较 差 , 不易 跑合,与之相配的轴颈须 淬硬 。(19)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吸附 能力。(20) 当润滑油做层流流动时,油层中的摩擦切应力与其 速度梯度 成正比,其比例常数即为润滑油的 动力黏度 。(21) 轴承材料有 金属材料 、 粉末冶金材料 和 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 轴承合金 、 青铜 和 铸铁 。(22) 润滑油的黏度是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它表征流体 内摩擦阻力 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黏度 降低 。(2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所受载荷越大,最小油膜厚度越 小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所用润滑油黏度越大,油膜厚度越 大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速度越大,油膜厚度越 大 。(24) 滑动轴承的润滑剂通常有: 润滑油 , 润滑脂 , 气体润滑剂 , 固体润滑剂 。(25) 计算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两个主要性能指标是 和。(26) 轴瓦常用的材料有: 轴承合金 , 青铜 , 黄铜 , 铸铁 , 非金属材料 。(27) 粘度常用的表示方法和单位是: 动力粘度 ; 运动粘度 ; 恩氏粘度 。(28) 滑动轴承保证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有 a. 存在收敛性油楔 b. 一定粘度的足够供油 c. 由大端指向小端的相对运动速度,d.适当外载F 。(29) 调心滑动轴承用于 宽径比时来保证均匀接触 ,剖分式滑动轴承用于 载荷与安装轴承面成一定大小角度时及要求间隙可调、装拆方便者 。(30) 滑动轴承摩擦特性曲线如图12-7所示。图12-71) 虚线右边是 液体 摩擦润滑区,虚线左边是 混合 摩擦润滑区。2) 当增大时,虚线右边f升高是因为 随↑,油膜厚度↑,总摩阻力↑,而虚线左边下降是因为 由边界摩擦状态开始出现油膜,随其厚度增加,↓ 。(31) 对滑动轴承的轴瓦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有 <b.>a.良好的减摩、而磨性和抗咬粘性:b.良好的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c.强度和抗腐蚀,d.导热、工艺性、经济 。(32) 如图12-8所示为一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在图12-8中画出并标明:①轴的转向;②偏心距;③最小油膜厚度;④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图12-8 答图1(33) 润滑油的运动粘度与动力粘度之间的关系式是。(34) 两相对滑动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边界 摩擦。(35) 对于中速、中载和温度较高的滑动轴承,宜选用 锡锌铅青铜 作轴瓦或轴承衬的材料。(36) 在滑动轴承中,轴颈的位置可以由 偏位角及偏心距 两个参数来确定。(37) 向心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状态有 混合磨擦的不完全液体及完全液体摩擦两种 。(38) 向心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一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比压为原来的 1 倍。(39) 一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轴瓦表面粗糙度,为保证滑动轴承安全处于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该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必须大于。(40) 液体摩擦动压滑动轴承的轴瓦上的油孔、油沟位置应开在 非承载区 。(41) 液体动压润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的值在0~1之间变化。当值越大时,最小油膜厚度 越小 ,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越大 。(42) 设计计算非液体滑动轴承时要验算,其目的是 防止过度磨损 ; ②,其目的是 防止过度发热胶合 ; ,其目的是 防止速度过高而加速磨损 。(4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设计中,要计算最小油膜厚度和轴承的温升其原因分别是确保 确保轴承处于液体磨擦状态 和 使油的粘度不致因温升而降低过多,导致承载能力不足 。(44) 在液体动压润滑的滑动轴承设计中,润滑油的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关系式为 (式中:—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润滑油的密度) (需注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45) 滑动轴承按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径向轴承 和 止推轴承 ;根据其滑动表面间的润滑状态不同,可分为 液体润滑轴承 和 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 ;根据液体润滑承载机理的不同,又可分为 液体动压轴承 和 液体静压轴承 。三 是非题(1) 欲提高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转速,应提高其润滑油的黏度。 (F)(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 (F)(3) 通过直接求解雷诺方程,可以求出轴承间隙中润滑油的流量分布。 (F)(4)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若径向外载荷不变,减小相对间隙,则承载能力增大,而发热也增大。 (T)(5) 轴承合金包括锡锑和铅锑轴承合金。这类材料的机械强度低,不能直接制成轴瓦。 (T)(6) 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径向尺寸大,承载能力也大的特点。 (F)(7) 因为温度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很大;因此通常只考虑润滑油的黏度和温度的关系。压力对黏度的影响在下黏度变化很小,所以一般不考虑。 (T)(8) 液体静压轴承是利用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通过一套供油系统将润滑油输入两滑动表面间,便两表面分离,形成油膜并承载。 (T)(9)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工作时,因其摩擦表面不能被润滑油完全隔开,只能形成边界油膜,存在局部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因此,轴承工作表面的磨损和因边界油膜的破裂导致的工作表面胶合或烧瓦是其主要失效形式。 (T)(10) 宽径比选得大,可以增大压强,对提高高速轴承的运转平稳性有利,同时还可以增大端泄流量,降低温升。 (F)(11)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 F )(12) 承受载荷F的径向(向心)滑动轴承在稳定运转时轴颈中心与轴承孔中心并不重合,轴颈转速越高,则偏心距越小,但偏心距永远不能减小到零。 ( T )(1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轴的转速越高,则油膜的承载能力越高。 ( T )(14) 滑动轴承设计中,适当选用较大的宽径比可以提高承载能力。 ( )
滑动轴承一 选择题(1) 宽径比是设计滑动轴承时首先要确定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取 C 。
A.
