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30题+284.1带传动是依靠________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A.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B.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C. 带的紧边拉力;D. 带的松边拉力。4.2带张紧的目的是________。A. 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 提高带的寿命;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 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4.3与链传动[1]相比较,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____。A. 工作平稳,基本无噪声;B. 承载能力大;C. 传动效率高;D. 使用寿命长。4.4与平带传动相比较,V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____。A. 传动效率高;B. 带的寿命长;C. 带的价格便宜;D. 承载能力大。4.5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________。A. 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B. 带的线速度;C. 带的紧边拉力;D. 带的松边拉力。4.6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________。A. 传动比;B. 带的线速度;C. 带的型号;D. 带传递的功率。4.7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决定。A. 小带轮直径;B. 大带轮直径;C. 两带轮直径之和;D. 两带轮直径之差。4.8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________。A.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B. 带传动效率降低;C. 带工作噪声增大;D. 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4.9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________。A. 带的寿命缩短;B.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C. 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 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4.10若忽略离心力影响时,刚开始打滑前,带传动传递的极限有效拉力与初拉力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A.;B.;C.;D.4.11设计V带传动时,为防止________,应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A. 带内的弯曲应力过大;B. 小带轮上的包角过小;C. 带的离心力过大;D. 带的长度过长。4.12一定型号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________成反比关系。A. 带的线速度;B. 带轮的直径;C. 带轮上的包角;D. 传动比。4.13一定型号V带中的离心拉应力,与带线速度________。A. 的平方成正比;B. 的平方成反比;C. 成正比;D. 成反比。4.14带传动在工作时,假定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内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________。A. 进人大带轮处;B. 紧边进入小带轮处;C. 离开大带轮处;D. 离开小带轮处。4.15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________。A. 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B. 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C. 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D. 带传递的中心距大。4.16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________。A.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B. 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C. 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D. 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4.17一定型号的V带传动,当小带轮转速一定时,其所能传递的功率增量,取决于________。A. 小带轮上的包角;B. 带的线速度;C. 传动比;D. 大带轮上的包角。4.18与V带传动相比较,同步带传动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A. 传递功率大;B. 传动比准确;C. 传动效率高;D. 带的制造成本低。4.19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________。A. 带的横截面尺寸;B. 传递的功率;C. 带轮的线速度;D. 带轮的直径。4.20当摩擦系数与初拉力一定时,则带传动在打滑前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A. 带轮的宽度;B. 小带轮上的包角;C. 大带轮上的包角;D. 带的线速度。4.21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V带根数过多,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决。A.增大传动比;B.加大传动中心距;C.选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 D. 无法确定。4.22在设计V带传动中,选取小带轮直径d1>,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选取。A.带的型号;B.带的线速度;C.传动比;D.高速轴的转速。4.23确定单根带所能传递功率的极限值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A.保证带不打滑;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C.保证带不疲劳破坏;D.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4.24带传动的挠性磨擦欧拉公式推导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带即将打滑;B.忽略带的离心力;C.带即将打滑,并且忽略带的离心力;D.带即将打滑,并且忽略带的弯曲应力。4.25带传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A.增大小带轮直径d1;B.减小带轮直径d1;C.增大大带轮直径d2;D.减小中心距a0。4.26带传动主动轮直径=180mm,转速=940 r/min,从动轮直径=710mm,转速=233 r/min,则传动的滑差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A.1.2%;B.1.5%;C.1.8%;D.2.2%。4.27V带传动中,V带两侧间的夹角应___________________带轮槽间的楔角。A.大于;B.等于;C.小于; D. 无法确定。4.28在V带传动中,采用张紧轮装置时,张紧轮一般应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松边的内侧;B.松边的外侧;C.紧边的外侧;D.紧边的内侧。4.29设计V带传动时,若发现速度过高(),在不改变、的情况下,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A.增大;B.减小;C.增大中心距;D.减小中心距。4.30计算V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Q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4.31平带、V带传动主要依靠_____D____来传递运动和动力。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C.带的预紧力D.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4.32下列普通V带中,以____D_____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A.AB.CC.ED.Z4.33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带____C_____。A.强度高B.尺寸小C.有楔形增压作用D.没有接头4.34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_____D____。A.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B.带容易变形和磨损C.带在带轮上打滑D.带的弹性滑动4.35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____B_____。A.带的初拉力不够B.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4.36带传动发生打滑总是____A_____。A.在小轮上先开始B.在大轮上先开始C.在两轮上同时开始D不定在哪轮先开始4.37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B____。A.v1=v2=vB.v1>v>v2C.v1<v<v2D.v1=v>v24.38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横截面上拉应力的循环特性是____D_____。A.r= -1B.r= 0C.0<r<-1D.0<r<+14.39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截面上的拉应力是____B_____。A.不变的B.有规律稳定变化的C.有规律非稳定变化的D.无规律变化的4.40一增速带传动,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_____D____处。A.进入主动轮B.进入从动轮C.退出主动轮D.退出从动轮4.41带传动中,带速v<10m/s,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当空载时,F1和F2的比值是____B_____。A.F1/F2≈0B.F1/F2≈1C.F1/F2≈D.1<F1/F2≈4.42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____B_____。A.使结构紧凑B.限制弯曲应力C.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D.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4.43用_____C____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A.适当增加初拉力F0B.增大中心距a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d4.44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____A_____。A.带的型号B.带的速度C.主动轮转速D.