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例题7.1] 试用解析法求如图7.5(a)所示平面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解法1:(1) 求主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所以,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A. B. C. 图7.5 例题7.1图 D. (2) 求主平面方位 E.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F. 因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是正的,说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在第一象限,故 G.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即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所在截面的方位角。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方向如图7.5(b)所示。 解法2:先确定主平面方位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在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范围内有两个解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即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下面确定哪个是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哪个是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由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判定规则可知,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一定发生在0~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截面上,因此在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中,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满足这一条件,故 0max 0min σx+σ y +V|=x/2 )x,那么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所在方位角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将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代入斜截面应力公式(7-1),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将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代入斜截面应力公式(7-1),可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例题7.2] 两端简支的焊接工字钢梁及其荷载如图7.9(a)和图7.9(b)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7.9(c)所示。试分别绘出截面C(如图7.9(a)所示)上a和b两点处(如图7.9(c)所示)的应力圆,并用应力圆求出这两点处的主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图7.9 例题7.2图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图7.9 (续) 所示)的惯性矩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求a点处切应力时需用的静矩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等。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上a点处的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点处单元体的x、y两平面上的应力,如图7.9(f)所示。在绘出坐标轴及选定适当的比例尺后,根据单元体上的应力值即可绘出相应的应力圆(如图7.9(g)所示)。由此图可见,应力圆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轴的两交点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横坐标分别代表a点处的两个主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可按选定的比例尺量得,或由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压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点处的主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150.4MPa, 0max 0min σx+σ y +V|=x/2 )x=0, 0max 0min σx+σ y +V|=x/2 )xMPa。 上b点处的应力,由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可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点处的切应力为零。 。 [例题7.3] 在受力物体上得某点处夹角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两截面上的应力如图7.10(a)所示。试用应力圆法求:(1)夹角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值;(2)该点处的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 解: (1) 作应力圆。选比例尺,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坐标系。由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截面上的应力绘点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由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截面上的应力绘点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连接点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作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垂直平分线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交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轴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以点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为圆心,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为半径,作应力圆交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轴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两点(如图7.10(b)所示)。 (2) 求夹角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值。在图7.10(b)中量取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则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图7.10 例题7.3图 (3) 求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量取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其方向由斜截面法向 0max 0min σx+σ y +V|=x/2 )x顺时针转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其方向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方向垂直;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例题7.4] 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7.14(a)所示。试作应力圆,并求出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值及其作用面方位。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图7.14 例题7.4图 MPa和-26MPa。将该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按其代数值的大小顺序排列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所示)。在其中最大的应力圆上,B点的纵坐标(该圆的半径)即为该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其值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且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据此便可确定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主平面方位及其余各主平面的位置。其中最大切应力所在截面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平行,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所在的主平面各成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夹角,如图7.14(c)所示。 [例题7.5] 已知构件自由表面上某点处的两个主应变值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构件材料为Q235钢,其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 0max 0min σx+σ y +V|=x/2 )x=0.3。试求该点处的主应力数值,并求该点处另一主应变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数值和方向。 解:由于主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与主应变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相对应,故根据题意可知该点处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而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因此,由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联立上列两式,即可解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求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由此可见,主应变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是缩短,其方向必与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及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垂直,即沿构件表面的法线方向。 [例题7.6] 边长a=0.1m的铜立方块,无间隙地放入体积较大、变形可略去不计的钢凹槽中。如图7.15(a)所示。已知铜的弹性模量E=100GPa,泊松比 0max 0min σx+σ y +V|=x/2 )x=0.34。当受到F=300kN的均匀压力作用时,试求铜块的主应力、体应变以及最大切应力。 解:铜块的横截面上的压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可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图7.15 题7.6图 、(b)两式,可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按主应力的代数值顺序排列,得铜块的主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将以上数据带入计算体积应变公式(7.14b),可得铜块的体积应变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将有关的主应力值代入式(7-7),可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例题7.7] 某铸铁构件危险点处的应力如图7.17所示,若许用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试校核其强度。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图7.17 例题7.7图 解:由图7.17可知,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截面的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代入式(7-4),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即主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上式表明,主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虽为压应力,但其绝对值小于主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所以,宜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即利用式(7-18)校核强度,显然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说明构件强度无问题。 [例题7.8] 试分别根据第三与第四强度理论,确定塑性材料在纯剪切时的许用 应力。 解: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于是,将主应力值代入 式(7-20)与式(7-21),分别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由此得切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的最大允许值,即许用切应力分别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因此,塑性材料在纯剪切时的许用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通常取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例题7.9] 两端简支的工字梁承受荷载如图7.18(a)所示。已知材料Q235钢的许用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试按强度条件选择工字钢的号码。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图7.18 工字梁承受荷载 两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均为最大值,所以这两个截面为危险截面。现取截面C计算,其剪力和弯矩分别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的上、下边缘各点处,其应力状态为单轴应力状态,由强度条件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求出所需的截面系数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号工字钢,则其截面的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显然,这一截面满足正应力强度条件的要求。 号工字钢的截面,由型钢表查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且为纯剪切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号工字钢满足切应力的强度条件。 点处的单元体(如图7.18(e)所示)。根据28a号工字钢截面简化后的尺寸(如图7.18(d)所示)和上面查得的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求得横截面上a点处的正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和切应力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分别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上面第二式中的 0max 0min σx+σ y +V|=x/2 )x是横截面的下翼缘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其值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在如图7.18(e)所示的应力状态下,该点的三个主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1)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点是复杂应力状态,材料是Q235钢,按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以上述主应力代入式(7-21)后,得强度条件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点处的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值代入上式得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点处的 0max 0min σx+σ y +V|=x/2 )x,较 0max 0min σx+σ y +V|=x/2 )x大1.88%,没有超过5%,故选用28b号工 字钢。 代入式(7-20),可得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为 0max 0min σx+σ y +V|=x/2 )x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例题7.1] 试用解析法求如图7.5(a)所示平面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
解法1:
(1) 求主应力
所以,,
,
。
B.
C. 图7.5 例题7.1图
D. (2) 求主平面方位
E.