1.1
0.
B.0.1~1
C. 0.3~1.5
D. 3~5(2) 下列材料中 C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轴瓦或轴承衬的材料。
A. ZSnSb11Cu6
B. HT200
C. GCr15
D. ZCuPb30(3) 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值的主要目的是 C 。
A. 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
B. 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C. 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
D. 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B 通常只用于作为双金属或三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轴承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5) 在滑动轴承轴瓦材料中,最易用于润滑充分的低速重载轴承的是 C 。
A. 铅青铜
B. 巴氏合金
C. 铝青铜
D. 锡青铜(6) 滑动轴承的润滑方法,可以根据 A C 来选择。
A. 平均压强
B.
C. 轴颈圆周速度
D. 值(7) B 不是静压滑动轴承的特点。
A. 起动力矩小
B. 对轴承材料要求高
C. 供油系统复杂
D. 高、低速运转性能均好(8) 设计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时,若通过热平衡计算发现轴承温升过高,下列改进措施中,有效的是 C 。
A. 增大轴承宽径比
B. 减小供油量
C. 增大相对间隙
D. 换用粘度较高的油(49) 设计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不够大,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有效的是 A 。
A. 减小轴承长径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小相对间隙二 填空题(1) 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距。随着载荷增大而 增大 ;随着转速增高而 降低 。(2) 滑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磨粒磨损 、 刮伤 、 胶合 、 疲劳剥落 、腐蚀 。(3) 某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为,轴瓦表面粗糙度为为保证安全处于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该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
0.019 。(4) 随着轴转速的提高,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会 减小 。(5) 滑动轴承的轴瓦多采用青铜材料,主要是为了提高 耐磨 能力。(6) 在设计液体摩擦动压滑动轴承时,若减小相对间隙,则轴承的承载能力将 增大 ;旋转精度将 提高 ;发热量将 增大 。(7) 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8) 非液体摩擦轴承防止失效的最低条件是确保 边界润滑油膜不遭到破坏 。为了保证这个条件设计计算准则必须要求。(9)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目的是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磨擦 。(10)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11) 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1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磨损与胶合 ,在设计时应验算项目的公式为 。(13)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摩擦 ,提高 传动效率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不承受 载荷的部位。(14) 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入,从小截面流出 。(15) 按摩擦性质,轴承分为 滑动轴承 和 滚动轴承 两大类。(16) 按滑动表面润滑情况,有 干摩擦 、 边界摩擦 和 液体摩擦 三种摩擦状态。(17) 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 高 、抗振性 好 、噪声 低 、寿命 长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可高 速运转。(18) 青铜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大,导热性好,且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但与轴承合金相比,抗胶合性能较 差 , 不易 跑合,与之相配的轴颈须 淬硬 。(19)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吸附 能力。(20) 当润滑油做层流流动时,油层中的摩擦切应力与其 速度梯度 成正比,其比例常数即为润滑油的 动力黏度 。(21) 轴承材料有 金属材料 、 粉末冶金材料 和 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 轴承合金 、 青铜 和 铸铁 。(22) 润滑油的黏度是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它表征流体 内摩擦阻力 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黏度 降低 。(2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所受载荷越大,最小油膜厚度越 小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所用润滑油黏度越大,油膜厚度越 大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速度越大,油膜厚度越 大 。(24) 滑动轴承的润滑剂通常有: 润滑油 , 润滑脂 , 气体润滑剂 , 固体润滑剂 。(25) 计算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两个主要性能指标是 和。(26) 轴瓦常用的材料有: 轴承合金 , 青铜 , 黄铜 , 铸铁 , 非金属材料 。(27) 粘度常用的表示方法和单位是: 动力粘度 ; 运动粘度 ; 恩氏粘度 。(28) 滑动轴承保证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有
