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1单项选择题第1题 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 )。A. 工序 B. 工位 C. 工步 D. 走刀 E. 第2题 机械加工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 )。 F. 常值误差 G. 变值误差 随机误差 调整误差 第3题 以下不属于机械加工中振动的危害的是( )。 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 影响生产效率 加速刀具磨损 明显增加切削热 )。 马鞍形 鼓形 圆台形 不规则形 )的影响最小。 进给速度 主轴速度 切削深度 工件旋转直径 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几何形状合适 结构工艺性好 精度粗糙度合适 材料合适 、热补偿结构和合理选择装配基准。 热对称结构 热处理 合理减少重量 提高热容量 )减小一定会改善磨削烧伤。 砂轮回转速度 工件回转速度 横向进给速度 磨削深度 )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设计误差 调整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 系统误差 )。 冷作硬化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精度 积屑瘤现象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 )组成。 物质分系统 能量分系统 信息分系统 控制分系统 第12题 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特点:( )。 体积小,热容量小 达到热平衡时间较短 温升高 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第13题 加工误差预防主要措施:( )。 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 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转移原始误差 误差分组 就地加工 第14题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主要方法是( )。 样件法 创成法 综合法 学习法 简约法 第15题 加工精度包含( )。 定位精度 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加工精度 判断题 第17题 机床传动误差主要影响因素是螺纹、齿轮、蜗轮以及其它按展成原理加工的精度。 T T T T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减小加工后工件残余应力的常见措施有设计合理零件结构、粗精加工分开、避免冷校直和( )。 热校直 时效处理 避免冷加工 避免锻压工艺 第2题 粗糙度测量方法中,下面( )仅能用于粗糙度较大时。 比较法 触针法 光切法 干涉法 第3题 定位基准选择时( )一般不得重复使用。 粗基准 精基准 设计基准 加工基准 第4题 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主要取决于切削残留面积的( )。 大小 形状误差 平面度 高度 第5题 当( )的方向与工序尺寸方向一致时,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最大,称为误差的敏感方向。 原始误差 累积误差 定位误差 加工误差 第6题 机械加工表面缺陷主要有表层加工冷作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和( )。 位置误差 形状误差 圆柱度不达标 表层残余应力 第7题 ( )属于消除或减弱产生强迫振动的条件的方法。 减小切削或磨削时的重叠系数 增加切削阻尼 调整振源的频率 采用变速切削的方法 第8题 磨削加工中砂轮硬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随着硬度增加而减小 随着硬度增加而增大 随硬度先增大后减小 随硬度先减小后增大 多项选择题 第9题 确定生产批量大小所需考虑因素:( )。 市场需求及趋势分析 便于生产的组织与安排 生产资金的投入 制造生产率和成本 第10题 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有( )。 零件表面 零件材料 加工精度 现有工艺条件 加工经济精度 第11题 机械加工冷作硬化带来的结果是( )。 导热性提高 导电性降低 显微硬度增加 塑性降低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耐磨性 第12题 零件的分类编码是用数字来描述零件的名称、( )等,使零件名称和特征数字化。 材料 几何形状 工艺特征 尺寸 精度 判断题 TT T T T T T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3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 )的基本尺寸等于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 组成环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第2题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 )。 分层计算和累积计算 排列组合计算和归纳总结计算 正计算与反计算 分解计算和组合计算 第3题 组合夹具可以分为( )两大类。 大型和小型 孔系和槽系 旋转式和直线式 集中型和分散型 第4题 ( )原则是指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统一基准 基准重合 第5题 ( )是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套装 组装 部装 总装 V型块作为定位元件时,可以限定( )个自由度。 6 5 4 3 第7题 ( )是安排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成面积的重要依据。 人员定额 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 效率定额 第8题 ( )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与该领域人类专家相当智能水平的计算机知识程序处理系统。 