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重要部件的焊接、热处理及修复1.1 名词解释1)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2) 焊接方法:指特定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其含义包括该方法涉及的冶金、电、物理、化学及力学原则等内容。3) 手工焊:手持焊炬、焊枪或焊钳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4) 堆焊:为增大或恢复焊件尺寸,或使焊件表面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熔敷金属而进行的焊接。5) 气焊:利用气体火焰作热源的焊接法。最常用的是氧乙炔焊。6) 电弧焊: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熔焊方法。7) 气体保护焊:用外加气体作为电弧介质[1]并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简称气体保护焊。8) 惰性气体保护焊:使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9)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使用纯钨或活化钨(钍钨、铈钨等)电极的惰性气体保护焊。10) 母材金属:被焊接的金属材料的统称。11) 接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要用焊接组合或已经焊合的接点。检验接头性能应考虑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甚至母材等不同部位的相互影响。12) 对接接头:两部件表面构成大于或等于 135°,小于或等于 180°夹角的接头。13) 热影响区: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但未熔化)的影响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14) 过热区[2]:焊接热影响区中,具有过热[3]组织或晶粒显著粗大的区域。15) 熔合区: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16) 熔合线:焊接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17) 焊缝: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18) 对接焊缝: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零件的坡口面与另一零件表面间焊接的焊缝。19) 角焊缝:沿两直角或近直角零件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20) 余高:超出母材表面连线上面的那部分焊缝金属的最大高度。21) 熔敷金属:完全由填充金属熔化后所形成的焊缝金属。22) 焊接性: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焊接性受材料、焊接方法、构件类型及使用要求四个因素的影响。⏺易引起焊工的电光性眼炎和裸露皮肤的灼伤。(√)73) 手工钨极氩弧焊时,由于没有焊接熔渣的保护因此其焊接质量不如手工电弧焊。(×)74) 焊接过程中,硫易引起焊缝金属热裂,故一般规定:焊丝中的含硫量不大于.040%,优质焊丝中不大于 0.030%。(√)75) TIG-J50 焊丝牌号中“50”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76) 焊接结构钢时,应选用抗拉强度比钢材的抗拉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焊条。(×)77) 电力系统[4]钨极氩弧焊专用焊丝的牌号是TIG-XXX。(√)78) TIG-R40 焊丝牌号中的“R”表示耐热钢焊丝。(√)79) TIG-R31 焊丝牌号中“31”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80) 选择适当的坡口形式是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的因素之一。(√)81) 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焊条相接时为正接法。(×)82) 焊条直径的选择主要由使用电流的大小来决定。(×)83) 不锈钢焊条的电阻大,易过热发红,应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84) 高强钢的强度等级越高,淬硬倾向越大,预热温度应越高。(√)85) 珠光体耐热钢焊接时,防止冷裂纹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焊前预热。(√)86) 锅炉[5]汽包纵,环缝补焊时,第一层焊道和表面焊缝不要锤击。(√)87) 韧性材料焊接时应注意防止变形,脆性材料焊接时应注意减少焊接应力。(√)88) 对于焊件中的长接缝,采用由中间向两边或分段退焊的焊接工艺能有效地减少焊接变形。(√)89) 在锅炉汽包、集箱[6]的同一侧有大量密集管座,若采用分区分段跳焊法就能减少焊接变形。(√)90) 厚壁管焊接后,一般易产生焊接残余变形,而不易产生大的焊接残余应力。(×)91) 焊缝与母材过渡越平滑,则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越大。