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四、选择(10小题,共10.0分)(1分)[1]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下面( )A.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 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 都不对 E. [17] 答案蛋白质氨基末端的信号序列除了作为信号被SRP识别外,还具有起始穿膜转移的作用。在蛋白质共翻译转运过程中,信号序列的N端始终朝向内质网的内侧,插入蛋白质转运通道后与通逆内的信号序列结合位点(受体)结合,其后的肽序列是以袢环的形式通过运输通道。不过N端的起始转移序列是可切除的序列,它的旁边有信号肽酶的作用位点,以N端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的一般都是分泌蛋白。 F. [18] 答案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的表面,这几段信号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斑点被磷酸转移酶识别。信号斑是溶酶体酶的特征性信号。 G. [19] 答案指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具有相互关联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各种小泡及液泡。一般叶绿体、线粒体的膜也可直接或间接与内膜系统相联系但不包含在内膜系统内。 [20] 答案指除去能分辨的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细胞质部分,是一复杂的高度有组织的胶体系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又有细胞液(光镜下的透明质)或胞质溶胶(经过超离心后除去了所有细胞器和各种颗粒的上清液部分)之称。它是一种高度有序且又不断变化的结构体系,在确保与协调各种代谢反应、胞内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1] 答案包括从反面高尔基体网络出芽形成的选择性的分泌小泡、溶酶体酶运输小泡以及细胞质膜中由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形成的内吞泡,这些小泡的表面都包裹一层聚合的网格蛋白,是膜泡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 [22] 答案又称自噬小体或自体吞噬泡。该溶酶体作用的底物是内源性的,即细胞内的蜕变、破损的某些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这种溶酶体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内,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作为细胞内细胞器和其他结构自然减员和更新的正常途径。它可以在动物饥饿时出现,以细胞自身物质作营养,更新必要的成分以避免自身永久性的伤亡,并且组织细胞受到各种理化因素伤害时,自噬性溶酶体大量增加,因此对细胞的损伤也起一种保护作用。 [23] 答案SRP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沉降系数为11S,含有分子质量为72 kDa、68 kDa、54 kDa、19kDa、14 kDa及9 kDa的6条多肽和一个7S(长约300个核苷酸)的scRNA,分子质量约325 kDa,它有两个功能域,一个用于识别信号肽,另一个干扰氨酰tRNA和肽酰基移位酶的反应,使多肽链的延伸终止。SRP对正在合成的其他蛋白质无作用,这些游离核糖体也就不能附着到内质网膜上。SRP以三种状态存在,即结合在RER膜上、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同核糖体(信号肽)结合。 [24] 答案此类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是一种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根据所消化的物质来源不同,分为自生性溶酶体、异生性溶酶体、混生性溶酶体。 [25] 答案又称颗粒内质网。该内质网膜表面含有大量核糖体,多为扁囊状。与细胞核一样能为碱性染料染色,在历史上曾有过所谓核外染色质的叫法。RER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类型、发育时期等而发生变化,如唾液腺细胞分泌旺盛时RER增多,反之则少,而未成熟未分化的细胞(如干细胞、胚胎细胞)则少。 [26] 答案是由膜组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囊或扁囊组成,膜厚约5~6 nm,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状系统,其内腔相互通连。有两种类型,分别称之为粗糙型和光滑型内质网。 [27] 答案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细胞器,由1967年Breidenbach发现,因含同乙醛循环有关的酶称为乙醛酸循环体。乙醛酸循环涉及圆球体、线粒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三个细胞器,经过循环消化2分子乙酰CoA产生1分子琥珀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丙酮酸糖,故乙醛酸循环的功能是在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化成糖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养分。 [28] 答案是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一种方式。糖链通过与蛋白质的天冬酰胺基连接,所以将这种糖基化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该过程在内质网中进行,糖基化的第一步是将一个14糖的核心寡聚糖添加到新形成多肽链的天冬酰胺上,肽段氨基酸的特征序列是Asn-X-Ser/Thr(X代表任何一种氨基酸),天冬酰胺作为受体。 [29] 答案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30] 答案不是细胞内固有的结构,用分级超速离心方法可以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微粒体。它只是生化分析过程中的膜性结构碎片,主要是ER碎片,混杂有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的碎片。由于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已得到纯化的微粒体,并能把RER和SER的微粒体分开,甚至在分离RER的膜时能进一步区分出重糙面内质网(HER)和轻糙面内质网(LER)。 [31] 答案又称异噬小体或异体吞噬泡。它的作用底物是外源性的,即细胞经吞噬、胞饮作用所摄入的胞外物质。异噬性溶酶体实际上是初级溶酶体同内吞泡融合后形成的。 [32] 答案蛋白质被选择性地包装成运输小泡,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器。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高尔基体分泌形成溶酶体、细胞摄入某些营养物质或激素等都属于这种运输方式。 [33] 答案又称残余小体或终末溶酶体。次级溶酶体中的物质被消化完毕后,其残渣存在的泡状结构,是已经行使完消化功能的溶酶体。有的可外排,有的则不能,如含铁小体、老年细胞的脂褐质小体等属于后溶酶体。
四、选择(10小题,共10.0分)
(1分)[1]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下面( )
A. 生物大分子