自动化系统 专家系统 控制系统 数控系统 第9题 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有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的装配方法是( )。 完全互换法 基本互换法 强制互换法 大数互换法 多项选择题 第10题 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有( )等。 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 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 计算装配时间定额 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 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 第11题 专家系统主要由( )构成。 中央处理器 知识库 推理机 传感器 数据库 第12题 装配工艺性是指机器结构能保证装配过程中使相互联接的零部件( )按产品设计要求顺利地装配起来。 精简的机械结构 较低的精度要求 不用或少用修配和机械加工 用较少的劳动量 花费较少的时间 第13题 夹具的主要功能有( ). 易于保证加工精度,并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 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 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实现一机多能 减少生产准备时间,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 判断题 第14题 冷作硬化是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的现象。 第15题 封闭环的公差有可能比其中某组成环公差值小。 第16题 电火花加工属于接触式加工。 第17题 机械加工成形表面,其表面压缩残余应力将使工件耐疲劳强度下降。 第18题 无论工艺系统是否存在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偶然性的外界干扰都将因工艺系统存在阻尼而使振动运动逐渐衰减。 第19题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装配生产计划及技术准备的全部依据。 第20题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特殊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 )是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 相互几何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相对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第2题 工艺规程规划时,产品基本不变的大批、大量生产,选用( )。 数控机床 普通机床 专用组合机床 第3题 计算尺寸链公差时,如果( ),则实测结果超过允许误差,却不一定都是废品。 测量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 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 测量基准和定位基准不重合 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不重合 第4题 ( )是指装配工艺规程制订过程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图。 装配顺序图 装配系统图 加工工艺图 装配结构图 第5题 特种加工中,( )的工作介质是水。 线切割 水切割 激光切割 电子束切割 第6题 以下( )各点的升角是变化的。 斜楔机构 螺纹机构 偏心轮机构 对心机构 第7题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是( )。 零件 套件 组件 部件 第8题 采用多刀多刃进行加工缩短的是时间定额中的( )。 布置时间 辅助时间 基本时间 准终时间 多项选择题 第9题 确定装配顺序的原则有( )。 先难后易 先内后外 先小后大 先下后上 先左后右 第10题 机器装配的自动化基本内容有( )。 装配组织自动化 装配过程的储运系统自动化 装配规划自动化 装配作业自动化 装配过程信息流自动化 第11题 机床夹具的组成有( )。 定位元件或装置 夹紧元件或装置 对刀及引导元件 夹具体 联接元件 第12题 夹紧力作用点确定原则主要有( )。 应正对支撑元件或应位于由支撑元件所组成的支撑面内 应尽量靠近工件加工部位 应位于工件刚度较大的部位 应尽量分散 应垂直于工件的主要定位基准面 第13题 特种加工中,不受工件材料硬度限制的有( )。 激光切割 电火花加工 电解加工 高速切削 高温切削 判断题 第14题 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砂轮的粒度越大,表面粗糙度就越大。 第15题 表面强化工艺指通过冷压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的表面强化工艺。 第16题 同一端面上位置相近的螺纹孔,应尽量采用相同大小的螺纹。 第17题 工序安排时,零件主要表面系指设计基准面,主要工作面;而次要表面系指键槽、螺孔等其它表面。 第18题 将产品划分为部件、组件和套件等装配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最重要的一步。 第19题 六点定位原理中六个支撑点即是六个定位元件。 第20题 电子束束径小,故可加工微细深孔、窄缝。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 )。
A. 工序B. 工位
C. 工步
D. 走刀
E. 第2题 机械加工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 )。
F. 常值误差
G. 变值误差
随机误差
调整误差
第3题 以下不属于机械加工中振动的危害的是( )。
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
影响生产效率
加速刀具磨损
明显增加切削热
)。
马鞍形
鼓形
圆台形
不规则形
)的影响最小。
进给速度
主轴速度
切削深度
工件旋转直径
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几何形状合适
结构工艺性好
精度粗糙度合适
材料合适
、热补偿结构和合理选择装配基准。
热对称结构
热处理
合理减少重量
提高热容量
)减小一定会改善磨削烧伤。
砂轮回转速度
工件回转速度
横向进给速度
磨削深度