(×)92) 焊接检验是对焊接接头质量进行验证、作出客观评定的有效措施,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以确保焊件的安全使用。(√)⏺93) 未焊透为面积型缺陷,未熔合为体积型缺陷。(×)94) 夹钨易使焊缝金属变脆。(√)95) 焊接接头冷却到室温后并在一定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十几天)才出现的焊接冷裂纹叫延迟裂纹。(√)96) 乙炔瓶不能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应与明火的水平距离不少于 10 米。(√)97) 在潮湿地点进行焊接作业时,地面应铺上绝缘板。(√)98) 在锅筒[7]或金属容器内可以同时进行电焊与气焊工作。(×)99) 施焊时,应特别注意接头和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多层多道焊的接头应错开。(√)100) 焊接线能量仅与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有关,而与焊接速度无关。(×)101) 焊接线能量越大,焊接接头的过热区越窄。(×)102) 熔合比就是熔焊时被熔化的母材在焊道金属中所占的百分比。(√)103) 焊缝中的氮主要来源于空气,防止空气侵入熔化金属内是减少焊缝含氮量和氮气孔的关键措施。(√)104) 焊接速度变化时,对焊缝的成形几乎没有影响。(×)105) J507 和J422 焊条都属于碳钢类焊条。(√)106)12Cr1MoV 钢与 12Cr1MoV 钢焊接时,应选用 R317 焊条。(√)107) 焊条应贮存在室温大于 5℃,相对空气湿度小于 60%的专用仓库内。(√)108) 焊接工艺评定是在焊接性试验的基础上,在产品制造工艺设计之后进行的生产前工艺验证试验。(√)109) 各类别的焊条、焊丝应分别评定。同类别而不同级别者,高级别的评定可适用于低级别;在同级别焊条中,经酸性焊条评定者,可免做碱性焊条评定。(√)110) 在使用焊接方法制作、安装和检修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承压管道、承重钢结构以及焊工技术考核前均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1) 变更焊接工艺评定的次要参数时,只需修订焊接工艺卡,而不必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2) 把钢加热至 A 以上 20~30℃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称之为不完全退火。(×)113) 焊接热影响区的蓝脆区在焊接过程中,金相组织无明显变化。()114) 焊条的牌号与型号含义相同。(×)115) 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组成。(√)116) 电焊设备的装设、检查和修理工作,必须在切断电源后进行。(√)117) 当管子外径大于 219mn 或壁厚不小于 20mm 时,宜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电磁感应加热进行预热。(√)118) 厚度超过 100mm 的焊件,不宜采用中频电磁感应加热。(√)119) 锅炉受热面[8]管子及管道对接焊缝即可以位于管子直段上,也可以位于管子弯头处。(×)120) 热处理设备应当配有自动记录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曲线的装置,测温装置应当能够准确反映工件的实际温度。(√)1.3 选择题1) 锅炉汽包上纵焊缝所受的应力是环焊缝的(b)倍。a. 1/2; b. 2; c. 4。2) 锅炉受压元件不应采用( )
重要部件的焊接、热处理及修复
1.1 名词解释1)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2) 焊接方法:指特定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其含义包括该方法涉及的冶金、电、物理、化学及力学原则等内容。3) 手工焊:手持焊炬、焊枪或焊钳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4) 堆焊:为增大或恢复焊件尺寸,或使焊件表面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熔敷金属而进行的焊接。5) 气焊:利用气体火焰作热源的焊接法。最常用的是氧乙炔焊。6) 电弧焊: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熔焊方法。7) 气体保护焊:用外加气体作为电弧介质[1]并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简称气体保护焊。8) 惰性气体保护焊:使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9)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使用纯钨或活化钨(钍钨、铈钨等)电极的惰性气体保护焊。10) 母材金属:被焊接的金属材料的统称。11) 接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要用焊接组合或已经焊合的接点。检验接头性能应考虑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甚至母材等不同部位的相互影响。12) 对接接头:两部件表面构成大于或等于 135°,小于或等于 180°夹角的接头。