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随机选择2岁组儿童1000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某病的试验,观察了10年,结果表明80%的免疫接种者未得病,由此,研究者认为()A.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为有较高的免疫率B. 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因为有20%儿童生病C.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 不能下结论,因为十年观察时间不够长E.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随机选择2岁组儿童1000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某病的试验,观察了10年,结果表明80%的免疫接种者未得病,由此,研究者认为()
- A.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为有较高的免疫率
- B. 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因为有20%儿童生病
- C.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 D. 不能下结论,因为十年观察时间不够长
- E.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题目解答
答案
E.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设计基本要素的理解,特别是对照组在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中的重要性。
解题核心思路:
在医学或公共卫生研究中,仅观察单一组的结局无法确定干预措施的效果,必须通过与未接受干预的对照组比较,才能排除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得出科学结论。
破题关键点:
题目中仅提到“免疫接种者未得病”的比例,但未提供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数据,因此无法判断接种疫苗是否真正降低了发病率。例如,可能该疾病的发病率本身在观察期间下降,或接种组与其他未接种组存在基线差异,而题目未排除这些可能性。
选项分析:
-
选项A:认为疫苗有效,因为免疫率高。
- 错误原因:未比较接种组与未接种组的发病率。例如,若不接种疫苗的儿童发病率更低,接种组的80%可能反而是更差的结果。
-
选项B:认为疫苗效果欠佳,因为20%得病。
- 错误原因:未明确“效果欠佳”的基准。若不接种疫苗的儿童发病率更高(如30%),则20%的发病率反而是显著降低。
-
选项C: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 错误原因:样本量足够大(1000人),且题目未提及统计学检验的必要性。即使未检验,核心问题仍是缺乏对照组。
-
选项D:观察时间不够长。
- 错误原因:观察时间已长达10年,通常足够评估长期效果。
-
选项E:未设对照组。
- 正确原因:缺乏对照组无法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如疾病自然发病率的变化、两组人群的基线差异等),无法确定疫苗的因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