传动比4.45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_____D____。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提高带的寿命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调节带的初拉力4.46确定单根V带许用功率P0的前提条件是____C_____。A.保证带不打滑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4.47设计带传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带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____D_____。A.不发生弹性滑动B.不发生打滑C.不发生疲劳破坏D.既不打滑,又不疲劳破坏4.48带传动传动比不准确的原因是___C______。A.大小带轮包角不等B.摩擦系数不稳定C.总是存在弹性滑动D.总是存在打滑现象4.49在V带传动设计中,一般选取传动比i≤7,imax受___A______限制。A.小带轮的包角B.小带轮直径C.带的速度D.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4.50带传动达到最大工作能力时,弹性滑动发生在____C_____接触弧上。A.小轮和大轮的全部B.小轮部分和大轮全部C.小轮全部和大轮部分D.小轮部分和大轮部分4.51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____A_____来解决。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B.增大传动比C.增大中心距D.减小带轮直径4.52V带带轮槽形角随带轮直径的减小而_____A____。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4.53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A_____。A.能过载保护B.承载能力大C.传动效率高D.使用寿命长4.54设计V带传动时,选取V带的型号主要取决于____C_____。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C.传递的功率和小轮转速D.带的线速度4.55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包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D_____。A.小带轮直径B.大带轮直径C.两带轮直径之和D.两带轮直径之差4.56带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____D_____。A.带的寿命缩短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在工作中发生颤动4.57一定型号的V带中,离心拉应力的大小与带线速度____A_____。A.的平方成正比B.的平方成反比C.成正比D.成反比4.58V带轮是采用实心式、轮辐式或腹板式,主要取决于____C_____。A.传递的功率B.带的横截面尺寸C.带轮的直径D.带轮的线速度
带传动30题+28
4.1带传动是依靠________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
A.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C. 带的紧边拉力;D. 带的松边拉力。
4.2带张紧的目的是________。
A. 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 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 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
4.3与链传动[1]相比较,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____。
A. 工作平稳,基本无噪声;B. 承载能力大;
C. 传动效率高;D. 使用寿命长。
4.4与平带传动相比较,V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____。
A. 传动效率高;B. 带的寿命长;
C. 带的价格便宜;D. 承载能力大。
4.5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________。
A. 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紧边拉力;D. 带的松边拉力。
4.6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________。
A. 传动比;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型号;D. 带传递的功率。
4.7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决定。
A. 小带轮直径;B. 大带轮直径;
C. 两带轮直径之和;D. 两带轮直径之差。
4.8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________。
A.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B. 带传动效率降低;
C. 带工作噪声增大;D. 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4.9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________。
A. 带的寿命缩短;B.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 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 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
4.10若忽略离心力影响时,刚开始打滑前,带传动传递的极限有效拉力与初拉力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A.;
B.;
C.;
D.
4.11设计V带传动时,为防止________,应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
A. 带内的弯曲应力过大;B. 小带轮上的包角过小;
C. 带的离心力过大;D. 带的长度过长。
4.12一定型号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________成反比关系。
A. 带的线速度;B. 带轮的直径;
C. 带轮上的包角;D. 传动比。
4.13一定型号V带中的离心拉应力,与带线速度________。
A. 的平方成正比;B. 的平方成反比;
C. 成正比;D. 成反比。
4.14带传动在工作时,假定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内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________。
A. 进人大带轮处;B. 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C. 离开大带轮处;D. 离开小带轮处。
4.15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________。
A. 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B. 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
C. 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D. 带传递的中心距大。
4.16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________。
A.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B. 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C. 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D. 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
4.17一定型号的V带传动,当小带轮转速一定时,其所能传递的功率增量,取决于________。
A. 小带轮上的包角;B. 带的线速度;
C. 传动比;D. 大带轮上的包角。
4.18与V带传动相比较,同步带传动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
A. 传递功率大;B. 传动比准确;
C. 传动效率高;D. 带的制造成本低。
4.19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________。
A. 带的横截面尺寸;B. 传递的功率;
C. 带轮的线速度;D. 带轮的直径。
4.20当摩擦系数与初拉力一定时,则带传动在打滑前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
A. 带轮的宽度;B. 小带轮上的包角;
C. 大带轮上的包角;D. 带的线速度。
4.21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V带根数过多,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决。
A.增大传动比;B.加大传动中心距;
C.选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 D. 无法确定。
4.22在设计V带传动中,选取小带轮直径d1>,
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选取。
A.带的型号;B.带的线速度;
C.传动比;D.高速轴的转速。
4.23确定单根带所能传递功率的极限值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
A.保证带不打滑;
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
C.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D.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
4.24带传动的挠性磨擦欧拉公式推导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带即将打滑;
B.忽略带的离心力;
C.带即将打滑,并且忽略带的离心力;
D.带即将打滑,并且忽略带的弯曲应力。
4.25带传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
A.增大小带轮直径d1;B.减小带轮直径d1;
C.增大大带轮直径d2;D.减小中心距a0。
4.26带传动主动轮直径=180mm,转速
=940 r/min,从动轮直径
=710mm,转速
=233 r/min,则传动的滑差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2%;B.1.5%;
C.1.8%;D.2.2%。
4.27V带传动中,V带两侧间的夹角应___________________带轮槽间的楔角
。
A.大于;B.等于;C.小于; D. 无法确定。
4.28在V带传动中,采用张紧轮装置时,张紧轮一般应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松边的内侧;B.松边的外侧;
C.紧边的外侧;D.紧边的内侧。
4.29设计V带传动时,若发现速度过高(),在不改变
、
的情况下,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增大;B.减小
;
C.增大中心距;D.减小中心距。
4.30计算V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Q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
C.;D.