F. 因为


G.






解法2:先确定主平面方位




即


下面确定哪个是


由









将




将


[例题7.2] 两端简支的焊接工字钢梁及其荷载如图7.9(a)和图7.9(b)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7.9(c)所示。试分别绘出截面C(如图7.9(a)所示)上a和b两点处(如图7.9(c)所示)的应力圆,并用应力圆求出这两点处的主应力。

图7.9 例题7.2图

图7.9 (续)
所示)的惯性矩





上a点处的应力为


点处单元体的x、y两平面上的应力,如图7.9(f)所示。在绘出坐标轴及选定适当的比例尺后,根据单元体上的应力值即可绘出相应的应力圆(如图7.9(g)所示)。由此图可见,应力圆与






和


点处的主应力为



上b点处的应力,由


点处的切应力为零。
。
[例题7.3] 在受力物体上得某点处夹角为


解:
(1) 作应力圆。选比例尺,建

















(2) 求夹角




图7.10 例题7.3图
(3) 求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量取






[例题7.4] 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7.14(a)所示。试作应力圆,并求出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值及其作用面方位。

图7.14 例题7.4图
MPa和-26MPa。将该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按其代数值的大小顺序排列为



所示)。在其中最大的应力圆上,B点的纵坐标(该圆的半径)即为该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其值为

且






[例题7.5] 已知构件自由表面上某点处的两个主应变值为




解:由于主应力





联立上列两式,即可解得


求得

由此可见,主应变



[例题7.6] 边长a=0.1m的铜立方块,无间隙地放入体积较大、变形可略去不计的钢凹槽中。如图7.15(a)所示。已知铜的弹性模量E=100GPa,泊松比

解:铜块的横截面上的压应力为

可得


图7.15 题7.6图
、(b)两式,可得

按主应力的代数值顺序排列,得铜块的主应力为


将以上数据带入计算体积应变公式(7.14b),可得铜块的体积应变为

将有关的主应力值代入式(7-7),可得

[例题7.7] 某铸铁构件危险点处的应力如图7.17所示,若许用应力


图7.17 例题7.7图
解:由图7.17可知,





代入式(7-4),得


即主应力为



上式表明,主应力



说明构件强度无问题。
[例题7.8] 试分别根据第三与第四强度理论,确定塑性材料在纯剪切时的许用 应力。
解: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为




由此得切应力



因此,塑性材料在纯剪切时的许用应力



[例题7.9] 两端简支的工字梁承受荷载如图7.18(a)所示。已知材料Q235钢的许用应力为



图7.18 工字梁承受荷载
两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均为最大值,所以这两个截面为危险截面。现取截面C计算,其剪力和弯矩分别为


的上、下边缘各点处,其应力状态为单轴应力状态,由强度条件


号工字钢,则其截面的

号工字钢的截面,由型钢表查得



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且为纯剪切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为

