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与思考题9-1 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1][1]有何优缺点?与属于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因而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较高;又因链条不需要像带那样张得很,所以作用于轴上的径向压力较小;在同样的条件下,链传动结构较为紧凑。同时链传动能在高温和低温的情况下工作。9-2 在多排链传动中,链的排数过多有何不利?由于链条制造精度的影响,链条的排数过多,将使得各排链承受的载荷不易均匀。9-3 对链轮[2][2]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对大、小链轮的硬度要求有何不同?对链轮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强度。由于小链轮轮齿的啮合次数比大链轮的多,小链轮轮齿受到链条的冲击也较大,故小链轮应采用较好的材料,并具有较高的硬度。9-4 齿形链与滚子链相比,有何优缺点? 与滚子链相比,齿形链传动平稳,噪声小,承受冲击性能好,效率高,工作可靠,故常用于高速、大传动比和小中心距等工作条件较为严酷的场合。但是齿形链比滚子链结构复杂,难于制造,价格较高。滚子链用于一般工作场合。9-5 国家标准对滚子链齿形是如何规定的?目前流行的是哪种齿形?国家标准仅规定了滚子链链轮齿槽的齿面圆弧半径 、齿沟圆弧半径 和齿沟角 的最大和最小值; 目前较流行的一种齿形是三圆弧一直线齿形(或称凹齿形).9-6 为什么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是常数,而在一般情况下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答:链传动为链轮和链条的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 _(12)=dfrac ({z)_(2)}({z)_(1)} ,故为常数。由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瞬时传动比i,=R2 cos y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为常数。-|||-R9-7 链传动的额定功率曲线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的?当所设计的链传动与上述条件不符合时,要进行哪些项目的修正?答:链传动为链轮和链条的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 _(12)=dfrac ({z)_(2)}({z)_(1)} ,故为常数。由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瞬时传动比i,=R2 cos y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为常数。-|||-R9-7 若只考虑链条铰链的磨损,脱链通常发生在哪个链轮上?为什么?答:链传动为链轮和链条的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 _(12)=dfrac ({z)_(2)}({z)_(1)} ,故为常数。由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瞬时传动比i,=R2 cos y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为常数。-|||-R9-8 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宜过多或过少?答:链传动为链轮和链条的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 _(12)=dfrac ({z)_(2)}({z)_(1)} ,故为常数。由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瞬时传动比i,=R2 cos y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为常数。-|||-R9-9 链节距的大小对链传动有何影响?在高速、重载工况下,应如何选择滚子链?答:链传动为链轮和链条的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 _(12)=dfrac ({z)_(2)}({z)_(1)} ,故为常数。由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瞬时传动比i,=R2 cos y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为常数。-|||-R9-10 链传动的中心距一般取为多少?中心距过大或过小对传动有何不利?中心距一般取a=(30~50)p,中心距过小,链速不变时,单位时间内链条绕转次数增多,链条曲伸次数和应力循环次数增多,因而加剧了链的磨损和疲劳。同时,由于中心距小,链条在小链轮上的包角变小,在包角范围内,每个轮齿所受的载荷增大,且易出现跳齿和脱链现象;中心距太大,会引起从动边垂度过大。9-11 什么情况下按功率曲线来选择链条?什么情况下按静强度计算来选择链条?