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公地悲剧[1]的原因有哪些?解决公地悲剧的对策有哪些? (18.0分)
【简答题】公地悲剧[1]的原因有哪些?解决公地悲剧的对策有哪些? (18.0分)
题目解答
答案
公地悲剧的实质是, 它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公地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公地的共有产权性质,导致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速度不一的具体原因则有 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对公地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往往是加速公地悲剧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势必提高从公地上捕获产品的价格,引起更多劳动者的进入,加剧产品枯竭的速度 )、生产的技术状况(与对公地产品的开采、使用有关的技术越进步,资源枯竭型公地悲剧的发生就越迅速)、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越低,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工资成本也就越低,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就会越多)等。如何减少公地悲剧,既有的思路主要是:一是如哈丁所说 “将公地出售以转化为私有产权”。对于能够私有的公地来说,这自然是解决这种公地悲剧的比较彻底的方法。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公地都能私有化[2]。对于不能私有的公地,现有的解决思路主要是两条:首先,由国家对公地的进入权进行限制。其次,对公地进行自主制度设计和自主治理。 上面两种 减缓不能私有的公地的悲剧的措施显然是重要的,但又是不够全面的。以下措施对于减缓公地悲剧的发生显然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要改变消费者的一些不合理偏好。 要通过舆论宣传、行政处罚与法律手段等多种措施,纠正人们的不合理偏好。 第二,要多采用有利于减缓公地悲剧发生的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 第三,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平均工资水平。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公地悲剧”相关知识的理解,解题思路是先明确公地悲剧的实质,再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两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不同角度探讨解决公地悲剧悲剧的对策。
公地悲剧的原因
- 根本原因:公地的共有产权性质。在共有产权下,每个使用者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公地资源,而无需承担资源过度使用的全部成本,这就导致了个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使用资源。
- 具体原因
- 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公地产品的需求增加,会提高从公地捕获产品的价格。根据经济学原理,价格上升会吸引更多的劳动者进入公地进行资源开采,从而加剧产品枯竭的速度。例如,当市场上对某种野生鱼类的需求大幅增加时,其价格上涨,会有更多的渔民去捕捞该鱼类,导致鱼类资源加速减少。
- 生产的技术状况:与对公地产品的开采、使用相关的技术越进步,资源枯竭型公地悲剧的发生就越迅速。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使得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比如,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的开采速度加快,导致石油资源的枯竭速度也相应加快。
- 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越低,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工资成本也就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公地开采和使用者会倾向于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增加对公共资源的使用量。例如,在一些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可能会更加严重。
解决公地悲剧的对策
- 将公地出售以转化为私有产权:对于能够私有的公地来说,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法。私有产权的所有者会有动力去合理地管理和保护资源,以实现资源的长期利益最大化。例如,将一些荒地私有化后,所有者会根据土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种植和养殖,避免过度开发。
- 国家对公地的进入权进行限制: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限制进入公地的人数、时间和方式等。例如,对一些自然保护区,国家会限制游客的进入数量和活动范围,以保护生态环境。
- 对公地进行自主制度设计和自主治理:可以由公地的使用者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和管理制度,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例如,一些社区会制定共同的渔业规则,规定渔民的捕捞数量和时间,以保护渔业资源。
- 改变消费者的一些不合理偏好:通过舆论宣传、行政处罚和法律手段等多种措施,纠正人们的不合理偏好。例如,通过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减少对一些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的需求。
- 多采用有利于减缓公地悲剧发生的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开发和推广使用对资源消耗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例如,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 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平均工资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成本会增加,从而减少对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也会更加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