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数控机床加工时,零件一次安装完成尽可能多的零件表面加工(即采用基准统一原则),这样有利于保证零件各加工表面的( )选择一项:A. 表面粗糙度 B. 形状精度 C. 尺寸精度 D. 相互位置精度 E. 题目2 F. 选择粗基准时,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 ),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要求 G. 选择一项: 进/退刀方便 对刀方便 有足够的余量 切削性能好 题目3 加工中心常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加工零件,目的是保证各加工面的( ) 选择一项: 形状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表面粗糙度 尺寸精度 题目4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加工零件的好处是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的( ) 选择一项: 形状精度 表面粗糙度 相互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 题目5 在磨一个轴套时,先以内孔为基准磨外圆,再以外圆为基准磨内孔,这是遵循( )的原则 选择一项: 基准重合 基准统一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题目6 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 )原则 选择一项: 基准重合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基准统一 题目7 ( )是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精加工时需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工件材料、刀尖圆弧半径和切削速度等进行选择 选择一项: 进给量 主轴转速 背吃刀量 切削速度 题目8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 )一般根据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参考切削用量手册选取 选择一项: 进给量 背吃刀量 主轴转速 切削速度 题目9 车削时为减小工件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改善 选择一项: 减小进给量 增大主偏角 减小刀尖圆弧半径 增大副偏角 题目10 车削时为减小工件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改善 选择一项: 增大副偏角 减小刀尖圆弧半径 减小进给量 增大主偏角 题目11 铰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铰刀转速太高,容易出现( )现象 选择一项: 与转速无关 孔径不变 孔径收缩 孔径扩张 题目12 粗加工时,由于对工件表面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可选择较大的进给量,但应考虑进给系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刀杆的( ) 选择一项: 强度和刚度 强度 刚度 韧性 题目13 轮廓加工中选择进给量时,应考虑轮廓拐角处的超程问题,特别是拐角较大、进给速度较高时,应在拐角处( ),以保证加工精度 选择一项: 拐角前后均应降低进给速度 先提高进给速度,拐角后逐渐降低进给速度 先降低进给速度,拐角后逐渐提高进给速度 拐角前后均应提高进给速度 题目14 背吃刀量根据毛坯加工余量确定,在工艺系统刚性不足、毛坯余量很大或余量不均匀时,粗加工要分几次进给,并且应当把第一、二次进给的背吃刀量取得( ) 选择一项: 小一些 大一些 大小均可 任意值 题目15 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选择一项: 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与轴中心线等高 比轴中心略低一些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题目16 用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 )工件内轮廓凹圆弧的最小曲率半径 选择一项: 小于或等于 等于 与内轮廓曲率半径无关 大于 题目17 JT/BT/ST刀柄柄部锥度为( ) 选择一项: 1:12 1:10 1:5 7:24 题目18 采用刀具预调仪对刀具组件进行尺寸预调,主要是预调整( ) 选择一项: 径向尺寸 轴向尺寸 几何角度 轴向和径向尺寸 题目19 切断、车端面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否则容易打刀 选择一项: 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与轴中心线等高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比轴中心略低一些 题目20 HSK刀柄柄部锥度为( ) 选择一项: 1:10 1:5 7:24 1:12 题目21 可转位面铣刀的直径已经标准化,标准直径系列的公比为( ) 选择一项: 2.5 1.25 2 1.5 题目22 与工件内轮廓凹圆弧的最小曲率半径R应满足( ) 选择一项: D≤2R ≤R ≥R D≥2R 题目23 下列哪种刀柄适用于高速加工( ) 选择一项: HSK JT T ST 题目24 在下列手动对刀法中,( )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选择一项: 定位对刀法 TC对刀法 试切对刀法 光学对刀法 题目25 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 ) 选择一项: 尺寸精度、定位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机床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装夹精度 题目26 在两顶尖间测量偏心距时,百分表上指示出的( )就等于偏心距 选择一项: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两倍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一半 题目27 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目的主要是( ) 选择一项: 减小摩擦力矩 提高反向传动精度 提高使用寿命 增大驱动力矩 题目28 螺纹千分尺用于测量螺纹的( ) 选择一项: 三个都能测 中径 大径 小径 题目29 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限制( ) 选择一项: 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题目30 用高速钢铰刀铰削铸铁时,由于铸件内部组织不均引起振动,容易出现( )现象 选择一项: 孔径收缩 孔径不变 孔径扩张 不确定 题目31 ( )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小 选择一项: 粒状切屑 节状切屑 带状切屑 崩碎切屑 题目32 金属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中,( )的金属变形将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 选择一项: 第二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 