分与思考题2-1 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原动机、执行部分和传动部分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原动机是驱动整部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 执行部分用来完成机器的预定功能; 传动部分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转变为执行部分所需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2-2 机械零件主要有哪些失效形式?常用的计算准则主要有哪些?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以及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常用计算准则主要有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 2-3 什么是零件的强度要求?强度条件是如何表示的?如何提高零件的强度?强度要求为确保零件不发生断裂破坏或过大的塑性变形。强度条件为σ<[σ]。 提高机械零件的强度,可以采取:A. 采用强度高的材料,使零件具有足够的截面尺寸; B. 合理地设计零件的截面形状,增大截面的惯性矩; C. 采用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D. 提高运动零件的制造精度,降低工作时的动载荷; E. 合理配置零件的位置,降低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等。 F. 2-4 什么是零件的刚度要求?刚度条件是如何表示的?提高零件刚度的措施有哪些? G. 刚度要求是零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弹性变形不超过允许的限度。 [y] θ≤[θ] ψ≤[ψ]式中,y、θ、ψ 分别是零件工作时的挠度、转角和扭角;[y]、[θ]、[ψ]分别是相应的许用挠度、转角和扭角。 提高零件整体变形刚度的措施:增大零件截面尺寸或增大截面惯性矩;缩短支承跨距或采用多支点结构。 提高零件表面接触刚度的措施:增大贴合面以降低压力;采用精加工以降低表面不平度。2-5 机械零件设计中选择材料的原则是什么?载荷、应力的大小和性质;零件的工作情况;零件的尺寸及质量;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材料的加工可能性;材料的经济性;材料的供应情况 。滚子链传动速度一般分为低速(v<0.6m/s)、中速(v=0.6~8m/s)和高速(v>8m/s)。对于中、高速链传动,通常按额定功率曲线进行设计计算;对于v<0.6m/s的低速链传动,按链的静强度进行设计计算。9-12 有一链传动,小链轮主动,转速n1=900r/min,齿数z1=25,z2=75。现因工作需要,拟将大链轮的转速降低到n2≈250r/min,链条长度不变,试问:(1)若从动轮齿数不变,应将主动轮齿数减小到多少?此时链条所能传递的功率有何变化?(2)若主动轮齿数不变,应将从动轮齿数增大到多少?此时链条所能传递的功率有何变化?答:链传动为链轮和链条的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 _(12)=dfrac ({z)_(2)}({z)_(1)} ,故为常数。由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瞬时传动比i,=R2 cos y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为常数。-|||-R
二.分与思考题
9-1 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1][1]有何优缺点?
与属于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因而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较高;又因链条不需要像带那样张得很,所以作用于轴上的径向压力较小;在同样的条件下,链传动结构较为紧凑。同时链传动能在高温和低温的情况下工作。
9-2 在多排链传动中,链的排数过多有何不利?
由于链条制造精度的影响,链条的排数过多,将使得各排链承受的载荷不易均匀。
9-3 对链轮[2][2]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对大、小链轮的硬度要求有何不同?
对链轮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强度。由于小链轮轮齿的啮合次数比大链轮的多,小链轮轮齿受到链条的冲击也较大,故小链轮应采用较好的材料,并具有较高的硬度。
9-4 齿形链与滚子链相比,有何优缺点?
与滚子链相比,齿形链传动平稳,噪声小,承受冲击性能好,效率高,工作可靠,故常用于高速、大传动比和小中心距等工作条件较为严酷的场合。但是齿形链比滚子链结构复杂,难于制造,价格较高。滚子链用于一般工作场合。
9-5 国家标准对滚子链齿形是如何规定的?目前流行的是哪种齿形?
国家标准仅规定了滚子链链轮齿槽的齿面圆弧半径 、齿沟圆弧半径 和齿沟角 的最大和最小值; 目前较流行的一种齿形是三圆弧一直线齿形(或称凹齿形).
9-6 为什么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是常数,而在一般情况下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