B. 生物大分子

C. 生物大分子


D. 都不对
E. [17] 答案蛋白质氨基末端的信号序列除了作为信号被SRP识别外,还具有起始穿膜转移的作用。在蛋白质共翻译转运过程中,信号序列的N端始终朝向内质网的内侧,插入蛋白质转运通道后与通逆内的信号序列结合位点(受体)结合,其后的肽序列是以袢环的形式通过运输通道。不过N端的起始转移序列是可切除的序列,它的旁边有信号肽酶的作用位点,以N端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的一般都是分泌蛋白。
F. [18] 答案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的表面,这几段信号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斑点被磷酸转移酶识别。信号斑是溶酶体酶的特征性信号。
G. [19] 答案指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具有相互关联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各种小泡及液泡。一般叶绿体、线粒体的膜也可直接或间接与内膜系统相联系但不包含在内膜系统内。
[20] 答案指除去能分辨的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细胞质部分,是一复杂的高度有组织的胶体系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又有细胞液(光镜下的透明质)或胞质溶胶(经过超离心后除去了所有细胞器和各种颗粒的上清液部分)之称。它是一种高度有序且又不断变化的结构体系,在确保与协调各种代谢反应、胞内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1] 答案包括从反面高尔基体网络出芽形成的选择性的分泌小泡、溶酶体酶运输小泡以及细胞质膜中由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形成的内吞泡,这些小泡的表面都包裹一层聚合的网格蛋白,是膜泡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
[22] 答案又称自噬小体或自体吞噬泡。该溶酶体作用的底物是内源性的,即细胞内的蜕变、破损的某些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这种溶酶体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内,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作为细胞内细胞器和其他结构自然减员和更新的正常途径。它可以在动物饥饿时出现,以细胞自身物质作营养,更新必要的成分以避免自身永久性的伤亡,并且组织细胞受到各种理化因素伤害时,自噬性溶酶体大量增加,因此对细胞的损伤也起一种保护作用。
[23] 答案SRP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沉降系数为11S,含有分子质量为72 kDa、68 kDa、54 kDa、19kDa、14 kDa及9 kDa的6条多肽和一个7S(长约300个核苷酸)的scRNA,分子质量约325 kDa,它有两个功能域,一个用于识别信号肽,另一个干扰氨酰tRNA和肽酰基移位酶的反应,使多肽链的延伸终止。SRP对正在合成的其他蛋白质无作用,这些游离核糖体也就不能附着到内质网膜上。SRP以三种状态存在,即结合在RER膜上、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同核糖体(信号肽)结合。
[24] 答案此类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是一种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根据所消化的物质来源不同,分为自生性溶酶体、异生性溶酶体、混生性溶酶体。
[25] 答案又称颗粒内质网。该内质网膜表面含有大量核糖体,多为扁囊状。与细胞核一样能为碱性染料染色,在历史上曾有过所谓核外染色质的叫法。RER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类型、发育时期等而发生变化,如唾液腺细胞分泌旺盛时RER增多,反之则少,而未成熟未分化的细胞(如干细胞、胚胎细胞)则少。
[26] 答案是由膜组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囊或扁囊组成,膜厚约5~6 nm,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状系统,其内腔相互通连。有两种类型,分别称之为粗糙型和光滑型内质网。
[27] 答案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细胞器,由1967年Breidenbach发现,因含同乙醛循环有关的酶称为乙醛酸循环体。乙醛酸循环涉及圆球体、线粒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三个细胞器,经过循环消化2分子乙酰CoA产生1分子琥珀酸


[28] 答案是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一种方式。糖链通过与蛋白质的天冬酰胺基连接,所以将这种糖基化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该过程在内质网中进行,糖基化的第一步是将一个14糖的核心寡聚糖添加到新形成多肽链的天冬酰胺上,肽段氨基酸的特征序列是Asn-X-Ser/Thr(X代表任何一种氨基酸),天冬酰胺作为受体。
[29] 答案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30] 答案不是细胞内固有的结构,用分级超速离心方法可以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微粒体。它只是生化分析过程中的膜性结构碎片,主要是ER碎片,混杂有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的碎片。由于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已得到纯化的微粒体,并能把RER和SER的微粒体分开,甚至在分离RER的膜时能进一步区分出重糙面内质网(HER)和轻糙面内质网(LER)。
[31] 答案又称异噬小体或异体吞噬泡。它的作用底物是外源性的,即细胞经吞噬、胞饮作用所摄入的胞外物质。异噬性溶酶体实际上是初级溶酶体同内吞泡融合后形成的。
[32] 答案蛋白质被选择性地包装成运输小泡,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器。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高尔基体分泌形成溶酶体、细胞摄入某些营养物质或激素等都属于这种运输方式。
[33] 答案又称残余小体或终末溶酶体。次级溶酶体中的物质被消化完毕后,其残渣存在的泡状结构,是已经行使完消化功能的溶酶体。有的可外排,有的则不能,如含铁小体、老年细胞的脂褐质小体等属于后溶酶体。
题目解答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