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MOOC: 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3λ/4,λ为波长。设两波在S1S2连线上传播时,它们的振幅都是A,并且不随距离变化。已知在该直线上S1左侧各点的合成波强度为其中一个波强度的4倍,则两波源应满足的位相条件是()。S1 _(2)-|||--(3/4)h 一
中国大学MOOC: 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3λ/4,λ为波长。设两波在S1S2连线上传播时,它们的振幅都是A,并且不随距离变化。已知在该直线上S1左侧各点的合成波强度为其中一个波强度的4倍,则两波源应满足的位相条件是()。
题目解答
答案
S2的位相应比S1的位相超前3π/2。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波的干涉条件及相位差的计算,需结合路径差与波源初始相位差综合分析。
解题核心思路:
- 合成波强度条件:题目中合成波强度为单个波的4倍,说明振幅为2A,满足相长干涉条件(相位差为$2\pi$的整数倍)。
- 路径差与相位差:两波源间距为$\frac{3\lambda}{4}$,需计算路径差引起的相位差。
- 初始相位调整:通过路径差与初始相位差的叠加,确定总相位差满足相长干涉条件。
破题关键点:
- 路径差引起的相位差:波传播路径越长,相位越落后。
- 总相位差为$2\pi n$:需结合路径差与初始相位差,使总相位差为$2\pi$的整数倍。
步骤1:确定合成波振幅条件
题目中合成波强度为单个波的4倍,即$I_{\text{合}} = 4I$。因强度与振幅平方成正比,故合成振幅为:
$A_{\text{合}} = \sqrt{4A^2} = 2A$
这表明两波在叠加点发生相长干涉,相位差需满足:
$\Delta \phi_{\text{总}} = 2\pi n \quad (n \text{为整数})$
步骤2:计算路径差引起的相位差
两波源间距为$\frac{3\lambda}{4}$,当波传播到S1左侧某点P时,S2的波需多传播$\frac{3\lambda}{4}$。路径差为:
$\Delta x = \frac{3\lambda}{4}$
对应的相位差为:
$\Delta \phi_{\text{路径}} = \frac{2\pi}{\lambda} \cdot \Delta x = \frac{2\pi}{\lambda} \cdot \frac{3\lambda}{4} = \frac{3\pi}{2}$
注意:因S2的波传播路径更长,其相位比S1的波落后$\frac{3\pi}{2}$。
步骤3:建立总相位差方程
设S2的初始相位比S1超前$\phi_2 - \phi_1$,总相位差为:
$\Delta \phi_{\text{总}} = (\phi_2 - \phi_1) - \Delta \phi_{\text{路径}}$
代入相长干涉条件$\Delta \phi_{\text{总}} = 2\pi n$,得:
$(\phi_2 - \phi_1) - \frac{3\pi}{2} = 2\pi n$
取$n=0$(最小非负解),得:
$\phi_2 - \phi_1 = \frac{3\pi}{2}$
即S2的位相比S1超前$\frac{3\p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