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什么是粗基准?什么是精基准?选择粗、精基准应遵循什么原则?
什么是粗基准?什么是精基准?选择粗、精基准应遵循什么原则?
题目解答
答案
粗基准:使用未经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精基准:使用经过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精基准的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即应尽量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2、“基准统一”原则。即应选择各加工表面都能共同使用的定位基准来作为精基准,这样,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互相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产生的定位误差,并简化夹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3、“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面互相位置精度要求很高,可以采取互为定位精基准的原则,反复多次加工,来保证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4、“自为基准”原则。即在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要求余量尽量小而均匀,在加工时刻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基准。粗基准的原则:1、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2、在没有要求保证零件上重要表面加工余量的情况下,若零件上的所有表面都需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3、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下,若零件上有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为粗基准。4、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能有飞边、浇口、胃口及其他缺陷,以便定位准确、装夹可靠。5、毛坯表面作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以后不再重复使用,这主要是因为毛坯表面的精度差、表面粗糙,用以定位误差大的原因。只有当毛坯是精密铸件或精密锻件时,毛坯质量高,而工件精度要求又不高时,才可以重复使用某一粗基准。
解析
步骤 1:定义粗基准
粗基准是指使用未经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通常,粗基准是零件的原始表面,如铸造件、锻造件的毛坯表面。粗基准的选择是为了在后续加工中保证零件的加工余量均匀,从而确保加工精度。
步骤 2:定义精基准
精基准是指使用经过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是为了在后续加工中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位置精度,通常是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选择的基准。
步骤 3:选择粗基准的原则
1.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
2. 在没有要求保证零件上重要表面加工余量的情况下,若零件上的所有表面都需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3. 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下,若零件上有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为粗基准。
4. 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能有飞边、浇口、胃口及其他缺陷,以便定位准确、装夹可靠。
5. 毛坯表面作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以后不再重复使用,这主要是因为毛坯表面的精度差、表面粗糙,用以定位误差大的原因。只有当毛坯是精密铸件或精密锻件时,毛坯质量高,而工件精度要求又不高时,才可以重复使用某一粗基准。
步骤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即应尽量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2. “基准统一”原则。即应选择各加工表面都能共同使用的定位基准来作为精基准,这样,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互相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产生的定位误差,并简化夹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3. “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面互相位置精度要求很高,可以采取互为定位精基准的原则,反复多次加工,来保证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
4. “自为基准”原则。即在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要求余量尽量小而均匀,在加工时刻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基准。
粗基准是指使用未经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通常,粗基准是零件的原始表面,如铸造件、锻造件的毛坯表面。粗基准的选择是为了在后续加工中保证零件的加工余量均匀,从而确保加工精度。
步骤 2:定义精基准
精基准是指使用经过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是为了在后续加工中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位置精度,通常是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选择的基准。
步骤 3:选择粗基准的原则
1.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
2. 在没有要求保证零件上重要表面加工余量的情况下,若零件上的所有表面都需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3. 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下,若零件上有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为粗基准。
4. 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能有飞边、浇口、胃口及其他缺陷,以便定位准确、装夹可靠。
5. 毛坯表面作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以后不再重复使用,这主要是因为毛坯表面的精度差、表面粗糙,用以定位误差大的原因。只有当毛坯是精密铸件或精密锻件时,毛坯质量高,而工件精度要求又不高时,才可以重复使用某一粗基准。
步骤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即应尽量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2. “基准统一”原则。即应选择各加工表面都能共同使用的定位基准来作为精基准,这样,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互相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产生的定位误差,并简化夹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3. “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面互相位置精度要求很高,可以采取互为定位精基准的原则,反复多次加工,来保证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
4. “自为基准”原则。即在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要求余量尽量小而均匀,在加工时刻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