13) 热影响区: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但未熔化)的影响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14) 过热区[2]:焊接热影响区中,具有过热[3]组织或晶粒显著粗大的区域。15) 熔合区: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16) 熔合线:焊接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17) 焊缝: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18) 对接焊缝: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零件的坡口面与另一零件表面间焊接的焊缝。19) 角焊缝:沿两直角或近直角零件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20) 余高:超出母材表面连线上面的那部分焊缝金属的最大高度。21) 熔敷金属:完全由填充金属熔化后所形成的焊缝金属。22) 焊接性: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焊接性受材料、焊接方法、构件类型及使用要求四个因素的影响。⏺易引起焊工的电光性眼炎和裸露皮肤的灼伤。(√)73) 手工钨极氩弧焊时,由于没有焊接熔渣的保护因此其焊接质量不如手工电弧焊。(×)74) 焊接过程中,硫易引起焊缝金属热裂,故一般规定:焊丝中的含硫量不大于
.040%,优质焊丝中不大于 0.030%。(√)75) TIG-J50 焊丝牌号中“50”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76) 焊接结构钢时,应选用抗拉强度比钢材的抗拉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焊条。(×)77) 电力系统[4]钨极氩弧焊专用焊丝的牌号是TIG-XXX。(√)78) TIG-R40 焊丝牌号中的“R”表示耐热钢焊丝。(√)79) TIG-R31 焊丝牌号中“31”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80) 选择适当的坡口形式是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的因素之一。(√)81) 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焊条相接时为正接法。(×)82) 焊条直径的选择主要由使用电流的大小来决定。(×)83) 不锈钢焊条的电阻大,易过热发红,应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84) 高强钢的强度等级越高,淬硬倾向越大,预热温度应越高。(√)85) 珠光体耐热钢焊接时,防止冷裂纹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焊前预热。(√)86) 锅炉[5]汽包纵,环缝补焊时,第一层焊道和表面焊缝不要锤击。(√)87) 韧性材料焊接时应注意防止变形,脆性材料焊接时应注意减少焊接应力。(√)88) 对于焊件中的长接缝,采用由中间向两边或分段退焊的焊接工艺能有效地减少焊接变形。(√)89) 在锅炉汽包、集箱[6]的同一侧有大量密集管座,若采用分区分段跳焊法就能减少焊接变形。(√)90) 厚壁管焊接后,一般易产生焊接残余变形,而不易产生大的焊接残余应力。(×)91) 焊缝与母材过渡越平滑,则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越大。(×)92) 焊接检验是对焊接接头质量进行验证、作出客观评定的有效措施,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以确保焊件的安全使用。(√)⏺93) 未焊透为面积型缺陷,未熔合为体积型缺陷。(×)94) 夹钨易使焊缝金属变脆。(√)95) 焊接接头冷却到室温后并在一定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十几天)才出现的焊接冷裂纹叫延迟裂纹。(√)96) 乙炔瓶不能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应与明火的水平距离不少于 10 米。(√)97) 在潮湿地点进行焊接作业时,地面应铺上绝缘板。(√)98) 在锅筒[7]或金属容器内可以同时进行电焊与气焊工作。(×)99) 施焊时,应特别注意接头和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多层多道焊的接头应错开。(√)100) 焊接线能量仅与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有关,而与焊接速度无关。(×)101) 焊接线能量越大,焊接接头的过热区越窄。(×)102) 熔合比就是熔焊时被熔化的母材在焊道金属中所占的百分比。(√)103) 焊缝中的氮主要来源于空气,防止空气侵入熔化金属内是减少焊缝含氮量和氮气孔的关键措施。(√)104) 焊接速度变化时,对焊缝的成形几乎没有影响。(×)105) J507 和J422 焊条都属于碳钢类焊条。(√)106)12Cr1MoV 钢与 12Cr1MoV 钢焊接时,应选用 R317 焊条。(√)107) 焊条应贮存在室温大于 5℃,相对空气湿度小于 60%的专用仓库内。(√)108) 焊接工艺评定是在焊接性试验的基础上,在产品制造工艺设计之后进行的生产前工艺验证试验。(√)109) 各类别的焊条、焊丝应分别评定。