第三变形区 第一、二变形区 题目33 下列关于尺寸链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一个尺寸链可以有一个以上封闭环 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 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顺序排列的链环 分析尺寸链时,与尺寸链中的组成环数目多少无关 题目34 精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零件时,应采用( )的方法确定镗孔路线,以避免传动系统反向间隙对孔定位精度的影响 选择一项: 单向趋近定位点 双向趋近定位点 任意方向趋近定位点 反向趋近定位点 题目35 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加工路线,加工路线是编写程序的依据之一下列叙述中( ),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选择一项: 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短,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 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 题目36 下列叙述中,除( )外,均可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 选择一项: 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 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类零件 特殊的螺旋类零件 箱体零件 题目37 数控加工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选择一项: 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相互位置精度 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工艺路线 题目38 不同生产类型采用的工艺装备不相同,数控机床加工不宜用于( ) 选择一项: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小批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题目39 确定数控车削加工进给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确定( )的进给路线 选择一项: 精加工 粗加工及空行程 空行程 粗加工 题目40 加工中心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选择一项: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相互位置精度 优化切削用量 缩短工艺路线 题目41 加工中心上加工螺纹时,( )以下螺纹不宜采用机用丝锥攻丝方法加工 选择一项: M10 M20 M6 M30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数控机床加工时,零件一次安装完成尽可能多的零件表面加工(即采用基准统一原则),这样有利于保证零件各加工表面的( )
选择一项:
A. 表面粗糙度B. 形状精度
C. 尺寸精度
D. 相互位置精度
E. 题目2
F. 选择粗基准时,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 ),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要求
G. 选择一项:
进/退刀方便
对刀方便
有足够的余量
切削性能好
题目3
加工中心常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加工零件,目的是保证各加工面的( )
选择一项:
形状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表面粗糙度
尺寸精度
题目4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加工零件的好处是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的( )
选择一项:
形状精度
表面粗糙度
相互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
题目5
在磨一个轴套时,先以内孔为基准磨外圆,再以外圆为基准磨内孔,这是遵循( )的原则
选择一项:
基准重合
基准统一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题目6
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 )原则
选择一项:
基准重合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基准统一
题目7
( )是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精加工时需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工件材料、刀尖圆弧半径和切削速度等进行选择
选择一项:
进给量
主轴转速
背吃刀量
切削速度
题目8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 )一般根据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参考切削用量手册选取
选择一项:
进给量
背吃刀量
主轴转速
切削速度
题目9
车削时为减小工件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改善
选择一项:
减小进给量
增大主偏角
减小刀尖圆弧半径
增大副偏角
题目10
车削时为减小工件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改善
选择一项:
增大副偏角
减小刀尖圆弧半径
减小进给量
增大主偏角
题目11
铰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铰刀转速太高,容易出现( )现象
选择一项:
与转速无关
孔径不变
孔径收缩
孔径扩张
题目12
粗加工时,由于对工件表面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可选择较大的进给量,但应考虑进给系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刀杆的( )
选择一项:
强度和刚度
强度
刚度
韧性
题目13
轮廓加工中选择进给量时,应考虑轮廓拐角处的超程问题,特别是拐角较大、进给速度较高时,应在拐角处( ),以保证加工精度
选择一项:
拐角前后均应降低进给速度
先提高进给速度,拐角后逐渐降低进给速度
先降低进给速度,拐角后逐渐提高进给速度
拐角前后均应提高进给速度
题目14
背吃刀量根据毛坯加工余量确定,在工艺系统刚性不足、毛坯余量很大或余量不均匀时,粗加工要分几次进给,并且应当把第一、二次进给的背吃刀量取得( )
选择一项:
小一些
大一些
大小均可
任意值
题目15
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选择一项:
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与轴中心线等高
比轴中心略低一些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题目16
用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 )工件内轮廓凹圆弧的最小曲率半径
选择一项:
小于或等于
等于
与内轮廓曲率半径无关
大于
题目17
JT/BT/ST刀柄柄部锥度为( )
选择一项:
