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机械制造基础》模拟试题 (一)《机械制造基础》模拟试题 (二)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合金液体的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 A]。 A.愈好 B.愈差 C.愈小 D.愈大 2、有色金属的加工不宜采用[D ]方式。 A.车削 B.刨削 C.铣削 D.磨削 3、阶梯轴在直径相差不大时,应采用的毛坯是[D ]。 A.铸件 B.焊接件 C.锻件 D.型材 4、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D]。 A.铜合金 B.铝合金 C.可锻铸铁 D.低碳钢 5、在铸造生产的各种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 ]。 A.砂型铸造 B.金属型铸造号 C.离心铸造 D.熔模铸造 6、顺铣与逆铣相比较,其优点是[A ]。 A.工作台运动稳定 B.刀具磨损减轻 C.散热条件好 D.生产效率高 7、刀具的寿命[ C]刀具的耐用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8、工件抛光的主要目的是[ C]。 A.提高零件的位置精度 B.提高零件的形状精度 C.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D.提高零件的形、位精度 9、磨削硬金属材料时,应选用的砂轮是[A ]。 A.硬度较低 B.硬度较高 C.中等硬度 D.细粒度 10、在切削平面中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是[ D]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1、中心架或跟刀架的主要作用是[ B] A.增强工件的强度 B.增强工件的刚性 C.增强刀具的强度 D.增强刀具的刚性 12、属于成形法加工齿形的是[C ] A.剃齿 B.珩齿 C.铣齿 D.插齿 13、一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是指[C ]。 A.这种方法的最高加工精度 B.这种方法的最低加工精度 C.在正常情况下的加工精度 D.在最低成本下的加工精度 14、工件定位时的欠定位是指[D ] A.少于六个自由度的限制 B.定位精度不够 C.不完全定位 D.技术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 15、切削时刀具上切屑流过的那个表面是[A ]。 A.前刀面 B.主后面 C.副后面 D.基面 16、在普通车床上成批车削长度大、锥度小的外圆锥体时,应当采用[C ] A.成形车刀 B.转动小滑板 C.偏移尾座 D.手动纵横向进给 17、加工复杂的立体成形表面,应选用的机床是[A ] A.数控铣床 B.龙门铣床 C.卧式万能升降台铣床 D.立式升降台铣床 18、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应选择[A ] A.钻孔 B.扩孔 C.铰孔 D.镗孔 19、砂轮组织表示砂轮中磨料、结合剂和气孔间的[ A] A.体积比例 B.面积比例 C.重量比例 D.质量比例 20、在工序图中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或位置的基准称为[A ] A.工序基准 B.测量基准 C.定位基准 D.装配基准 答: 1、A 2、D 3、D 4、D 5、A 6、A 7、C 8、C 9、A 10、D 11、B 12、C 13、C 14、D 15、A 16、C 17、A 18、A 19、A 20、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3、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6、工件的定位通常有四种情况,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其中常用且能满足工序加工要求的定位情况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故夹具设计中常用。 7、机械加工中,轴类零件常用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作为定位基准。 9、在刀具的标注角度中,影响排屑方向的标注角度主要是__________。 10、切削加工是靠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作相对的运动来完成的,它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在切削加工中,__________只有一个,而___________可以有一个或者数个。 11、增加刀具后角,刀具后面与工件之间摩擦________,刀刃强度__________。 12、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4、切削加工中与切削运动直接相关(切削用量)的三个主要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答: 3、强度 塑性 4、导电 填充金属 5、充型 6、完全 不完全 7、中心孔 外圆 8、冲裁 拉深 9、刃倾角 10、工件 刀具 主运动 进给运动 11、减小 降低 12、滑擦 刻划 切削 13、缩孔 裂纹 14、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三、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顺铣和逆铣 答:在切削部位刀齿的旋转方向和零件的进给方向相同时为顺铣。在切削部位刀齿的旋转方向和零件的进给方向相反时为逆铣。2、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 答:指零件所具有的结构是否便于制造、装配和拆卸。 3、定位与夹紧 答:加工时,首先要把零件安装在工作台或夹具里,使它和刀具之间有正确的相对位置,这就是定位。零件定位后,在加工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位置不变,才能得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因此必须把零件夹住,这就是夹紧 4、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 答: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面坐标系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刀具实际角度与标注角度的不同。刀具在工作中的实际切削角度称为工作角度。 5、积屑瘤 答:第Ⅱ变形区内,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且形成带状刀屑时,常有一些来自切削底层的金属黏接层积在前刀面上,形成硬度很高的楔块,称为积屑瘤。四、 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题2分,判断正误1分,改正1分,共10分)1、前角增加,切削刃锋利,切削变形增大,因此切削力将增大,即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甚大,但受刀刃强度的制约,前角不能太小。 3、金属在室温或室温以下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 5、精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答:1、× 前角增加,切削刃锋利,切削变形减小,因此切削力将减小,即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甚大,但受刀刃强度的制约,前角不能太大。5、× 经过切削加工过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前角、后角的改变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答: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为前角。适当增加前角,则主切削刃锋利,切屑变形小,切削轻快,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但前角过大,切削刃变弱,散热条件和受力状态变差,将使刀具磨损加快,耐用度降低,甚至崩刀或损坏。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后角。