a. 存在收敛性油楔
b. 一定粘度的足够供油
c. 由大端指向小端的相对运动速度,
d.适当外载F 。(29) 调心滑动轴承用于 宽径比时来保证均匀接触 ,剖分式滑动轴承用于 载荷与安装轴承面成一定大小角度时及要求间隙可调、装拆方便者 。(30) 滑动轴承摩擦特性曲线如图12-7所示。图12-71) 虚线右边是 液体 摩擦润滑区,虚线左边是 混合 摩擦润滑区。2) 当增大时,虚线右边f升高是因为 随↑,油膜厚度↑,总摩阻力↑,而虚线左边下降是因为 由边界摩擦状态开始出现油膜,随其厚度增加,↓ 。(31) 对滑动轴承的轴瓦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有 <
b.>a.良好的减摩、而磨性和抗咬粘性:b.良好的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
c.强度和抗腐蚀,
d.导热、工艺性、经济 。(32) 如图12-8所示为一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在图12-8中画出并标明:①轴的转向;②偏心距;③最小油膜厚度;④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图12-8 答图1(33) 润滑油的运动粘度与动力粘度之间的关系式是。(34) 两相对滑动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边界 摩擦。(35) 对于中速、中载和温度较高的滑动轴承,宜选用 锡锌铅青铜 作轴瓦或轴承衬的材料。(36) 在滑动轴承中,轴颈的位置可以由 偏位角及偏心距 两个参数来确定。(37) 向心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状态有 混合磨擦的不完全液体及完全液体摩擦两种 。(38) 向心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一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比压为原来的 1 倍。(39) 一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轴瓦表面粗糙度,为保证滑动轴承安全处于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该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必须大于。(40) 液体摩擦动压滑动轴承的轴瓦上的油孔、油沟位置应开在 非承载区 。(41) 液体动压润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的值在0~1之间变化。当值越大时,最小油膜厚度 越小 ,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越大 。(42) 设计计算非液体滑动轴承时要验算,其目的是 防止过度磨损 ; ②,其目的是 防止过度发热胶合 ; ,其目的是 防止速度过高而加速磨损 。(4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设计中,要计算最小油膜厚度和轴承的温升其原因分别是确保 确保轴承处于液体磨擦状态 和 使油的粘度不致因温升而降低过多,导致承载能力不足 。(44) 在液体动压润滑的滑动轴承设计中,润滑油的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关系式为 (式中:—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润滑油的密度) (需注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45) 滑动轴承按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径向轴承 和 止推轴承 ;根据其滑动表面间的润滑状态不同,可分为 液体润滑轴承 和 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 ;根据液体润滑承载机理的不同,又可分为 液体动压轴承 和 液体静压轴承 。三 是非题(1) 欲提高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转速,应提高其润滑油的黏度。 (F)(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 (F)(3) 通过直接求解雷诺方程,可以求出轴承间隙中润滑油的流量分布。 (F)(4)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若径向外载荷不变,减小相对间隙,则承载能力增大,而发热也增大。 (T)(5) 轴承合金包括锡锑和铅锑轴承合金。这类材料的机械强度低,不能直接制成轴瓦。 (T)(6) 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径向尺寸大,承载能力也大的特点。 (F)(7) 因为温度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很大;因此通常只考虑润滑油的黏度和温度的关系。压力对黏度的影响在下黏度变化很小,所以一般不考虑。 (T)(8) 液体静压轴承是利用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通过一套供油系统将润滑油输入两滑动表面间,便两表面分离,形成油膜并承载。 (T)(9)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工作时,因其摩擦表面不能被润滑油完全隔开,只能形成边界油膜,存在局部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因此,轴承工作表面的磨损和因边界油膜的破裂导致的工作表面胶合或烧瓦是其主要失效形式。 (T)(10) 宽径比选得大,可以增大压强,对提高高速轴承的运转平稳性有利,同时还可以增大端泄流量,降低温升。 (F)(11)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 F )(12) 承受载荷F的径向(向心)滑动轴承在稳定运转时轴颈中心与轴承孔中心并不重合,轴颈转速越高,则偏心距越小,但偏心距永远不能减小到零。 ( T )(1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轴的转速越高,则油膜的承载能力越高。 ( T )(14) 滑动轴承设计中,适当选用较大的宽径比可以提高承载能力。 ( )
A.