1:12
1:10
1:5
7:24
题目18
采用刀具预调仪对刀具组件进行尺寸预调,主要是预调整( )
选择一项:
径向尺寸
轴向尺寸
几何角度
轴向和径向尺寸
题目19
切断、车端面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否则容易打刀
选择一项:
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与轴中心线等高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比轴中心略低一些
题目20
HSK刀柄柄部锥度为( )
选择一项:
1:10
1:5
7:24
1:12
题目21
可转位面铣刀的直径已经标准化,标准直径系列的公比为( )
选择一项:
2.5
1.25
2
1.5
题目22
与工件内轮廓凹圆弧的最小曲率半径R应满足( )
选择一项:
D≤2R
≤R
≥R
D≥2R
题目23
下列哪种刀柄适用于高速加工( )
选择一项:
HSK
JT
T
ST
题目24
在下列手动对刀法中,( )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选择一项:
定位对刀法
TC对刀法
试切对刀法
光学对刀法
题目25
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 )
选择一项:
尺寸精度、定位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机床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装夹精度
题目26
在两顶尖间测量偏心距时,百分表上指示出的( )就等于偏心距
选择一项: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两倍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一半
题目27
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目的主要是( )
选择一项:
减小摩擦力矩
提高反向传动精度
提高使用寿命
增大驱动力矩
题目28
螺纹千分尺用于测量螺纹的( )
选择一项:
三个都能测
中径
大径
小径
题目29
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限制( )
选择一项:
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题目30
用高速钢铰刀铰削铸铁时,由于铸件内部组织不均引起振动,容易出现( )现象
选择一项:
孔径收缩
孔径不变
孔径扩张
不确定
题目31
( )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小
选择一项:
粒状切屑
节状切屑
带状切屑
崩碎切屑
题目32
金属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中,( )的金属变形将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
选择一项:
第二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
第三变形区
第一、二变形区
题目33
下列关于尺寸链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一个尺寸链可以有一个以上封闭环
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
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顺序排列的链环
分析尺寸链时,与尺寸链中的组成环数目多少无关
题目34
精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零件时,应采用( )的方法确定镗孔路线,以避免传动系统反向间隙对孔定位精度的影响
选择一项:
单向趋近定位点
双向趋近定位点
任意方向趋近定位点
反向趋近定位点
题目35
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加工路线,加工路线是编写程序的依据之一下列叙述中( ),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选择一项:
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短,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
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
题目36
下列叙述中,除( )外,均可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
选择一项:
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
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类零件
特殊的螺旋类零件
箱体零件
题目37
数控加工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选择一项:
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相互位置精度
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工艺路线
题目38
不同生产类型采用的工艺装备不相同,数控机床加工不宜用于( )
选择一项: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小批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题目39
确定数控车削加工进给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确定( )的进给路线
选择一项:
精加工
粗加工及空行程
空行程
粗加工
题目40
加工中心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选择一项: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相互位置精度
优化切削用量
缩短工艺路线
题目41
加工中心上加工螺纹时,( )以下螺纹不宜采用机用丝锥攻丝方法加工
选择一项:
M10
M20
M6
M30
题目解答
答案
d. 相互位置精度 c. 有足够的余量 b. 相互位置精度 c. 相互位置精度 d. 互为基准 b. 自为基准 a. 进给量 a. 进给量 a. 减小进给量 c. 减小进给量 c. 孔径收缩 a. 强度和刚度 c. 先降低进给速度,拐角后逐渐提高进给速度 b. 大一些 d.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a. 小于或等于 d. 7:24 d. 轴向和径向尺寸 b. 与轴中心线等高 a. 1:10 b. 1.25 a. D≤2R a. HSK c. 试切对刀法 b.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a.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 b. 提高反向传动精度 b. 中径 c. 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c. 孔径扩张 c. 带状切屑 c. 第三变形区 b. 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 a. 单向趋近定位点 b. 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d. 箱体零件 a. 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d. 大批大量生产 b. 粗加工及空行程 c. 优化切削用量 c. M6
解析
