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局部去极化电位B. 主要是钙离子内流C. 是局部超极化电位D. 主要是钠离子内流
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局部去极化电位
- B. 主要是钙离子内流
- C. 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 D. 主要是钠离子内流
题目解答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核心概念。关键点在于理解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的电位变化机制:
- 递质作用: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主要引起氯离子(Cl⁻)内流或钾离子(K⁺)外流。
- 电位变化:离子流动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增大),使动作电位更难产生。
- 选项辨析:需区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去极化,钠内流)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超极化,非钠内流)。
选项分析
-
A. 是局部去极化电位
错误。去极化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特征,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表现为超极化。 -
B. 主要是钙离子内流
错误。钙离子(Ca²⁺)主要参与突触前膜递质释放,与突触后电位无关。 -
C. 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正确。抑制性递质作用后,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使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
D. 主要是钠离子内流
错误。钠离子(Na⁺)内流是动作电位产生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标志,与抑制性电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