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项实验中研究者招募了99名参与者,其中一部分人使用触屏设备模拟购物,而另一部分人则使用笔记本电脑。可供参与者“购买”的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代表享乐型商品的餐厅消费,另一种则是代表实用型商品的日用品消费。参与者会被随机分配一种商品,然后评估自己对它们有多大的购买意愿。结果在7分量表上,使用触屏设备的参与者去餐厅消费的意愿达到了5.26分,要显著高于日用品消费的4.17分,而使用电脑的参与者则做出了相反的购物决策,他们对日用品的购买意愿达到5.33分,明显高于餐厅消费意愿的4.53分。由此可以推出:A、购物方式上,年轻人更喜欢通过触摸设备来购物B、通过触摸设备进行购物比笔记本电脑要方便的多C、购物时使用的设备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D、通过手机购物的消费者通常更愿意进行餐厅消费
一项实验中研究者招募了99名参与者,其中一部分人使用触屏设备模拟购物,而另一部分人则使用笔记本电脑。可供参与者“购买”的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代表享乐型商品的餐厅消费,另一种则是代表实用型商品的日用品消费。参与者会被随机分配一种商品,然后评估自己对它们有多大的购买意愿。结果在7分量表上,使用触屏设备的参与者去餐厅消费的意愿达到了5.26分,要显著高于日用品消费的4.17分,而使用电脑的参与者则做出了相反的购物决策,他们对日用品的购买意愿达到5.33分,明显高于餐厅消费意愿的4.53分。
由此可以推出:
- A、购物方式上,年轻人更喜欢通过触摸设备来购物
- B、通过触摸设备进行购物比笔记本电脑要方便的多
- C、购物时使用的设备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 D、通过手机购物的消费者通常更愿意进行餐厅消费
题目解答
答案
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逻辑推理能力,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出最合理的结论。关键在于理解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关系,以及结果如何支持选项中的某一结论。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实验变量:实验中自变量是购物设备(触屏设备 vs 笔记本电脑),因变量是购买意愿(享乐型商品 vs 实用型商品)。
- 对比结果差异:触屏组更倾向于享乐型商品(餐厅消费),而电脑组更倾向于实用型商品(日用品)。
- 排除干扰选项:需注意选项是否过度推断(如引入未提及的变量,如“年轻人”“方便性”“手机”等)。
破题关键点:
- 因果关系:实验结果直接表明购物设备类型与购买意愿相关,但需注意是否为直接因果关系。
- 选项匹配:正确选项应严格基于实验数据,避免引入实验未涉及的假设。
实验设计与结果总结:
- 触屏设备组:购买意愿更倾向于享乐型商品(餐厅消费,5.26分 > 日用品4.17分)。
- 笔记本电脑组:购买意愿更倾向于实用型商品(日用品5.33分 > 餐厅消费4.53分)。
选项分析:
- 选项A(年轻人偏好触屏购物):实验未提及参与者年龄,无法推断。
- 选项B(触屏更方便):实验仅比较购买意愿,未涉及操作便利性。
- 选项C(设备影响购买意愿):直接对应实验结果,设备类型显著改变两类商品的偏好。
- 选项D(手机用户爱餐厅消费):实验中触屏设备可能包含手机、平板等,无法特指“手机”。
结论:只有选项C严格基于实验数据,且逻辑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