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按照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概念,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A. N()=()(()1()6().()2()000()±()0.3())()cm()B. 0.2870()为四位()有效数字,()其左端的()“0”为定位用,不是有效数字。()C. L()=()2()30()cm()=()2.30×10()2()mm()D. L()=()(()28000()±()8000())()mm()
按照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概念,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A. N()=()(()1()6().()2()000()±()0.3())()cm()
B. 0.2870()为四位()有效数字,()其左端的()“0”为定位用,不是有效数字。()
C. L()=()2()30()cm()=()2.30×10()2()mm()
D. L()=()(()28000()±()8000())()mm()
题目解答
答案
ACD
A. N()=()(()1()6().()2()000()±()0.3())()cm()
C. L()=()2()30()cm()=()2.30×10()2()mm()
D. L()=()(()28000()±()8000())()mm()
A. N()=()(()1()6().()2()000()±()0.3())()cm()
C. L()=()2()30()cm()=()2.30×10()2()mm()
D. L()=()(()28000()±()8000())()mm()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效数字的定义、误差表示规则以及单位换算中的有效数字处理。
解题核心思路:
- 有效数字的判断:有效数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开始,到最后一个非零数字(或末尾的零)结束。小数点前的“0”不是有效数字,但小数点后的“0”可能有效。
- 误差表示规则:测量值的末位与误差的末位必须对齐(同一数位)。
- 单位换算中的有效数字:单位换算后,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保持不变,数值大小需准确对应。
破题关键点:
- 选项A:误差末位与测量值末位未对齐。
- 选项C:单位换算后数值错误,导致等式不成立。
- 选项D:有效数字末位与误差末位未对齐。
选项A分析
测量值:$16.2000$,末位在万分位($0.0001$)。
误差:$\pm 0.3$,末位在十分位($0.1$)。
问题:误差末位与测量值末位未对齐,违反误差表示规则。
选项B分析
数值:$0.2870$。
- 有效数字:第一个“0”是定位符号,非有效数字;后续“2、8、7、0”均为有效数字,共四位。
- 结论:描述正确。
选项C分析
原式:$230\,\text{cm} = 2.30 \times 10^2\,\text{mm}$。
- 单位换算:$230\,\text{cm} = 2300\,\text{mm}$,但$2.30 \times 10^2\,\text{mm} = 230\,\text{mm}$。
- 问题:等式两边数值不相等,单位换算错误。
选项D分析
测量值:$28000$,有效数字为两位($2$和$8$)。
误差:$\pm 8000$,末位在万位。
问题:有效数字末位(个位)与误差末位(万位)未对齐,表示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