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理论上,当载体中正确地插入了目的片段时会出现 A. 蓝斑B. 白斑C. 蓝斑、白斑均可能出现D. 蓝斑、白斑均不出现E. 其余选项都不是
理论上,当载体中正确地插入了目的片段时会出现
- A. 蓝斑
- B. 白斑
- C. 蓝斑、白斑均可能出现
- D. 蓝斑、白斑均不出现
- E. 其余选项都不是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载体与目的基因重组后的筛选原理。关键点在于理解蓝白斑筛选法的工作机制:
- 载体特性:常用载体(如pUC系列)含有lacZ'基因(负责蓝白斑筛选)和抗性基因(如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 插入效应:当目的基因插入到lacZ'基因的多克隆位点时,会破坏lacZ'的结构,导致无法表达完整的β-半乳糖苷酶。
- 显色反应:培养基中的X-gal和IPTG诱导下,完整lacZ'基因的菌落会形成蓝斑,而插入失活的菌落因无法分解X-gal形成白斑。
蓝白斑筛选原理
- 载体预设条件:载体的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α-肽链,但需与宿主细胞提供的ω-肽链结合才能形成有活性的酶。
- 插入目的基因的影响:
- 未插入:lacZ'基因完整,细菌能在X-gal和IPTG存在下产生蓝色物质,形成蓝斑。
- 正确插入:目的基因插入lacZ'基因,使其失活,无法产生α-肽链,导致β-半乳糖苷酶无法形成,X-gal不显色,形成白斑。
- 筛选结果:白斑表明载体中成功插入了外源DNA。
选项分析
- A. 蓝斑:错误,蓝斑表示lacZ'基因未被破坏,说明未插入或插入位置不影响lacZ'。
- B. 白斑:正确,插入目的基因导致lacZ'失活,无法显蓝。
- C. 蓝斑、白斑均可能出现:错误,同一载体中插入后只能出现一种表型。
- D. 蓝斑、白斑均不出现:错误,未插入时会出现蓝斑,而非无色。
- E. 其余选项都不是:错误,B选项已正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