1.1
0.
B.0.1~1
C. 0.3~1.5
D. 3~5(2) 下列材料中 C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轴瓦或轴承衬的材料。
A. ZSnSb11Cu6
B. HT200
C. GCr15
D. ZCuPb30(3) 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值的主要目的是 C 。
A. 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
B. 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C. 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
D. 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B 通常只用于作为双金属或三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轴承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5) 在滑动轴承轴瓦材料中,最易用于润滑充分的低速重载轴承的是 C 。
A. 铅青铜
B. 巴氏合金
C. 铝青铜
D. 锡青铜(6) 滑动轴承的润滑方法,可以根据 A C 来选择。
A. 平均压强
B.
C. 轴颈圆周速度
D. 值(7) B 不是静压滑动轴承的特点。
A. 起动力矩小
B. 对轴承材料要求高
C. 供油系统复杂
D. 高、低速运转性能均好(8) 设计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时,若通过热平衡计算发现轴承温升过高,下列改进措施中,有效的是 C 。
A. 增大轴承宽径比
B. 减小供油量
C. 增大相对间隙
D. 换用粘度较高的油(49) 设计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不够大,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有效的是 A 。
A. 减小轴承长径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小相对间隙二 填空题(1) 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距。随着载荷增大而 增大 ;随着转速增高而 降低 。(2) 滑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磨粒磨损 、 刮伤 、 胶合 、 疲劳剥落 、腐蚀 。(3) 某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为,轴瓦表面粗糙度为为保证安全处于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该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
0.019 。(4) 随着轴转速的提高,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会 减小 。(5) 滑动轴承的轴瓦多采用青铜材料,主要是为了提高 耐磨 能力。(6) 在设计液体摩擦动压滑动轴承时,若减小相对间隙,则轴承的承载能力将 增大 ;旋转精度将 提高 ;发热量将 增大 。(7) 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8) 非液体摩擦轴承防止失效的最低条件是确保 边界润滑油膜不遭到破坏 。为了保证这个条件设计计算准则必须要求。(9)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目的是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磨擦 。(10)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11) 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1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磨损与胶合 ,在设计时应验算项目的公式为 。(13)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摩擦 ,提高 传动效率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不承受 载荷的部位。(14) 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入,从小截面流出 。(15) 按摩擦性质,轴承分为 滑动轴承 和 滚动轴承 两大类。(16) 按滑动表面润滑情况,有 干摩擦 、 边界摩擦 和 液体摩擦 三种摩擦状态。(17) 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 高 、抗振性 好 、噪声 低 、寿命 长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可高 速运转。(18) 青铜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大,导热性好,且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但与轴承合金相比,抗胶合性能较 差 , 不易 跑合,与之相配的轴颈须 淬硬 。(19)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吸附 能力。(20) 当润滑油做层流流动时,油层中的摩擦切应力与其 速度梯度 成正比,其比例常数即为润滑油的 动力黏度 。(21) 轴承材料有 金属材料 、 粉末冶金材料 和 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 轴承合金 、 青铜 和 铸铁 。(22) 润滑油的黏度是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它表征流体 内摩擦阻力 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黏度 降低 。(2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所受载荷越大,最小油膜厚度越 小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所用润滑油黏度越大,油膜厚度越 大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速度越大,油膜厚度越 大 。(24) 滑动轴承的润滑剂通常有: 润滑油 , 润滑脂 , 气体润滑剂 , 固体润滑剂 。(25) 计算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两个主要性能指标是 和。(26) 轴瓦常用的材料有: 轴承合金 , 青铜 , 黄铜 , 铸铁 , 非金属材料 。(27) 粘度常用的表示方法和单位是: 动力粘度 ; 运动粘度 ; 恩氏粘度 。(28) 滑动轴承保证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有
