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A-|||-15:35:22 》-|||-B-|||-15:35:23 )-|||-C-|||-8 9 "10dm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 段距离 sAB= cm,小车在 AC 段平均速度 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A.A-|||-15:35:22 》-|||-B-|||-15:35:23 )-|||-C-|||-8 9 "10dm B.A-|||-15:35:22 》-|||-B-|||-15:35:23 )-|||-C-|||-8 9 "10dm C.A-|||-15:35:22 》-|||-B-|||-15:35:23 )-|||-C-|||-8 9 "10dm D.A-|||-15:35:22 》-|||-B-|||-15:35:23 )-|||-C-|||-8 9 "10dm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 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 v= (用字母 v1 和 v2 表示).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
AB 段距离 sAB= cm,小车在 AC 段平均速度 vAC= m/s.
(3)
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 A.
- B.
- C.
- D.
(5)
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 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 v= (用字母 v1 和 v2 表示).
题目解答
答案
- (1)v=st
- (2)40.0;0.3
- (3)偏大
- (4)B
- (5)2v1v2v1+v2
解析
步骤 1:实验原理
实验的原理是速度的定义公式,即 \(v = \frac{s}{t}\),其中 \(v\) 是速度,\(s\) 是路程,\(t\) 是时间。
步骤 2:计算 AB 段距离和 AC 段平均速度
AB 段距离 \(s_{AB} = 40.0\) cm,小车在 AC 段平均速度 \(v_{AC} = 0.3\) m/s。
步骤 3:分析计时误差对平均速度的影响
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因为实际时间比记录的时间短。
步骤 4:选择正确的图象
根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选择 B 图象,因为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增加。
步骤 5:计算全程平均速度
小车全程平均速度 \(v = \frac{2v_1v_2}{v_1 + v_2}\),其中 \(v_1\) 和 \(v_2\) 分别是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的原理是速度的定义公式,即 \(v = \frac{s}{t}\),其中 \(v\) 是速度,\(s\) 是路程,\(t\) 是时间。
步骤 2:计算 AB 段距离和 AC 段平均速度
AB 段距离 \(s_{AB} = 40.0\) cm,小车在 AC 段平均速度 \(v_{AC} = 0.3\) m/s。
步骤 3:分析计时误差对平均速度的影响
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因为实际时间比记录的时间短。
步骤 4:选择正确的图象
根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选择 B 图象,因为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增加。
步骤 5:计算全程平均速度
小车全程平均速度 \(v = \frac{2v_1v_2}{v_1 + v_2}\),其中 \(v_1\) 和 \(v_2\) 分别是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