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第十章 习题10-1齿轮传动有哪些使用要求?当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不同时,其要求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0-2齿轮轮齿同侧齿面的精度检验项目有哪些?它们对齿轮传动主要有何要求?10-3切向综合偏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0-4径向综合偏差(或径向跳动)与切向综合偏差有何区别?用在什么场合?10-5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主要有哪些方法?10-6如何考虑齿轮的检验项目?单个齿轮有哪些必检项目?10-7齿轮副的精度项目有哪些?10-8齿轮副侧隙的确定主要有哪些方法?齿厚极限偏差如何确定?10-9 对齿坯有哪些精度要求?10-10 齿厚上、下偏差如何确定?10-11 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如何确定?10-12 GB10095—1988中齿轮的三个公差组各有哪些项目?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0.13某直齿圆柱齿轮标注为6()、7(、) GB/ —2001,其模数m=2mm,齿数Z=60,齿形角α=20º,齿宽b=30mm。若测量结果为:齿距累积总偏差 Fp=0.080mm,齿廓总偏差Fα=0.010mm,单个齿距偏差fpt=13um,螺旋线总偏差Fβ=16um,问是否满足齿轮精度的要求,为什么?10.14大量生产某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m=3.5mm,齿数z=30,标准压力角α=20°,变位系数为零,齿宽b=50mm,精度等级为7GB/,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 -0.07mm和-0.14mm。试确定:①试确定其检验项目及其允许值;②测量公法线长度时的跨齿数和公称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③齿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及其允许值;④齿轮坯的各项公差或极限偏差(齿顶圆柱面不作为切齿时的找正基准,也不作为测量齿厚的基准);⑤用某种切齿方法生产第一批齿轮时,这批齿轮按上列的必检精度指标进行测量后合格,然后在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这种切齿方法继续生产该齿轮而采用双啮仪测量,其传递运动准确性和传动平稳性的评定指标的名称和公差值。10.15某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3.5mm,齿数z=30,标准压力角α=20°,变位系数为零,精度等级为8GB/,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0.07mm和-0.14mm。(1)以齿顶圆柱面作为测量弦齿厚的基准,在不计及该圆柱面直径的实际偏差的影响时,试确定:①公称弦齿高he和公称弦齿厚snc的数值;②该圆柱面直径的极限偏差和它对齿轮基准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③弦齿高和弦齿厚在齿轮图上的标注方法。1-5 什么是优先数?我国标准采用了哪些系列?优先数系(Series of preferred numbers)是国际上统一的数值分级制度,是重要的基础标准。我国采用的优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等比数列,并规定了五个系列,它们分别用系列符号R5、 R10、 R20、 R40和R80表示,其中前四个系列作为基本系列, R80为补充系列,仅用于分级很细的特殊场合。各系列的公比为:R5的公比≈ ;R10的公比≈;R20的公比≈;R40的公比≈;R80的公比≈。1-6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或错以 √ 或 × 表示)(1)对大批量生产的同规格零件要求有互换性,单件生产则不必遵循互换性原则。(×)(2)遵循互换性原则将使设计工作简化,生产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使用维修方便。(√)(3)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并达到统一的过程,因而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核心。( )
第十章 习题10-1齿轮传动有哪些使用要求?当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不同时,其要求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0-2齿轮轮齿同侧齿面的精度检验项目有哪些?它们对齿轮传动主要有何要求?10-3切向综合偏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0-4径向综合偏差(或径向跳动)与切向综合偏差有何区别?用在什么场合?10-5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主要有哪些方法?10-6如何考虑齿轮的检验项目?单个齿轮有哪些必检项目?10-7齿轮副的精度项目有哪些?10-8齿轮副侧隙的确定主要有哪些方法?齿厚极限偏差如何确定?10-9 对齿坯有哪些精度要求?10-10 齿厚上、下偏差如何确定?10-11 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如何确定?10-12 GB10095—1988中齿轮的三个公差组各有哪些项目?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
0.13某直齿圆柱齿轮标注为6()、7(、) GB/ —2001,其模数m=2mm,齿数Z=60,齿形角α=20º,齿宽b=30mm。若测量结果为:齿距累积总偏差 Fp=0.080mm,齿廓总偏差Fα=0.010mm,单个齿距偏差fpt=13um,螺旋线总偏差Fβ=16um,问是否满足齿轮精度的要求,为什么?1
0.14大量生产某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m=
