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由于噬菌体DNA携带编码白喉毒素的基因,使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了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称为( )(1分)A溶源性转换B毒性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溶源性细菌
由于噬菌体DNA携带编码白喉毒素的基因,使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了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称为( )(1分)
A溶源性转换
B毒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溶源性细菌
A溶源性转换
B毒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溶源性细菌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溶源性转换的概念,属于微生物学中基因转移机制的内容。关键点在于理解温和噬菌体在感染过程中如何将自身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菌的基因组中,从而赋予宿主新的遗传特性(如产毒能力)。需区分选项中相关术语的定义,明确溶源性转换是基因转移的过程,而溶源性细菌是该过程的结果。
溶源性转换的定义: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其DNA可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使宿主获得新的性状(如产毒能力)。题目中,噬菌体DNA携带白喉毒素基因,整合到白喉棒状杆菌基因组后,使其获得产毒能力,正是溶源性转换的典型表现。
选项分析:
- A. 溶源性转换:正确。描述基因转移导致宿主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 B. 毒性噬菌体:错误。毒性噬菌体(如烈性噬菌体)会导致宿主裂解,与基因转移无关。
- C. 温和噬菌体:错误。温和噬菌体是载体,但题目问的是过程名称。
- D. 溶源性细菌:错误。溶源性细菌是感染后的结果,而非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