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度中 .2m/(s)^2, 经过30-|||-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2.以 18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3s内前进36m。求汽车的-|||-加速度及制动后5 s内发生的位移。 。-|||-3.速度、加速度的测量通常比位移的测量-|||-要复杂些,而有的时候我们只需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并不需要知道加速度的具-|||-体数值。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加速性能就是-|||-这样。如果已知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之比,怎样根据运-|||-动学的规律求出它们的加速度之比? 2-|||-4.滑跃式起飞是一种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飞机跑道的前一部分是水平的,跑道尾段-|||-略微向上翘起(图 2.3-6 )。飞机在尾段翘起跑-|||-道上的运动虽然会使加速度略有减小,但能使-|||-飞机具有斜向上的速度,有利于飞机的起飞。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应用是解决本题的核心。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点:
- 位移公式:$s = v_0 t + \frac{1}{2} a t^2$(初速度$v_0$,时间$t$,加速度$a$)
- 速度公式:$v = v_0 + a t$
- 匀减速运动的隐含条件:若物体在运动停止前时间已超过总时间,需先计算实际停车时间
- 比例关系推导:匀加速运动中,相同时间内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
第1题
已知:初速度$v_0=0$,加速度$a=0.2 \, \text{m/s}^2$,时间$t=30 \, \text{s}$
求:坡路长度$s$和末速度$v$
计算位移
$s = \frac{1}{2} a t^2 = \frac{1}{2} \cdot 0.2 \cdot 30^2 = 90 \, \text{m}$
计算末速度
$v = a t = 0.2 \cdot 30 = 6 \, \text{m/s}$
第2题
已知:初速度$v_0=18 \, \text{m/s}$,时间$t_1=3 \, \text{s}$,位移$s_1=36 \, \text{m}$
求:加速度$a$和$5 \, \text{s}$内位移$s_5$
求加速度
位移公式:$s_1 = v_0 t_1 + \frac{1}{2} a t_1^2$
代入数据:$36 = 18 \cdot 3 + \frac{1}{2} a \cdot 3^2$
解得:$a = -4 \, \text{m/s}^2$(负号表示减速)
求$5 \, \text{s}$内位移
先计算停车时间$t_{\text{停}} = \frac{v_0}{|a|} = \frac{18}{4} = 4.5 \, \text{s}$
因$5 \, \text{s} > 4.5 \, \text{s}$,实际运动时间为$4.5 \, \text{s}$
总位移:$s_5 = \frac{v_0^2}{2|a|} = \frac{18^2}{2 \cdot 4} = 40.5 \, \text{m}$
第3题
已知:两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相同时间$T$内位移比为$s_1:s_2$
求:加速度比$a_1:a_2$
推导比例关系
位移公式:$s = \frac{1}{2} a T^2$
因此:$\frac{a_1}{a_2} = \frac{s_1}{s_2}$
第4题
关键分析:
- 水平段:匀加速直线运动
- 上翘段:需分解加速度和力,可能涉及斜面倾角对加速度的影响
- 实际计算需具体数据(题目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