号工字钢满足切应力的强度条件。
点处的单元体(如图7.18(e)所示)。根据28a号工字钢截面简化后的尺寸(如图7.18(d)所示)和上面查得的





上面第二式中的


在如图7.18(e)所示的应力状态下,该点的三个主应力为


点是复杂应力状态,材料是Q235钢,按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以上述主应力代入式(7-21)后,得强度条件为


点处的


点处的


代入式(7-20),可得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为

题目解答
答案
(a) (b) 图 7.5 例题 7.1 图 (2) 求主平面方位 因为 是正的,说明 在第一象限,故 , 即为 所在截面的方位角。 和 的方向如图 7.5(b) 所示。 解法 2 :先确定主平面方位 在 范围内有两个解 即 , 下面确定哪个是 、哪个是 。 由 的判定规则可知, 一定发生在 0 ~ 的截面上,因此在 和 中, 满足这一条件,故 ,那么 所在方位角 。 将 代入斜截面应力公式 (7-1) ,得 将 代入斜截面应力公式 (7-1) ,可得 。 【例题 7.2 】 两端简支的焊接工字钢梁及其荷载如图 7.9(a) 和图 7.9(b) 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 7.9(c) 所示。试分别绘出截面 C ( 如图 7.9(a) 所示 ) 上 a 和 b 两点处 ( 如图 7.9(c) 所示 ) 的应力圆,并用应力圆求出这两点处的主应力。 图 7.9 例题 7.2 图 图 7.9 ( 续 ) 解: 计算支反力,并作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 7.9(d) 和图 7.9(e) 所示。然后根据截面 C 的弯矩 =80kN · m 及截面 C 左侧的剪力值 =200kN ,计算横截面上 a , b 两点处的应力。为此,先计算横截面 ( 如图 7.9(c) 所示 ) 的惯性矩 和求 a 点处切应力时需用的静矩 等。 由以上各数据可算得横截面 C 上 a 点处的应力为 据此,可绘出 a 点处单元体的 x 、 y 两平面上的应力,如图 7.9(f) 所示。在绘出坐标轴及选定适当的比例尺后,根据单元体上的应力值即可绘出相应的应力圆 ( 如图 7.9(g) 所示 ) 。由此图可见,应力圆与 轴的两交点 、 的横坐标分别代表 a 点处的两个主应力 和 ,可按选定的比例尺量得,或由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得 和 ( 压应力 ) 故由 x 平面至 所在的截面的夹角 应为 。显然, 所在的截面应垂直于 所在的截面 ( 如图 7.9(f) 所示 ) 。由此确定了 a 点处的主应力为 =150.4MPa , =0 , MPa 。 对于横截面 C 上 b 点处的应力,由 可得 b 点处的切应力为零。 据此,可绘出 b 点处所取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 7.9(h) 所示,其相应的应力圆如 图 7.9(i) 所示。由此图可见, b 点处的三个主应力分别为 , 。 所在的截面就是 x 平面,亦即梁的横截面 C 。 【例题 7.3 】 在受力物体上得某点处夹角为 的两截面上的应力如图 7.10(a) 所示。试用应力圆法求: (1) 夹角 的值; (2) 该点处的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 解 : (1) 作应力圆。选比例尺,建 坐标系。由 截面上的应力绘点 ,由 截面上的应力绘点 。连接点 和 ,作 的垂直平分线 交 轴于 ,以点 为圆心, 为半径,作应力圆交 轴于 、 两点 ( 如图 7.10(b) 所示 ) 。 (2) 求夹角 的值。在图 7.10(b) 中量取 ,则 (a) (b) 图 7.10 例题 7.3 图 (3) 求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量取 ,其方向由斜截面法向 顺时针转 ; ,其方向与 方向垂直; 。 【例题 7.4 】 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 7.14(a) 所示。试作应力圆,并求出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值及其作用面方位。 图 7.14 例题 7.4 图 解 :该单元体有一个已知的主应力 。因此,与该主平面正交的各截面上的应力与主应力 无关,于是,可依据 x 截面和 y 截面上的应力,画出应力圆 ( 如 图 7.14(b) 所示 ) 。由应力圆上可得两个主应力值为 46MPa 和 - 26MPa 。将该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按其代数值的大小顺序排列为 , , 依据三个主应力值,便可作出三个应力圆 ( 如图 7.14(b) 所示 ) 。在其中最大的应力圆上, B 点的纵坐标 ( 该圆的半径 ) 即为该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其值为 且 ,据此便可确定 主平面方位及其余各主平面的位置。其中最大切应力所在截面与 平行,与 和 所在的主平面各成 夹角,如图 7.14(c) 所示。 【例题 7.5 】 已知构件自由表面上某点处的两个主应变值为 , 。