后角用以减少刀具主后刀面与零件过度表面间的摩擦和主后刀面的磨损,配合前角调整切削刃的锋利程度与强度;直接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耐用度。后角大,摩擦力小,切削刃锋利。但后角过大,将使切削刃变弱,散热条件变差,加速刀具磨损。2、什么是主运动?什么是进给运动?各自有何特点? 答: 使零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最基本运动称为主运动。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所消耗的功率最大。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只有一个。它可由零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不断地把被切削层投入切削,以逐渐切削出整个零件表面的运动,称为进给运动。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的功率较少,可有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 3、简述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热的来源,为减小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通常可采取哪些撒施? 答: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热的来源有以下三方面: (1)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所发生的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产生的热量; (2)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3)工件与刀具后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为减小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角度,以减小切削热量及利于散热; (2)应用冷却润滑液带走切削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切削温度降低;同时冷却润滑液还能有效减小刀具与工件的摩擦,减小切削热量。 4、简述积屑瘤的成因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答: 当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切屑与前刀面接触的表层产生强烈的摩擦甚至黏接,使该表层变形层流速减慢,使切削内部靠近表层的各层间流速不同,形成滞留层,导致切屑层内层处产生平行于黏接表面的切应力。当该切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底层金属被剪断而黏接在前刀面上,形成积屑瘤。 1、使刀具前角变大,切削力变低2、影响刀具耐用度3、使切削深度变大4、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变大 5、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 (1)定位元件。指在夹具中用来确定零件加工位置的元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零件表面称为定位表面。 (2)加紧元件。用于保证零件定位后的正确位置,使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自重或受到切削力或振动等外力作用时避免产生位移。 (3)导向元件。用于保证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夹具元件。 (4)夹具体。用于连接夹具上各元件及装置,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件,并通过它与机床相关部位连接,以确定夹具相对于机床的位置。
检验
《机械制造基础》模拟试题 (一)
《机械制造基础》模拟试题 (二)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合金液体的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 A]。 A.愈好 B.愈差 C.愈小 D.愈大
2、有色金属的加工不宜采用[D ]方式。 A.车削 B.刨削 C.铣削 D.磨削 3、阶梯轴在直径相差不大时,应采用的毛坯是[D ]。 A.铸件 B.焊接件 C.锻件 D.型材 4、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D]。 A.铜合金 B.铝合金 C.可锻铸铁 D.低碳钢 5、在铸造生产的各种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 ]。 A.砂型铸造 B.金属型铸造号 C.离心铸造 D.熔模铸造 6、顺铣与逆铣相比较,其优点是[A ]。 A.工作台运动稳定 B.刀具磨损减轻 C.散热条件好 D.生产效率高 7、刀具的寿命[ C]刀具的耐用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8、工件抛光的主要目的是[ C]。 A.提高零件的位置精度 B.提高零件的形状精度 C.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D.提高零件的形、位精度 9、磨削硬金属材料时,应选用的砂轮是[A ]。 A.硬度较低 B.硬度较高 C.中等硬度 D.细粒度 10、在切削平面中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是[ D]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1、中心架或跟刀架的主要作用是[ B] A.增强工件的强度 B.增强工件的刚性 C.增强刀具的强度 D.增强刀具的刚性 12、属于成形法加工齿形的是[C ] A.剃齿 B.珩齿 C.铣齿 D.插齿 13、一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是指[C ]。 A.这种方法的最高加工精度 B.这种方法的最低加工精度 C.在正常情况下的加工精度 D.在最低成本下的加工精度 14、工件定位时的欠定位是指[D ] A.少于六个自由度的限制 B.定位精度不够 C.不完全定位 D.技术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 15、切削时刀具上切屑流过的那个表面是[A ]。 A.前刀面 B.主后面 C.副后面 D.基面 16、在普通车床上成批车削长度大、锥度小的外圆锥体时,应当采用[C ] A.成形车刀 B.转动小滑板 C.偏移尾座 D.手动纵横向进给 17、加工复杂的立体成形表面,应选用的机床是[A ] A.数控铣床 B.龙门铣床 C.卧式万能升降台铣床 D.立式升降台铣床 18、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应选择[A ] A.钻孔 B.扩孔 C.铰孔 D.镗孔 19、砂轮组织表示砂轮中磨料、结合剂和气孔间的[ A] A.体积比例 B.面积比例 C.重量比例 D.质量比例 20、在工序图中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或位置的基准称为[A ] A.工序基准 B.测量基准 C.定位基准 D.装配基准
答: 1、A 2、D 3、D 4、D 5、A 6、A 7、C 8、C 9、A 10、D 11、B 12、C 13、C 14、D 15、A 16、C 17、A 18、A 19、A 2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3、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6、工件的定位通常有四种情况,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其中常用且能满足工序加工要求的定位情况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故夹具设计中常用。 7、机械加工中,轴类零件常用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作为定位基准。 9、在刀具的标注角度中,影响排屑方向的标注角度主要是__________。 10、切削加工是靠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作相对的运动来完成的,它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在切削加工中,__________只有一个,而___________可以有一个或者数个。 11、增加刀具后角,刀具后面与工件之间摩擦________,刀刃强度__________。 12、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4、切削加工中与切削运动直接相关(切削用量)的三个主要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 3、强度 塑性 4、导电 填充金属 5、充型 6、完全 不完全 7、中心孔 外圆 8、冲裁 拉深 9、刃倾角 10、工件 刀具 主运动 进给运动 11、减小 降低 12、滑擦 刻划 切削 13、缩孔 裂纹 14、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