9-7 链传动的额定功率曲线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的?当所设计的链传动与上述条件不符合时,要进行哪些项目的修正?

9-7 若只考虑链条铰链的磨损,脱链通常发生在哪个链轮上?为什么?

9-8 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宜过多或过少?

9-9 链节距的大小对链传动有何影响?在高速、重载工况下,应如何选择滚子链?

9-10 链传动的中心距一般取为多少?中心距过大或过小对传动有何不利?
中心距一般取a=(30~50)p,中心距过小,链速不变时,单位时间内链条绕转次数增多,链条曲伸次数和应力循环次数增多,因而加剧了链的磨损和疲劳。同时,由于中心距小,链条在小链轮上的包角变小,在包角范围内,每个轮齿所受的载荷增大,且易出现跳齿和脱链现象;中心距太大,会引起从动边垂度过大。
9-11 什么情况下按功率曲线来选择链条?什么情况下按静强度计算来选择链条?
分与思考题
2-1 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原动机、执行部分和传动部分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原动机是驱动整部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
执行部分用来完成机器的预定功能;
传动部分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转变为执行部分所需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
2-2 机械零件主要有哪些失效形式?常用的计算准则主要有哪些?
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以及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
常用计算准则主要有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
2-3 什么是零件的强度要求?强度条件是如何表示的?如何提高零件的强度?
强度要求为确保零件不发生断裂破坏或过大的塑性变形。
强度条件为σ<[σ]。
提高机械零件的强度,可以采取:
A. 采用强度高的材料,使零件具有足够的截面尺寸;B. 合理地设计零件的截面形状,增大截面的惯性矩;
C. 采用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D. 提高运动零件的制造精度,降低工作时的动载荷;
E. 合理配置零件的位置,降低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等。
F. 2-4 什么是零件的刚度要求?刚度条件是如何表示的?提高零件刚度的措施有哪些?
G. 刚度要求是零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弹性变形不超过允许的限度。
[y] θ≤[θ] ψ≤[ψ]式中,y、θ、ψ 分别是零件工作时的挠度、转角和扭角;[y]、[θ]、[ψ]分别是相应的许用挠度、转角和扭角。
提高零件整体变形刚度的措施:增大零件截面尺寸或增大截面惯性矩;缩短支承跨距或采用多支点结构。
提高零件表面接触刚度的措施:增大贴合面以降低压力;采用精加工以降低表面不平度。
2-5 机械零件设计中选择材料的原则是什么?
载荷、应力的大小和性质;零件的工作情况;零件的尺寸及质量;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材料的加工可能性;材料的经济性;材料的供应情况 。
滚子链传动速度一般分为低速(v<0.6m/s)、中速(v=0.6~8m/s)和高速(v>8m/s)。对于中、高速链传动,通常按额定功率曲线进行设计计算;
对于v<0.6m/s的低速链传动,按链的静强度进行设计计算。
9-12 有一链传动,小链轮主动,转速n1=900r/min,齿数z1=25,z2=75。现因工作需要,拟将大链轮的转速降低到n2≈250r/min,链条长度不变,试问:
(1)若从动轮齿数不变,应将主动轮齿数减小到多少?此时链条所能传递的功率有何变化?
(2)若主动轮齿数不变,应将从动轮齿数增大到多少?此时链条所能传递的功率有何变化?

题目解答
答案
a、采用强度高的材料,使零件具有足够的截面尺寸; b、合理地设计零件的截面形状,增大截面的惯性矩; c、采用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d、提高运动零件的制造精度,降低工作时的动载荷; e、合理配置零件的位置,降低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等。 刚度要求是零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弹性变形不超过允许的限度。 刚度条件: y≤[y] θ≤[θ] ψ≤[ψ] 式中, y、θ、ψ 分别是零件工作时的挠度、转角和扭角;[y]、[θ]、[ψ]分别是相应的许用挠度、转角和扭角。 提高零件整体变形刚度的措施:增大零件截面尺寸或增大截面惯性矩;缩短支承跨距或采用多支点结构。 提高零件表面接触刚度的措施:增大贴合面以降低压力;采用精加工以降低表面不平度。 载荷、应力的大小和性质;零件的工作情况;零件的尺寸及质量;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材料的加工可能性;材料的经济性;材料的供应情况 。 滚子链传动速度一般分为低速(v<0.6m/s)、中速(v=0.6~8m/s)和高速(v>8m/s)。对于中、高速链传动,通常按额定功率曲线进行设计计算; 对于v<0.6m/s的低速链传动,按链的静强度进行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