构件材料为 Q235 钢,其弹性模量 E =210GPa ,泊松比 =0.3 。试求该点处的主应力数值,并求该点处另一主应变 的数值和方向。 解: 由于主应力 与主应变 相对应,故根据题意可知该点处 , 而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因此,由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得 , 联立上列两式,即可解得 主应变 的数值可由 (7-12a) 求得 由此可见,主应变 是缩短,其方向必与 及 垂直,即沿构件表面的法线方向。 【例题 7.6 】 边长 a = 0.1m 的铜立方块,无间隙地放入体积较大、变形可略去不计的钢凹槽中。如图 7.15(a) 所示。已知铜的弹性模量 E =100GPa ,泊松比 =0.34 。当受到 F =300kN 的均匀压力作用时,试求铜块的主应力、体应变以及最大切应力。 解: 铜块的横截面上的压应力为 铜块受到的轴向压缩将产生膨胀,但受到刚性凹槽壁的阻碍,使铜块在 x 和 z 方向的线应变等于零。于是,在铜块与槽壁接触面间将产生均匀的压应力 和 ,如图 7.15(b) 所示。按照广义胡克定律公式 (7-8a) 可得 (a) (b) 图 7.15 题 7.6 图 联立求解 (a) 、 (b) 两式,可得 按主应力的代数值顺序排列,得铜块的主应力为 , 将以上数据带入计算体积应变公式 (7.14b) ,可得铜块的体积应变为 将有关的主应力值代入式 (7-7) ,可得 【例题 7.7 】 某铸铁构件危险点处的应力如图 7.17 所示,若许用应力 ,试校核其强度。 图 7.17 例题 7.7 图 解: 由图 7.17 可知, 和 截面的应力为 , , 代入式 (7-4) ,得 即主应力为 , , 上式表明,主应力 虽为压应力,但其绝对值小于主应力 ,所以,宜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即利用式 (7-18) 校核强度,显然 说明构件强度无问题。 【例题 7.8 】 试分别根据第三与第四强度理论,确定塑性材料在纯剪切时的许用 应力。 解: 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为 , 。于是,将主应力值代入 式 (7-20) 与式 (7-21) ,分别得 由此得切应力 的最大允许值,即许用切应力分别为 因此,塑性材料在纯剪切时的许用应力 通常取为 ~ 。 【例题 7.9 】 两端简支的工字梁承受荷载如图 7.18(a) 所示。已知材料 Q235 钢的许用应力为 和 。试按强度条件选择工字钢的号码。 图 7.18 工字梁承受荷载 解: 首先确定钢梁的危险截面,在算得支反力后,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 图 7.18(b) 、图 7.18(c) 所示。由图可见,梁的 C 、 D 两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均为最大值,所以这两个截面为危险截面。现取截面 C 计算,其剪力和弯矩分别为 和 。 先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截面。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截面 C 的上 、 下边缘各点处,其应力状态为单轴应力状态,由强度条件 求出所需的截面系数为 如选用 28a 号工字钢,则其截面的 。显然,这一截面满足正应力强度条件的要求。 再按切应力强度条件进行校核。对于 28a 号工字钢的截面,由型钢表查得 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且为纯剪切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为 由此可见,选用 28a 号工字钢满足切应力的强度条件。 以上考虑了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但是,对于工字形截面,在腹板与翼缘交界处,正应力和切应力都相当大,且为平面应力状态。因此,须对这些点进行强度校核。为此,截取腹板与下翼缘交界的 a 点处的单元体 ( 如图 7.18(e) 所示 ) 。根据 28a 号工字钢截面简化后的尺寸 ( 如图 7.18(d) 所示 ) 和上面查得的 ,求得横截面上 a 点处的正应力 和切应力 分别为 上面第二式中的 是横截面的下翼缘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其值为 在如图 7.18(e) 所示的应力状态下,该点的三个主应力为 (1) 由于 a 点是复杂应力状态,材料是 Q235 钢,按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 第四强度理论 ) 进行强度校核。以上述主应力代入式 (7-21) 后,得强度条件为 将上述 a 点处的 值代入上式得 较 大了 15.5% ,所以应另选较大的工字钢。若选用 28b 号工字钢。再按上述方法,算得 a 点处的 ,较 大 1.88% ,没有超过 5% ,故选用 28b 号工 字钢。 若按照最大切应力理论 ( 第三强度理论 ) 对 a 点进行强度校核,则可将上述三个主应力的表达式 (a) 代入式 (7-20) ,可得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