)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设计误差
调整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
系统误差
)。
冷作硬化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精度
积屑瘤现象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 )组成。
物质分系统
能量分系统
信息分系统
控制分系统
第12题 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特点:( )。
体积小,热容量小
达到热平衡时间较短
温升高
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第13题 加工误差预防主要措施:( )。
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
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转移原始误差
误差分组
就地加工
第14题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主要方法是( )。
样件法
创成法
综合法
学习法
简约法
第15题 加工精度包含( )。
定位精度
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加工精度
判断题
第17题 机床传动误差主要影响因素是螺纹、齿轮、蜗轮以及其它按展成原理加工的精度。
T
T
T
T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减小加工后工件残余应力的常见措施有设计合理零件结构、粗精加工分开、避免冷校直和( )。
热校直
时效处理
避免冷加工
避免锻压工艺
第2题 粗糙度测量方法中,下面( )仅能用于粗糙度较大时。
比较法
触针法
光切法
干涉法
第3题 定位基准选择时( )一般不得重复使用。
粗基准
精基准
设计基准
加工基准
第4题 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主要取决于切削残留面积的( )。
大小
形状误差
平面度
高度
第5题 当( )的方向与工序尺寸方向一致时,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最大,称为误差的敏感方向。
原始误差
累积误差
定位误差
加工误差
第6题 机械加工表面缺陷主要有表层加工冷作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和( )。
位置误差
形状误差
圆柱度不达标
表层残余应力
第7题 ( )属于消除或减弱产生强迫振动的条件的方法。
减小切削或磨削时的重叠系数
增加切削阻尼
调整振源的频率
采用变速切削的方法
第8题 磨削加工中砂轮硬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随着硬度增加而减小
随着硬度增加而增大
随硬度先增大后减小
随硬度先减小后增大
多项选择题
第9题 确定生产批量大小所需考虑因素:( )。
市场需求及趋势分析
便于生产的组织与安排
生产资金的投入
制造生产率和成本
第10题 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有( )。
零件表面
零件材料
加工精度
现有工艺条件
加工经济精度
第11题 机械加工冷作硬化带来的结果是( )。
导热性提高
导电性降低
显微硬度增加
塑性降低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耐磨性
第12题 零件的分类编码是用数字来描述零件的名称、( )等,使零件名称和特征数字化。
材料
几何形状
工艺特征
尺寸
精度
判断题
TT
T
T
T
T
T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3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 )的基本尺寸等于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
组成环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第2题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 )。
分层计算和累积计算
排列组合计算和归纳总结计算
正计算与反计算
分解计算和组合计算
第3题 组合夹具可以分为( )两大类。
大型和小型
孔系和槽系
旋转式和直线式
集中型和分散型
第4题 ( )原则是指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自为基准
互为基准
统一基准
基准重合
第5题 ( )是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套装
组装
部装
总装
V型块作为定位元件时,可以限定( )个自由度。
6
5
4
3
第7题 ( )是安排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成面积的重要依据。
人员定额
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
效率定额
第8题 ( )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与该领域人类专家相当智能水平的计算机知识程序处理系统。
自动化系统
专家系统
控制系统
数控系统
第9题 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有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的装配方法是( )。
完全互换法
基本互换法
强制互换法
大数互换法
多项选择题
第10题 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有( )等。
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
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
计算装配时间定额
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
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
第11题 专家系统主要由( )构成。
中央处理器
知识库
推理机
传感器
数据库
第12题 装配工艺性是指机器结构能保证装配过程中使相互联接的零部件( )按产品设计要求顺利地装配起来。
精简的机械结构
较低的精度要求
不用或少用修配和机械加工
用较少的劳动量
花费较少的时间
第13题 夹具的主要功能有( ).
