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同种材料制成的两根实心圆轴,第一根圆轴的直径 和长度 分别是第二根轴直径 和长度 的2倍,两根轴的两端承受相等的转矩作用.两根圆轴的最大扭转切应力之比 ,两端相对扭转角之比 . (答案保留三位小数)
同种材料制成的两根实心圆轴,第一根圆轴的直径 和长度 分别是第二根轴直径 和长度 的2倍,两根轴的两端承受相等的转矩作用.两根圆轴的最大扭转切应力之比 ,两端相对扭转角之比 . (答案保留三位小数)
题目解答
答案
0.125;0.125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圆轴扭转时最大切应力和相对扭转角的计算,涉及抗扭截面模量和极惯性矩的公式应用,以及参数比例关系的分析。
解题核心思路:
- 最大切应力:由公式 $\tau_{\text{max}} = \frac{T}{W_p}$,其中抗扭截面模量 $W_p = \frac{\pi d^3}{32}$。直径翻倍时,抗扭截面模量增大8倍,导致切应力减小为原来的1/8。
- 相对扭转角:由公式 $\phi = \frac{TL}{G I_p$,其中极惯性矩 $I_p = \frac{\pi d^4}{32}$。直径翻倍时,极惯性矩增大16倍,长度翻倍使分子增加2倍,整体扭转角减小为原来的1/8。
破题关键:明确直径和长度变化对 $W_p$ 和 $I_p$ 的影响,通过比例关系直接计算比值。
最大切应力之比
- 抗扭截面模量公式:
$W_p = \frac{\pi d^3}{32}$
第一根轴直径 $d_1 = 2d_2$,则:
$W_{p1} = \frac{\pi (2d_2)^3}{32} = 8 \cdot \frac{\pi d_2^3}{32} = 8W_{p2}$ - 切应力公式:
$\tau_{\text{max}} = \frac{T}{W_p}$,因此:
$\frac{\tau_{1}}{\tau_{2}} = \frac{W_{p2}}{W_{p1}} = \frac{1}{8} = 0.125$
相对扭转角之比
- 极惯性矩公式:
$I_p = \frac{\pi d^4}{32}$
第一根轴直径 $d_1 = 2d_2$,则:
$I_{p1} = \frac{\pi (2d_2)^4}{32} = 16 \cdot \frac{\pi d_2^4}{32} = 16I_{p2}$ - 扭转角公式:
$\phi = \frac{TL}{G I_p}$,第一根轴长度 $L_1 = 2L_2$,代入得:
$\frac{\phi_{1}}{\phi_{2}} = \frac{T L_1 / I_{p1}}{T L_2 / I_{p2}} = \frac{2L_2 / 16I_{p2}}{L_2 / I_{p2}} = \frac{2}{16} =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