同类别而不同级别者,高级别的评定可适用于低级别;在同级别焊条中,经酸性焊条评定者,可免做碱性焊条评定。(√)110) 在使用焊接方法制作、安装和检修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承压管道、承重钢结构以及焊工技术考核前均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1) 变更焊接工艺评定的次要参数时,只需修订焊接工艺卡,而不必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2) 把钢加热至 A 以上 20~30℃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称之为不完全退火。(×)113) 焊接热影响区的蓝脆区在焊接过程中,金相组织无明显变化。()114) 焊条的牌号与型号含义相同。(×)115) 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组成。(√)116) 电焊设备的装设、检查和修理工作,必须在切断电源后进行。(√)117) 当管子外径大于 219mn 或壁厚不小于 20mm 时,宜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电磁感应加热进行预热。(√)118) 厚度超过 100mm 的焊件,不宜采用中频电磁感应加热。(√)119) 锅炉受热面[8]管子及管道对接焊缝即可以位于管子直段上,也可以位于管子弯头处。(×)120) 热处理设备应当配有自动记录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曲线的装置,测温装置应当能够准确反映工件的实际温度。(√)
1.3 选择题1) 锅炉汽包上纵焊缝所受的应力是环焊缝的(b)倍。
a. 1/2;
b. 2;
c. 4。2) 锅炉受压元件不应采用( )
1.1 名词解释1)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2) 焊接方法:指特定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其含义包括该方法涉及的冶金、电、物理、化学及力学原则等内容。3) 手工焊:手持焊炬、焊枪或焊钳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4) 堆焊:为增大或恢复焊件尺寸,或使焊件表面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熔敷金属而进行的焊接。5) 气焊:利用气体火焰作热源的焊接法。最常用的是氧乙炔焊。6) 电弧焊: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熔焊方法。7) 气体保护焊:用外加气体作为电弧介质[1]并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简称气体保护焊。8) 惰性气体保护焊:使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9)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使用纯钨或活化钨(钍钨、铈钨等)电极的惰性气体保护焊。10) 母材金属:被焊接的金属材料的统称。11) 接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要用焊接组合或已经焊合的接点。检验接头性能应考虑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甚至母材等不同部位的相互影响。12) 对接接头:两部件表面构成大于或等于 135°,小于或等于 180°夹角的接头。13) 热影响区: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但未熔化)的影响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14) 过热区[2]:焊接热影响区中,具有过热[3]组织或晶粒显著粗大的区域。15) 熔合区: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16) 熔合线:焊接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17) 焊缝: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18) 对接焊缝: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零件的坡口面与另一零件表面间焊接的焊缝。19) 角焊缝:沿两直角或近直角零件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20) 余高:超出母材表面连线上面的那部分焊缝金属的最大高度。21) 熔敷金属:完全由填充金属熔化后所形成的焊缝金属。22) 焊接性: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焊接性受材料、焊接方法、构件类型及使用要求四个因素的影响。⏺易引起焊工的电光性眼炎和裸露皮肤的灼伤。(√)73) 手工钨极氩弧焊时,由于没有焊接熔渣的保护因此其焊接质量不如手工电弧焊。(×)74) 焊接过程中,硫易引起焊缝金属热裂,故一般规定:焊丝中的含硫量不大于