3.5mm,齿数z=30,标准压力角α=20°,变位系数为零,齿宽b=50mm,精度等级为7GB/,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 -0.07mm和-0.14mm。试确定:①试确定其检验项目及其允许值;②测量公法线长度时的跨齿数和公称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③齿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及其允许值;④齿轮坯的各项公差或极限偏差(齿顶圆柱面不作为切齿时的找正基准,也不作为测量齿厚的基准);⑤用某种切齿方法生产第一批齿轮时,这批齿轮按上列的必检精度指标进行测量后合格,然后在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这种切齿方法继续生产该齿轮而采用双啮仪测量,其传递运动准确性和传动平稳性的评定指标的名称和公差值。1
0.15某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
3.5mm,齿数z=30,标准压力角α=20°,变位系数为零,精度等级为8GB/,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0.07mm和-0.14mm。(1)以齿顶圆柱面作为测量弦齿厚的基准,在不计及该圆柱面直径的实际偏差的影响时,试确定:①公称弦齿高he和公称弦齿厚snc的数值;②该圆柱面直径的极限偏差和它对齿轮基准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③弦齿高和弦齿厚在齿轮图上的标注方法。1-5 什么是优先数?我国标准采用了哪些系列?优先数系(Series of preferred numbers)是国际上统一的数值分级制度,是重要的基础标准。我国采用的优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等比数列,并规定了五个系列,它们分别用系列符号R5、 R10、 R20、 R40和R80表示,其中前四个系列作为基本系列, R80为补充系列,仅用于分级很细的特殊场合。各系列的公比为:R5的公比≈ ;R10的公比≈;R20的公比≈;R40的公比≈;R80的公比≈。1-6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或错以 √ 或 × 表示)(1)对大批量生产的同规格零件要求有互换性,单件生产则不必遵循互换性原则。(×)(2)遵循互换性原则将使设计工作简化,生产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使用维修方便。(√)(3)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并达到统一的过程,因而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核心。( )
0.13某直齿圆柱齿轮标注为6()、7(、) GB/ —2001,其模数m=2mm,齿数Z=60,齿形角α=20º,齿宽b=30mm。若测量结果为:齿距累积总偏差 Fp=0.080mm,齿廓总偏差Fα=0.010mm,单个齿距偏差fpt=13um,螺旋线总偏差Fβ=16um,问是否满足齿轮精度的要求,为什么?1
0.14大量生产某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m=
3.5mm,齿数z=30,标准压力角α=20°,变位系数为零,齿宽b=50mm,精度等级为7GB/,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 -0.07mm和-0.14mm。试确定:①试确定其检验项目及其允许值;②测量公法线长度时的跨齿数和公称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③齿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及其允许值;④齿轮坯的各项公差或极限偏差(齿顶圆柱面不作为切齿时的找正基准,也不作为测量齿厚的基准);⑤用某种切齿方法生产第一批齿轮时,这批齿轮按上列的必检精度指标进行测量后合格,然后在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这种切齿方法继续生产该齿轮而采用双啮仪测量,其传递运动准确性和传动平稳性的评定指标的名称和公差值。1
0.15某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
3.5mm,齿数z=30,标准压力角α=20°,变位系数为零,精度等级为8GB/,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0.07mm和-0.14mm。(1)以齿顶圆柱面作为测量弦齿厚的基准,在不计及该圆柱面直径的实际偏差的影响时,试确定:①公称弦齿高he和公称弦齿厚snc的数值;②该圆柱面直径的极限偏差和它对齿轮基准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③弦齿高和弦齿厚在齿轮图上的标注方法。1-5 什么是优先数?我国标准采用了哪些系列?优先数系(Series of preferred numbers)是国际上统一的数值分级制度,是重要的基础标准。我国采用的优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等比数列,并规定了五个系列,它们分别用系列符号R5、 R10、 R20、 R40和R80表示,其中前四个系列作为基本系列, R80为补充系列,仅用于分级很细的特殊场合。各系列的公比为:R5的公比≈ ;R10的公比≈;R20的公比≈;R40的公比≈;R80的公比≈。1-6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或错以 √ 或 × 表示)(1)对大批量生产的同规格零件要求有互换性,单件生产则不必遵循互换性原则。(×)(2)遵循互换性原则将使设计工作简化,生产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使用维修方便。(√)(3)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并达到统一的过程,因而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核心。( )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