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患者需输液体1500ml,计划10小时输完。已知输液器的点滴系数为20, 则每分钟滴数为( )A. 30滴B. 40滴C. 50滴D. 60滴E. 70滴
秦的功效有 A. ,祛风湿,止痛B. ,退虚热,清湿热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哪个属于社区诊断所需的信息()。A . 社会人口学、流行病学诊断B . 行为与环境诊断C . 教育与组织诊断D . 管理与政策诊断E . 以上都是
女,40岁。乙肝肝硬化病史5年,近2年便秘。半个月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钡餐造影提示食管静脉曲张。3天前开始排鲜血便。导致血便的原因最可能是A. 痔B.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C. 直肠息肉D. 早期结肠癌E. 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女,40岁,因高血压服用普萘洛尔4月,由于近日因血压正常而擅自停药,停药第二天出现心悸、头晕症状。体检:血压180/100mmHg。此现象属于药物的:A. 副反应B. 特异质反应C. 毒性反应D. 依赖性E. 停药反应
、秦艺的功效有?1分 A. 祛风湿,止痛B. 退虚热,清湿热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
关于心理护理错误的说法是( )A. 要允许儿童病人在某些情况下哭泣B. 自我护理的模式对于稳定年轻人的情绪是很有益的C. 要避免让绝望的病人说“想死”的消极言语D. 对于疼痛的病人,事先的疼痛知识教育可以改变其对疼痛的觉知E. 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要勇于和患传染病的病人接触
低脂肪饮食每日摄入脂肪总量应A. B. C. D. E.
在治疗风寒咳喘时,苦杏仁配伍麻黄主要起下列何项作用?A.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B. 发散风寒,宣肺平喘C. 发汗解表,化痰止咳D. 发散风寒,泻肺平喘E. 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为男病人导尿时,持无菌纱布固定阴茎并提起,使之与腹部成60°角,它的目的是A. 使耻骨前弯消失,利于插管。B. 使耻骨下弯消失,利于插管C. 使三个狭窄消失D. 缓解紧张和疼痛
热门问题
子宫非妊娠时厚度约( )A. 1cmB. 2cmC. 2.5cmD. 3cmE. 3.5cm
提高肝癌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是()A. 放射治疗+综合治疗B. 早期手术切除+综合治疗C. 化学治疗+中医药治疗D. 靶向治疗E.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梅毒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 青霉素B. 克林霉素C. 红霉素D. 阿奇霉素E. 头孢曲松
预检分诊的主要功能是()A. 疾病诊断B. 初步治疗C. 进行患者分级与安排就诊D. 急救处理E. 输液
猩红热的发病高峰在()A. 秋冬季B. 春秋季C. 夏末初秋D. 冬春季E. 秋季
需要烊化的药物有() A. 人参B. 胖大海C. 三七粉D. 阿胶E. 鹿茸
以下不适合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是()A. 体外循环术中B. 高热C. 颅脑损伤D. 年老体弱者E. 脑出血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什么作用()A. 毒副B. 普遍性C. 选择性D. 有益E. 补益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的导管内出现血液,反搏波形消失,应首先考虑()A. 主动脉破裂B. 败血症C. 气囊破裂D. 下肢血栓形成E. 猝死
由于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的纵横交叉、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其固定的络属关系,循行流注的规律,将人体的脏腑器官有机地联结起来,体现了经络的哪种生理功能()A. 联络脏腑,沟通表里B.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C.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D. 感应传导,调节功能E. 预防疾病,诊断疾病
有关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首选()A. 乙醚刺激阴道黏膜B. 按摩子宫并应用宫缩剂C. 宫腔填塞D. 切除子宫E. 双侧髂内动脉结扎
川崎病发生猝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心肌炎B. 脑炎C. 心包炎D. 冠状动脉瘤破裂E. 心内膜炎
[单选题]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出现症状的时间A. 可在10分钟至1小时内B. 可在10分钟至2小时内C. 可在10分钟至3小时内D. 可在10分钟至4小时内。E. ,可在10分钟至5小时内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为()A. 洪脉B. 丝脉C. 交替脉D. 水冲脉E. 间歇脉
阴液大量耗损而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是()A. 气虚证B. 阳虚证C. 血虚证D. 亡阴证E. 亡阳证
383,儿童尿渗透压接近成人水平的年龄() A. 1岁以后B. 2岁以后C. 3岁以后D. 4岁以后E. 5岁以后
不属于危重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内容的是()A. 洗脸B. 梳头发C. 下肢锻炼D. 穿衣服E. 进食活动
临床最常用的贫血分类方法是()A. 按形态分类B. 按病因分类C. 按程度分类D. 按缺乏元素分类E. 按病程分类
“中药经产地初步加工后形成的原料药材”是指()A. 方剂B. 中药饮片C. 中药D. 中药材E. 中成药
“升”是指药物具有上升、升提的作用,主要治疗哪种病势的疾病()A. 向上B. 向下C. 向内D. 向外E. 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