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重心应放在()上。 A. 扩大耕地面积B. 提高机械化水平C. 大面积提高单产D. 增加农户补贴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措施中,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是() A. 减少耕地面积用于房地产开发B.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产量C.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D. 降低粮食收购价格
广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的具体措施有()。 A.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B.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C.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D. 完善农机鉴定补贴政策
77.(1.0分)最早提出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的国家是中国。()A. 对B. 错
54'35''26/80答题卡根贯安全根基。今年取付工作预台甲指出,头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一系列部署对新发展阶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看到,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已经很难实现,必须尽快转到主攻单产水平提升上,重点强化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通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向科技要产能、要效益。下列与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最为贴近的一项是()。 A.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B.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C.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D.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哪几个?()A. 原始农业B. 传统农业C. 现代农业D. 石油农业
不属于畜群损伤性和管理性流产原因的是()。A. 抢食B. 拥挤C. 喝冷水D. 使役过重E. 踢伤
1在多功能农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中,始终要以()为主线。A. 生产B. 生态C. 生活D. 生机
4.[判断题]菰结的菰米很容易从穗上脱落。()A. 对B. 错
贾拴成产生自己搞杂交育种的思想转变是下列哪件事促成的?()A. 受到农科院专家的启发B. 父母、妻子的反对C. 从书中得来的灵感D. 偶然发现变异株红薯
热门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A. 18B. 19C. 20D. 21
乌鹿育种有两个成果在国内是领先的,是通过科技厅2009年专家会鉴定的。() A. 对:B. 错
下列关于灌溉渠系规划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考虑采用低压管道输水B. 地下渠线要直,避免弯道和垂直起伏C. 从一个管道向两个以下管道分水时,必须设置分水井D. 经济实力弱,应考虑采用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或采用节水灌溉制度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要( )A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B发展高效节水灌溉C做好农业用水计量D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单选题】创意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农业生产B. 创造C. 创新D. 创意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重视人力资本培育C.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D.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A. 优化出口结构B.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执法力度C.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目前,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A. 9亿亩B. 10亿亩C. 11亿亩D. 12亿亩
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A. 农业社会学B. 农村经济学C. 农村社会学D. 农业推广学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指出,从今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将在______稻区,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促进再生稻持续稳定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保障能力。A. “三季不足”B. “两季不足、一季有余”C. “三季不足、两季有余”D. “一季不足”
沙苑子的采收应在?1分 A. 果实成熟时B. 果实成熟后C. 果实未成熟时D. 种子成熟后
[单选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A. 粗放型B. 规模化C. 大众型D. 集约型
【判断题】创意农业以以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核心。A. 对B. 错
()草坪代表了草坪培育的最高水平A.足球场B.滚木球场C.高尔夫球场D.公园绿地
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 A.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B.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C. 全链条协同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
8,分值:2关于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说法错误的是 A. 可减少农药使用B. 可降低环境污染C. 对人类和动物会有巨大毒害D. 可提高棉农收入
《齐民要术》由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A. 正确B. 错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土壤结构、盐分、微生物群落、作物品种、水利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只有将它们全部调整到最佳状态,作物才能健康生长,盐碱荒地才能变成生态良田。盐碱土壤颗粒细,无正常土壤的团粒结构,板结、干硬、不透水、不透气,盐碱难以随水洗掉,于是科学家从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出发,发明一种生物基的“粘结剂”,将细小的盐碱土壤颗粒粘结成大颗粒,人造一种“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提高了,盐碱就能够被快速地淋洗掉,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科学家发现,如果工程设施和土壤改良不配套,缺少整体系统化的治理方案,不仅作物不具备生长条件,还会不断重复“脱盐返盐”的问题,改良周期长。为了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优化各种技术参数,在各盐碱区域建立起不同治理模式。在天津、江苏、山东,针对土壤易受到海潮侵蚀,改良过的土壤容易重新返盐,科学家就筑堤建闸,控制地下水位,防止返盐,改良土壤;在山西、内蒙古,针对矿化水灌溉、渠道渗漏抬高地下水位,造成盐化土壤带,导致盐碱与干旱并存,科学家就建立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将盐分导出,重塑土壤结构,快速脱除土壤耕作层盐分,保持土壤水分。科学家还针对盐碱土壤的组成和肥力,开发出专用功能性材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和抗逆材料,决盐碱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问题,开展耐盐品种筛选等,最终创建了以“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为原则的生态修复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体系。——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4日、10月26日)(1)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角度,说明科学家将“盐碱荒地”改造成“生态良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2)为什么盐碱地改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4.[判断题]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A. 对B. 错
63. (1.0分) 阿里的ET农业大脑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