本套题主要考察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切削用量、刀具选择、加工精度、尺寸链及加工路线等多方面知识,具体解析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解析
题目1
数控机床采用基准统一原则,一次安装加工多表面,主要保证各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如垂直度、同轴度等),而非表面粗糙度、形状精度或单一尺寸精度。
答案:D. 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2
选择粗基准时,核心是保证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避免因余量不足导致废品,而非对刀、退刀或切削性能。
答案:有足够的余量
题目3
加工中心基准统一原则的目的仍是保证各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符合工艺基准统一的核心目标。
答案:B. 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4
同题1、3,基准统一原则的主要优势是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答案:C. 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5
轴套先以内孔为基准磨外圆,再以外圆为基准磨内孔,属于互为基准(两者交替作为基准),而非基准重合、统一或自为基准。
到D选项。
答案:D. 互为基准
题目6
精加工选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如磨削淬火件),是自为基准原则,目的是保证余量均匀,与其他基准原则无关。
答案:B. 自为基准
题目7
精加工时,进给量直接影响表面粗糙度(进给量越小,粗糙度越好),需根据表面粗糙度、刀具等选择。
答案:A. 进给量
题目8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进给量主要由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等决定,需参考手册选取。
答案:A. 进给量
题目9
车削时减小进给量,可使表面残留高度减小,降低表面粗糙度;增大主/副偏角或减小刀尖圆弧半径会使粗糙度恶化。
答案:A. 减小进给量
题目10
同题9,减小进给量是改善表面粗糙度的有效方法。
答案:C. 减小进给量
题目11
铰削塑性金属时,转速太高会导致切削热积聚,工件膨胀后冷却收缩,使孔径收缩。
答案:C. 孔径收缩
题目12
粗加工选大进给量时,需考虑进给系统和刀杆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变形或断裂。
答案:A. 强度和刚度
题目13
轮廓拐角处进给速度高易超程,应先降速过拐角,再提速,保证加工精度。
答案:C. 先降低进给速度,拐角后逐渐提高进给速度
题目14
工艺系统刚性不足时,粗加工分几次进给,第一、二次应取大一些的背吃刀量,快速切除大部分余量,减少后续切削力。
答案:B. 大一些
题目15
粗车细长轴时,刀尖比轴中心稍高,可形成“切入”状态,增加阻尼,抑制振动。
答案:D.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题目16
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必须小于或等于内轮廓最小曲率半径,否则无法加工凹弧。
答案:A. 小于或等于
题目17
JT/BT/ST刀柄的锥度均为7:24,是国际通用标准。
答案:D. 7:24
题目18
刀具预调仪主要预调轴向和径向尺寸(如刀具长度和直径),确保编程尺寸准确。
答案:D. 轴向和径向尺寸
题目19
切断、车端面时,刀尖需与轴中心线等高,否则会产生扎刀或打刀现象。
答案:B. 与轴中心线等高
题目20
HSK刀柄(空心短锥)的锥度为1:10,适用于高速加工,精度和刚度更高。
答案:A. 1:10
题目21
可转位面铣刀标准直径系列公比为1.25,符合刀具标准化设计。
答案:B. 1.25
题目22
内轮廓加工中,铣刀直径D需满足D≤2R(R为最小曲率半径),否则无法加工。
答案:A. D≤2R
题目23
HSK刀柄因锥度1:10、精度高、夹紧力强,适用于高速加工,优于JT等刀柄。
答案:A. HSK
题目24
试切对刀法通过实际切削测量,结果最准确可靠,优于定位或光学对刀法。
答案:C. 试切对刀法
题目25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不涉及定位或装夹精度。
答案:B.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26
两顶尖间测偏心距时,百分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等于偏心距(偏心距=(max-min)/2)。
答案:A.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
题目27
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向传动精度,避免反向空程误差。
答案:B. 提高反向传动精度
题目28
螺纹千分尺专门用于测量螺纹的中径,大径和小径通常用其他量具测量。
答案:B. 中径
题目29
相互位置精度限制的是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同轴度)。
答案:C. 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题目30
高速钢铰刀铰铸铁时,铸件组织不均引起振动,会导致孔径扩张(振动使铰刀“让刀”)。
答案:C. 孔径扩张
题目31
带状切屑切削过程平稳,变形均匀,表面粗糙度小;节状、粒状切屑易产生振动,崩碎切屑多见于脆性材料。
答案:C. 带状切屑
题目32
第三变形区(刀具与已加工表面摩擦区)的变形会导致加工硬化,影响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
答案:C. 第三变形区
题目33
尺寸链中,封闭环公差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极值算法),故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其他选项错误(一个尺寸链只有一个封闭环,需按顺序排列)。
答案:B. 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
题目34
精镗孔系时,采用单向趋近定位点可避免传动系统反向间隙,保证定位精度。
答案:A. 单向趋近定位点
题目35
确定加工路线的原则不包括“使数值计算简单”(数值计算简单是编程技巧,非路线原则),其他选项均为原则。
答案:B. 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题目36
数控车床主要加工回转体零件,箱体零件(非回转体)不适合,需用加工中心。
答案:D. 箱体零件
题目37
工序集中的优点是保证位置精度、提高效率、缩短路线,“有利于选择合理切削用量”是工序分散的优点。
答案:A. 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题目38
数控机床加工柔性好,适合单件、小批、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更适合专用机床,效率更高。
答案:D. 大批大量生产
题目39
数控车削加工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粗加工及空行程(精加工路线较简单,由程序自动生成)。
答案:B. 粗加工及空行程
题目40
加工中心工序集中的优点不包括“优化切削用量”(优化切削用量是工艺设计的普遍要求,非工序集中特有)。
答案:C. 优化切削用量
题目41
M6以下螺纹(小径太小)不宜用机用丝锥攻丝,易折断或磨损丝锥。
答案:C. 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