。
4.31平带、V带传动主要依靠_____D____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
C.带的预紧力D.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4.32下列普通V带中,以____D_____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
A.AB.C
C.ED.Z
4.33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带____C_____。
A.强度高B.尺寸小
C.有楔形增压作用D.没有接头
4.34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_____D____。
A.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B.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带在带轮上打滑D.带的弹性滑动
4.35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____B_____。
A.带的初拉力不够B.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4.36带传动发生打滑总是____A_____。
A.在小轮上先开始B.在大轮上先开始
C.在两轮上同时开始D不定在哪轮先开始
4.37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B____。
A.v1=v2=vB.v1>v>v2
C.v1<v<v2D.v1=v>v2
4.38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横截面上拉应力的循环特性是____D_____。
A.r= -1B.r= 0
C.0<r<-1D.0<r<+1
4.39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截面上的拉应力是____B_____。
A.不变的B.有规律稳定变化的
C.有规律非稳定变化的D.无规律变化的
4.40一增速带传动,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_____D____处。
A.进入主动轮B.进入从动轮
C.退出主动轮D.退出从动轮
4.41带传动中,带速v<10m/s,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当空载时,F1和F2的比值是____B_____。
A.F1/F2≈0B.F1/F2≈1
C.F1/F2≈D.1<F1/F2≈
4.42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____B_____。
A.使结构紧凑B.限制弯曲应力
C.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D.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
4.43用_____C____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A.适当增加初拉力F0B.增大中心距a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d
4.44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____A_____。
A.带的型号B.带的速度
C.主动轮转速D.传动比
4.45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_____D____。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调节带的初拉力
4.46确定单根V带许用功率P0的前提条件是____C_____。
A.保证带不打滑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
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4.47设计带传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带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____D_____。
A.不发生弹性滑动B.不发生打滑
C.不发生疲劳破坏D.既不打滑,又不疲劳破坏
4.48带传动传动比不准确的原因是___C______。
A.大小带轮包角不等B.摩擦系数不稳定
C.总是存在弹性滑动D.总是存在打滑现象
4.49在V带传动设计中,一般选取传动比i≤7,imax受___A______限制。
A.小带轮的包角B.小带轮直径
C.带的速度D.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4.50带传动达到最大工作能力时,弹性滑动发生在____C_____接触弧上。
A.小轮和大轮的全部B.小轮部分和大轮全部
C.小轮全部和大轮部分D.小轮部分和大轮部分
4.51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____A_____来解决。
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B.增大传动比
C.增大中心距D.减小带轮直径
4.52V带带轮槽形角随带轮直径的减小而_____A____。
A.减小B.增大
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4.53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A_____。
A.能过载保护B.承载能力大
C.传动效率高D.使用寿命长
4.54设计V带传动时,选取V带的型号主要取决于____C_____。
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
C.传递的功率和小轮转速D.带的线速度
4.55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包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D_____。
A.小带轮直径B.大带轮直径
C.两带轮直径之和D.两带轮直径之差
4.56带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____D_____。
A.带的寿命缩短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在工作中发生颤动
4.57一定型号的V带中,离心拉应力的大小与带线速度____A_____。
A.的平方成正比B.的平方成反比
C.成正比D.成反比
4.58V带轮是采用实心式、轮辐式或腹板式,主要取决于____C_____。
A.传递的功率B.带的横截面尺寸
C.带轮的直径D.带轮的线速度
题目解答
答案
B D A D A C D D D C A B A B C C C B D B C _ A D __ C __ A _ D _ A __ _ A _ B _ _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