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积屑瘤的成因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积屑瘤的成因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题目解答
答案
当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切屑与前刀面接触的表层产生强烈的摩擦甚至黏接,使该表层变形层流速减慢,使切削内部靠近表层的各层间流速不同,形成滞留层,导致切屑层内层处产生平行于黏接表面的切应力。当该切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底层金属被剪断而黏接在前刀面上,形成积屑瘤。 积屑瘤由于经过了强烈的塑性变形而强化,因而可以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它有保护切削刃和增大实际工作前角的作用,使切削轻快,可减少切削力和切削变形,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但是积屑瘤的顶端伸出切削刃之外,它时现时消,时大时小,这就使切削层的公称厚度发生变化,引起振动,降低了加工精度。此外,有一些积屑瘤碎片黏接在零件已加工表面上,使表面变得粗糙。因此在精加工时,应当避免产生积屑瘤。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积屑瘤成因及对加工过程影响的理解,涉及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材料变形机理。
解题核心思路:
- 成因分析:需明确积屑瘤形成的条件(温度、压力、材料黏结性),并解释金属在刀具前刀面的黏结、变形、剪断过程。
- 影响分析:需辩证看待积屑瘤的双重作用,既有利(如保护刀刃、减小切削力)又有弊(如引起振动、降低精度)。
破题关键点:
- 温度与压力的作用是积屑瘤形成的触发条件。
- 切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是积屑瘤形成的临界点。
- 粗加工与精加工的需求差异决定积屑瘤的利弊。
积屑瘤的成因
- 黏结与变形:
切屑在前刀面流动时,温度和压力使切屑表层与刀具前刀面发生黏结。变形层因流速减慢,内部各层流速差异导致滞留层形成。 - 切应力作用:
滞留层中产生平行于黏结面的切应力,当切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时,底层金属被剪断并黏结在前刀面上,形成积屑瘤。
积屑瘤的影响
- 有利影响:
- 保护刀刃:积屑瘤硬度高,可代替切削刃切削,延长刀具寿命。
- 减小切削力:增大实际前角,使切削轻快,降低切削变形。
- 不利影响:
- 精度下降:积屑瘤不稳定,导致切削厚度波动,引发振动。
- 表面粗糙:脱落的积屑瘤碎片黏附在已加工表面,降低光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