易于保证加工精度,并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
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
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实现一机多能
减少生产准备时间,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
判断题
第14题 冷作硬化是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的现象。
第15题 封闭环的公差有可能比其中某组成环公差值小。
第16题 电火花加工属于接触式加工。
第17题 机械加工成形表面,其表面压缩残余应力将使工件耐疲劳强度下降。
第18题 无论工艺系统是否存在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偶然性的外界干扰都将因工艺系统存在阻尼而使振动运动逐渐衰减。
第19题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装配生产计划及技术准备的全部依据。
第20题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特殊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 )是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
相互几何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相对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第2题 工艺规程规划时,产品基本不变的大批、大量生产,选用( )。
数控机床
普通机床
专用组合机床
第3题 计算尺寸链公差时,如果( ),则实测结果超过允许误差,却不一定都是废品。
测量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
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
测量基准和定位基准不重合
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不重合
第4题 ( )是指装配工艺规程制订过程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图。
装配顺序图
装配系统图
加工工艺图
装配结构图
第5题 特种加工中,( )的工作介质是水。
线切割
水切割
激光切割
电子束切割
第6题 以下( )各点的升角是变化的。
斜楔机构
螺纹机构
偏心轮机构
对心机构
第7题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是( )。
零件
套件
组件
部件
第8题 采用多刀多刃进行加工缩短的是时间定额中的( )。
布置时间
辅助时间
基本时间
准终时间
多项选择题
第9题 确定装配顺序的原则有( )。
先难后易
先内后外
先小后大
先下后上
先左后右
第10题 机器装配的自动化基本内容有( )。
装配组织自动化
装配过程的储运系统自动化
装配规划自动化
装配作业自动化
装配过程信息流自动化
第11题 机床夹具的组成有( )。
定位元件或装置
夹紧元件或装置
对刀及引导元件
夹具体
联接元件
第12题 夹紧力作用点确定原则主要有( )。
应正对支撑元件或应位于由支撑元件所组成的支撑面内
应尽量靠近工件加工部位
应位于工件刚度较大的部位
应尽量分散
应垂直于工件的主要定位基准面
第13题 特种加工中,不受工件材料硬度限制的有( )。
激光切割
电火花加工
电解加工
高速切削
高温切削
判断题
第14题 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砂轮的粒度越大,表面粗糙度就越大。
第15题 表面强化工艺指通过冷压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的表面强化工艺。
第16题 同一端面上位置相近的螺纹孔,应尽量采用相同大小的螺纹。
第17题 工序安排时,零件主要表面系指设计基准面,主要工作面;而次要表面系指键槽、螺孔等其它表面。
第18题 将产品划分为部件、组件和套件等装配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最重要的一步。
第19题 六点定位原理中六个支撑点即是六个定位元件。
第20题 电子束束径小,故可加工微细深孔、窄缝。
题目解答
答案
D 、走刀 C 、随机误差 D 、明显增加切削热 A 、物质分系统 B 、能量分系统 C 、信息分系统 A 、体积小,热容量小 B 、达到热平衡时间较短 C 、温升高 A 、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 B 、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C 、转移原始误差 D 、误差分组 E 、就地加工 A 、样件法 B 、创成法 C 、综合法 B 、尺寸精度 C 、形状精度 D 、位置精度 第 19 题 随机误差是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随机变化的加工误差。 T 第 20 题 机械加工表面残留纹理,当相互摩擦的两个表面其纹理方向均与运动方向垂直时,耐磨性最差。 T B 、时效处理 A 、比较法 A 、粗基准 D 、高度 A 、原始误差 C 、圆柱度不达标 C 、调整振源的频率 D 、随硬度先减小后增大 A 、市场需求及趋势分析 B 、便于生产的组织与安排 C 、生产资金的投入 D 、制造生产率和成本 A 、零件表面 C 、加工精度 D 、现有工艺条件 E 、加工经济精度 C 、显微硬度增加 D 、塑性降低 E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耐磨性 B 、几何形状 C 、工艺特征 D 、尺寸 E 、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