.040%,优质焊丝中不大于 0.030%。(√)75) TIG-J50 焊丝牌号中“50”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76) 焊接结构钢时,应选用抗拉强度比钢材的抗拉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焊条。(×)77) 电力系统[4]钨极氩弧焊专用焊丝的牌号是TIG-XXX。(√)78) TIG-R40 焊丝牌号中的“R”表示耐热钢焊丝。(√)79) TIG-R31 焊丝牌号中“31”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80) 选择适当的坡口形式是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的因素之一。(√)81) 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焊条相接时为正接法。(×)82) 焊条直径的选择主要由使用电流的大小来决定。(×)83) 不锈钢焊条的电阻大,易过热发红,应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84) 高强钢的强度等级越高,淬硬倾向越大,预热温度应越高。(√)85) 珠光体耐热钢焊接时,防止冷裂纹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焊前预热。(√)86) 锅炉[5]汽包纵,环缝补焊时,第一层焊道和表面焊缝不要锤击。(√)87) 韧性材料焊接时应注意防止变形,脆性材料焊接时应注意减少焊接应力。(√)88) 对于焊件中的长接缝,采用由中间向两边或分段退焊的焊接工艺能有效地减少焊接变形。(√)89) 在锅炉汽包、集箱[6]的同一侧有大量密集管座,若采用分区分段跳焊法就能减少焊接变形。(√)90) 厚壁管焊接后,一般易产生焊接残余变形,而不易产生大的焊接残余应力。(×)91) 焊缝与母材过渡越平滑,则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越大。(×)92) 焊接检验是对焊接接头质量进行验证、作出客观评定的有效措施,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以确保焊件的安全使用。(√)⏺93) 未焊透为面积型缺陷,未熔合为体积型缺陷。(×)94) 夹钨易使焊缝金属变脆。(√)95) 焊接接头冷却到室温后并在一定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十几天)才出现的焊接冷裂纹叫延迟裂纹。(√)96) 乙炔瓶不能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应与明火的水平距离不少于 10 米。(√)97) 在潮湿地点进行焊接作业时,地面应铺上绝缘板。(√)98) 在锅筒[7]或金属容器内可以同时进行电焊与气焊工作。(×)99) 施焊时,应特别注意接头和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多层多道焊的接头应错开。(√)100) 焊接线能量仅与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有关,而与焊接速度无关。(×)101) 焊接线能量越大,焊接接头的过热区越窄。(×)102) 熔合比就是熔焊时被熔化的母材在焊道金属中所占的百分比。(√)103) 焊缝中的氮主要来源于空气,防止空气侵入熔化金属内是减少焊缝含氮量和氮气孔的关键措施。(√)104) 焊接速度变化时,对焊缝的成形几乎没有影响。(×)105) J507 和J422 焊条都属于碳钢类焊条。(√)106)12Cr1MoV 钢与 12Cr1MoV 钢焊接时,应选用 R317 焊条。(√)107) 焊条应贮存在室温大于 5℃,相对空气湿度小于 60%的专用仓库内。(√)108) 焊接工艺评定是在焊接性试验的基础上,在产品制造工艺设计之后进行的生产前工艺验证试验。(√)109) 各类别的焊条、焊丝应分别评定。同类别而不同级别者,高级别的评定可适用于低级别;在同级别焊条中,经酸性焊条评定者,可免做碱性焊条评定。(√)110) 在使用焊接方法制作、安装和检修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承压管道、承重钢结构以及焊工技术考核前均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1) 变更焊接工艺评定的次要参数时,只需修订焊接工艺卡,而不必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2) 把钢加热至 A 以上 20~30℃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称之为不完全退火。(×)113) 焊接热影响区的蓝脆区在焊接过程中,金相组织无明显变化。()114) 焊条的牌号与型号含义相同。(×)115) 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组成。(√)116) 电焊设备的装设、检查和修理工作,必须在切断电源后进行。(√)117) 当管子外径大于 219mn 或壁厚不小于 20mm 时,宜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电磁感应加热进行预热。(√)118) 厚度超过 100mm 的焊件,不宜采用中频电磁感应加热。(√)119) 锅炉受热面[8]管子及管道对接焊缝即可以位于管子直段上,也可以位于管子弯头处。(×)120) 热处理设备应当配有自动记录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曲线的装置,测温装置应当能够准确反映工件的实际温度。(√)
1.3 选择题1) 锅炉汽包上纵焊缝所受的应力是环焊缝的(b)倍。
a. 1/2;
b. 2;
c. 4。2) 锅炉受压元件不应采用( )
题目解答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