三、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顺铣和逆铣
答:在切削部位刀齿的旋转方向和零件的进给方向相同时为顺铣。在切削部位刀齿的旋转方向和零件的进给方向相反时为逆铣。
2、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
答:指零件所具有的结构是否便于制造、装配和拆卸。
3、定位与夹紧
答:加工时,首先要把零件安装在工作台或夹具里,使它和刀具之间有正确的相对位置,这就是定位。零件定位后,在加工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位置不变,才能得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因此必须把零件夹住,这就是夹紧
4、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
答: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面坐标系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刀具实际角度与标注角度的不同。刀具在工作中的实际切削角度称为工作角度。
5、积屑瘤
答:第Ⅱ变形区内,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且形成带状刀屑时,常有一些来自切削底层的金属黏接层积在前刀面上,形成硬度很高的楔块,称为积屑瘤。
四、 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题2分,判断正误1分,改正1分,共10分)
1、前角增加,切削刃锋利,切削变形增大,因此切削力将增大,即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甚大,但受刀刃强度的制约,前角不能太小。
3、金属在室温或室温以下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 5、精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答:1、× 前角增加,切削刃锋利,切削变形减小,因此切削力将减小,即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甚大,但受刀刃强度的制约,前角不能太大。5、× 经过切削加工过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前角、后角的改变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答: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为前角。适当增加前角,则主切削刃锋利,切屑变形小,切削轻快,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但前角过大,切削刃变弱,散热条件和受力状态变差,将使刀具磨损加快,耐用度降低,甚至崩刀或损坏。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后角。后角用以减少刀具主后刀面与零件过度表面间的摩擦和主后刀面的磨损,配合前角调整切削刃的锋利程度与强度;直接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耐用度。后角大,摩擦力小,切削刃锋利。但后角过大,将使切削刃变弱,散热条件变差,加速刀具磨损。
2、什么是主运动?什么是进给运动?各自有何特点?
答: 使零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最基本运动称为主运动。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所消耗的功率最大。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只有一个。它可由零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不断地把被切削层投入切削,以逐渐切削出整个零件表面的运动,称为进给运动。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的功率较少,可有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
3、简述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热的来源,为减小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通常可采取哪些撒施?
答: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热的来源有以下三方面: (1)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所发生的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产生的热量; (2)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3)工件与刀具后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为减小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角度,以减小切削热量及利于散热; (2)应用冷却润滑液带走切削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切削温度降低;同时冷却润滑液还能有效减小刀具与工件的摩擦,减小切削热量。
4、简述积屑瘤的成因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答: 当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切屑与前刀面接触的表层产生强烈的摩擦甚至黏接,使该表层变形层流速减慢,使切削内部靠近表层的各层间流速不同,形成滞留层,导致切屑层内层处产生平行于黏接表面的切应力。当该切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底层金属被剪断而黏接在前刀面上,形成积屑瘤。 1、使刀具前角变大,切削力变低
2、影响刀具耐用度
3、使切削深度变大
4、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变大
5、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 (1)定位元件。指在夹具中用来确定零件加工位置的元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零件表面称为定位表面。 (2)加紧元件。用于保证零件定位后的正确位置,使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自重或受到切削力或振动等外力作用时避免产生位移。 (3)导向元件。用于保证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夹具元件。 (4)夹具体。用于连接夹具上各元件及装置,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件,并通过它与机床相关部位连接,以确定夹具相对于机床的位置。
题目解答
答案
解:①当输出运动为往复摆动时,机构应为曲柄摇杆机构,此时应取四杆中最短杆的相邻杆,即b或d作为机架。
②当输出运动也为单向连续转动时,机构应为双曲柄机构,此时应取四杆中的最短杆,即a作为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