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滚动轴承内圈的内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________,且其上偏差为________,这是为了使轴承内圈与轴相配时得到________的配合。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不确定D3.最小实体尺寸是指()A.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B.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C.孔和轴的最小基本尺寸D.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B4.被测要素为面,它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是()A.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B.间距为公差值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C.距离为公差值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D.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A5.零件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值的关系是()A.形状公差值小于位置公差值B.形状公差值小于等于位置公差值C.形状公差值大于位置公差值D.形状公差值大于等于位置公差值D6.下列几何公差标注中,在公差值前加注Φ的有( )A.轴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B.圆柱面的圆度C.圆柱表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D.轴线的直线度A7、互换性的零件应是()。A、相同规格的零件B、不同规格的零件C、相互配合的零件D、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B8、某种零件,在装配时零件需要进行修配,则此种零件()。A、具有完全互换性B、具有不完全互换性C、不具有互换性D、这三种都不对D9、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A、大于C、等于B、小于D、大于、小于或等于A10、()是表示过渡配合松紧变化程度的特征值,设计时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来规定这两个极限值[1]。A、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B、最大间隙和最小过盈C、最大过盈和最小间隙A11、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反映了配合的()。A、松紧程度B、精确程度C、松紧变化的程度B12、将基孔制配合φ40H8/f7转换成基轴制的配合应该为()。A、φ40F7/h8 B、φ40F8/h7 C、φ40H8/h7 D、不能转换A13、基孔制是下偏差为零的孔,与不同()轴的公差带所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A、基本偏差的B、基本尺寸的C、实际偏差的B14、()为上偏差且为零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A、基轴制是实际偏差B、基轴制是基本偏差C、基孔制是实际偏差D、基孔制是基本偏差B15、Φ30g6、Φ30g7、Φ30g8三个公差带()。A、上偏差相同下偏差也相同B、上偏差相同但下偏差不同C、上偏差不同且下偏差相同D、上、下偏差各不相同A16、基本偏差代号为H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a—h的轴可以构成()。A、间隙配合B、间隙或过渡配合C、过渡配合D、过盈配合C17.评定参数________更能充分反应被测表面的实际情况。A.轮廓的最大高度B.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C.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D.轮廓的支承长度率B18.同轴度[2]公差属于________。A.形状公差B.定位公差C.定向公差D.跳动公差A19.下列几何公差标注中,在公差值前加注Φ的有( )A.轴线对基准面在任意方向的垂直度B.圆柱面的圆度C.圆柱表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D.轴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B20.在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A.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值大。B.公差等级的高低,影响公差带的大小,决定配合的精度。C.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越小越好。D.孔、轴相配合,均为异级配合。B21.处理丝杆螺纹的公差原则是()A.包容要求B.独立原则C.最大实体原则D.最小实体原则D22.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B.任意方向上,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C.标注径向圆跳动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D.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D2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线轮廓度只属于形状公差。B.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C.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其同轴度误差亦合格。D.圆跳动可能包括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A2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通常同一尺寸公差的孔比轴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B.轴承内圈孔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轴制。C.零件装配后需靠过盈传递载荷,选用过盈配合。D.常采用孔比轴高一级的标准公差等级相配合。B25.标注的含义是()。A.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3.2μm。B.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3.2μm。C.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最大高度Rz的上限值为3.2μm。D.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最大高度Ra的上限值为3.2μm。A26、在计算标准公差值时,各尺寸段内所有基本尺寸的计算值是用各尺寸段的()作为该段内所有基本尺寸来计算值的。A、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B、所有尺寸的算术平均值C、所有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D、首尾两个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径向滚动轴承内圈的内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________,且其上偏差为________,这是为了使轴承内圈与轴相配时得到________的配合。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不确定
D3.最小实体尺寸是指()
A.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B.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C.孔和轴的最小基本尺寸D.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B4.被测要素为面,它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是()
A.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B.间距为公差值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C.距离为公差值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D.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A5.零件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值的关系是()
A.形状公差值小于位置公差值B.形状公差值小于等于位置公差值
C.形状公差值大于位置公差值D.形状公差值大于等于位置公差值
D6.下列几何公差标注中,在公差值前加注Φ的有( )
A.轴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B.圆柱面的圆度
C.圆柱表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D.轴线的直线度
A7、互换性的零件应是()。
A、相同规格的零件B、不同规格的零件C、相互配合的零件D、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B8、某种零件,在装配时零件需要进行修配,则此种零件()。
A、具有完全互换性B、具有不完全互换性C、不具有互换性D、这三种都不对
D9、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A、大于C、等于B、小于D、大于、小于或等于
A10、()是表示过渡配合松紧变化程度的特征值,设计时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来规定这两个极限值[1]。A、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B、最大间隙和最小过盈C、最大过盈和最小间隙
A11、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反映了配合的()。A、松紧程度B、精确程度C、松紧变化的程度B12、将基孔制配合φ40H8/f7转换成基轴制的配合应该为()。
A、φ40F7/h8 B、φ40F8/h7 C、φ40H8/h7 D、不能转换
A13、基孔制是下偏差为零的孔,与不同()轴的公差带所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A、基本偏差的B、基本尺寸的C、实际偏差的B14、()为上偏差且为零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A、基轴制是实际偏差B、基轴制是基本偏差C、基孔制是实际偏差D、基孔制是基本偏差
B15、Φ30g6、Φ30g7、Φ30g8三个公差带()。
A、上偏差相同下偏差也相同B、上偏差相同但下偏差不同
C、上偏差不同且下偏差相同D、上、下偏差各不相同
A16、基本偏差代号为H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a—h的轴可以构成()。
A、间隙配合B、间隙或过渡配合C、过渡配合D、过盈配合
C17.评定参数________更能充分反应被测表面的实际情况。A.轮廓的最大高度B.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C.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D.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B18.同轴度[2]公差属于________。
A.形状公差B.定位公差C.定向公差D.跳动公差
A19.下列几何公差标注中,在公差值前加注Φ的有( )
A.轴线对基准面在任意方向的垂直度B.圆柱面的圆度
C.圆柱表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D.轴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
B20.在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A.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值大。B.公差等级的高低,影响公差带的大小,决定配合的精度。
C.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越小越好。D.孔、轴相配合,均为异级配合。
B21.处理丝杆螺纹的公差原则是()
A.包容要求B.独立原则C.最大实体原则D.最小实体原则
D22.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任意方向上,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C.标注径向圆跳动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D.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D2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线轮廓度只属于形状公差。
B.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C.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其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D.圆跳动可能包括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
A2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通常同一尺寸公差的孔比轴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B.轴承内圈孔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C.零件装配后需靠过盈传递载荷,选用过盈配合。
D.常采用孔比轴高一级的标准公差等级相配合。
B25.标注的含义是()。
A.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3.2μm。
B.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3.2μm。
C.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最大高度Rz的上限值为3.2μm。
D.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最大高度Ra的上限值为3.2μm。
A26、在计算标准公差值时,各尺寸段内所有基本尺寸的计算值是用各尺寸段的()作为该段内所有基本尺寸来计算值的。A、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B、所有尺寸的算术平均值C、所有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D、首尾两个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题目解答
答案
下方 0 过盈 ___ __ 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