a. 存在收敛性油楔
b. 一定粘度的足够供油
c. 由大端指向小端的相对运动速度,
d.适当外载F 。(29) 调心滑动轴承用于 宽径比时来保证均匀接触 ,剖分式滑动轴承用于 载荷与安装轴承面成一定大小角度时及要求间隙可调、装拆方便者 。(30) 滑动轴承摩擦特性曲线如图12-7所示。图12-71) 虚线右边是 液体 摩擦润滑区,虚线左边是 混合 摩擦润滑区。2) 当增大时,虚线右边f升高是因为 随↑,油膜厚度↑,总摩阻力↑,而虚线左边下降是因为 由边界摩擦状态开始出现油膜,随其厚度增加,↓ 。(31) 对滑动轴承的轴瓦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有 <
b.>a.良好的减摩、而磨性和抗咬粘性:b.良好的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
c.强度和抗腐蚀,
d.导热、工艺性、经济 。(32) 如图12-8所示为一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在图12-8中画出并标明:①轴的转向;②偏心距;③最小油膜厚度;④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图12-8 答图1(33) 润滑油的运动粘度与动力粘度之间的关系式是。(34) 两相对滑动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边界 摩擦。(35) 对于中速、中载和温度较高的滑动轴承,宜选用 锡锌铅青铜 作轴瓦或轴承衬的材料。(36) 在滑动轴承中,轴颈的位置可以由 偏位角及偏心距 两个参数来确定。(37) 向心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状态有 混合磨擦的不完全液体及完全液体摩擦两种 。(38) 向心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一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比压为原来的 1 倍。(39) 一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轴瓦表面粗糙度,为保证滑动轴承安全处于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该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必须大于。(40) 液体摩擦动压滑动轴承的轴瓦上的油孔、油沟位置应开在 非承载区 。(41) 液体动压润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的值在0~1之间变化。当值越大时,最小油膜厚度 越小 ,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越大 。(42) 设计计算非液体滑动轴承时要验算,其目的是 防止过度磨损 ; ②,其目的是 防止过度发热胶合 ; ,其目的是 防止速度过高而加速磨损 。(4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设计中,要计算最小油膜厚度和轴承的温升其原因分别是确保 确保轴承处于液体磨擦状态 和 使油的粘度不致因温升而降低过多,导致承载能力不足 。(44) 在液体动压润滑的滑动轴承设计中,润滑油的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关系式为 (式中:—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润滑油的密度) (需注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45) 滑动轴承按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径向轴承 和 止推轴承 ;根据其滑动表面间的润滑状态不同,可分为 液体润滑轴承 和 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 ;根据液体润滑承载机理的不同,又可分为 液体动压轴承 和 液体静压轴承 。三 是非题(1) 欲提高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转速,应提高其润滑油的黏度。 (F)(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 (F)(3) 通过直接求解雷诺方程,可以求出轴承间隙中润滑油的流量分布。 (F)(4)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若径向外载荷不变,减小相对间隙,则承载能力增大,而发热也增大。 (T)(5) 轴承合金包括锡锑和铅锑轴承合金。这类材料的机械强度低,不能直接制成轴瓦。 (T)(6) 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径向尺寸大,承载能力也大的特点。 (F)(7) 因为温度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很大;因此通常只考虑润滑油的黏度和温度的关系。压力对黏度的影响在下黏度变化很小,所以一般不考虑。 (T)(8) 液体静压轴承是利用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通过一套供油系统将润滑油输入两滑动表面间,便两表面分离,形成油膜并承载。 (T)(9)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工作时,因其摩擦表面不能被润滑油完全隔开,只能形成边界油膜,存在局部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因此,轴承工作表面的磨损和因边界油膜的破裂导致的工作表面胶合或烧瓦是其主要失效形式。 (T)(10) 宽径比选得大,可以增大压强,对提高高速轴承的运转平稳性有利,同时还可以增大端泄流量,降低温升。 (F)(11)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 F )(12) 承受载荷F的径向(向心)滑动轴承在稳定运转时轴颈中心与轴承孔中心并不重合,轴颈转速越高,则偏心距越小,但偏心距永远不能减小到零。 ( T )(1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轴的转速越高,则油膜的承载能力越高。 ( T )(14) 滑动轴承设计中,适当选用较大的宽径比可以提高承载能力。 ( )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