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什么是粗基准?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什么是粗基准?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题目解答
答案
答:选择未经过加工的毛坯表面(即铸造,锻造或轧制等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表面称为粗基准。原则:1),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2), 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下,若零件的所有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 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3),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能有飞边、浇口、冒口及其它缺陷,以便定位准确、装夹可靠。4), 一般只使用毛坯表面作一次粗基准,以后不再重复使用。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粗基准定义及其选择原则的理解,属于机械加工工艺基准的基础知识。
核心思路:
- 粗基准的本质是利用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需明确其与精基准的区别。
- 选择原则需结合加工余量、表面质量、工艺需求等多因素综合判断,重点理解“优先保证关键表面”和“余量最小表面”的应用场景。
破题关键:
- 定义中的“未加工表面”是区分粗基准与其他基准的核心。
- 原则间的逻辑顺序(如优先保证重要表面→余量最小→表面质量→不重复使用)需清晰。
粗基准的定义
粗基准是未经过加工的毛坯表面(如铸造、锻造或轧制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的选择方式。其本质是利用毛坯表面直接参与定位,通常用于粗加工阶段。
粗基准选择原则详解
原则1:优先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
- 应用场景:当工件需优先保证某重要表面(如后续精加工基准或功能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时,应将其选为粗基准。
- 原因:若该表面余量不均,后续加工可能导致材料浪费或无法保证精度。
原则2:余量最小表面优先
- 适用条件:零件所有表面均需加工,且无重要表面强制要求时。
- 逻辑: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可避免因多次装夹导致余量不足。
原则3:表面质量要求
- 关键点:粗基准表面应平整、光洁,无缺陷(如飞边、浇口)。
- 目的:确保定位准确,装夹稳定,减少加工误差。
原则4:不重复使用原则
- 原因:粗基准为毛坯表面,使用后表面质量下降,后续加工不宜重复使用,以免降低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