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6. (30分) 关于DNA变性,正确的是:A. 伴随一级结构的破坏B. 可呈现增色效应C. 碱基对之间氢键未破坏D. NA从超螺旋态变成双螺旋态的过程E. 主要破坏不了‘5’-3’磷酸二酯键
16. (30分) 关于DNA变性,正确的是:
A. 伴随一级结构的破坏
B. 可呈现增色效应
C. 碱基对之间氢键未破坏
D. NA从超螺旋态变成双螺旋态的过程
E. 主要破坏不了‘5’-3’磷酸二酯键
题目解答
答案
BE
B. 可呈现增色效应
E. 主要破坏不了‘5’-3’磷酸二酯键
B. 可呈现增色效应
E. 主要破坏不了‘5’-3’磷酸二酯键
解析
DNA变性的核心是双螺旋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双链分开。关键点在于:
- 不破坏一级结构(磷酸二酯键保持完整);
- 增色效应(解链后紫外吸收增加);
- 氢键断裂是变性的直接原因;
- 超螺旋态与双螺旋态的转换属于DNA的拓扑变化,与变性无关。
选项分析
A. 伴随一级结构的破坏
错误。DNA变性仅破坏碱基间的氢键,不破坏磷酸二酯键,因此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序列)未被破坏。
B. 可呈现增色效应
正确。变性使双链解旋,暴露出碱基,导致260nm处紫外吸收值增加,即增色效应。
C. 碱基对之间氢键未破坏
错误。变性的本质是氢键断裂,若氢键未破坏则无法发生变性。
D. DNA从超螺旋态变成双螺旋态的过程
错误。超螺旋态到双螺旋态的转换是拓扑异构酶作用的结果,与变性无关。
E. 主要破坏不了‘5’-3’磷酸二酯键
正确。变性仅破坏氢键,5’-3’磷酸二酯键未被破坏,因此“主要破坏不了”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