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第十四章§14~2(C )1、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是( )A. 电动机 B. 液压泵 C. 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D. 液压阀 E. )2、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属( ) F. 动力部分 B、执行部分 C、控制部分 D、辅助部分 G. )3、液压传动的特点有( )。 可与其他传动方式联用,但不易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 可以在较大的速度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C、能迅速转向、变速,传动准确D、体积小,质量小,零部件能自润滑,且维护、保养和排故方便 )4、活塞(或液压缸)的有效面积一定时,活塞(或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 液压缸中油液的压力 负载阻力的大小 进入液压缸的油液流量 D、液压泵的输出流量 )5、在静止油液中( )。 任意一点所受到的各个方向的压力不相等 油液的压力方向不一定垂直指向承压表面 油液的内部压力不能传递动力 当一处受到压力作用时,将通过油液将此压力传递到各点,且其值不变 )6、油液在管路中流动时,油液分子之间、油液与管壁摩擦所引起的是( )。 液阻 B、流量 C、压力 D、能量 )7、液压系统中液压缸属( ) 动力部分 执行部分 C、控制部分 D、辅助部分 )8、液压系统中控制阀属( ) 动力部分 执行部分 控制部分 D、辅助部分 )9、液压系统中油箱属( ) 动力部分 执行部分 控制部分 辅助部分 )10、( )是用来控制油液流向的 单向阀 油箱 接头 D过滤器 )11、液压系统中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元件是( ) 单向阀 油箱 接头 液压缸 )12、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将电动机输入的( )转换为压力能 机械能 B电能 C压力能 D热能 )13、在液压系统中,油液的自重所产生的压力( ) 必须考虑 B一般可忽略 C负载大时考虑 D负载小时考虑 )14、液压系统及元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连续运转的( )成为额定压力 平均工作压力 最高工作压力 最低工作压力 随机工作压力 )15、液压缸中,活塞的运动速度( )液压缸内油液的平均流速 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大于 )16、在无分支管路中,油液作稳定流动时,流经管路不同截面时的平均流速与其截面积的大小( )关系 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 )17、在无分支管路中,油液作稳定流动时,细管路的平均流速( )粗管路的平均流速 等于 大于 小于 不大于 )18、油液在温度升高时,黏度一般( ) 变小 变大 不变 D不能确定 )19、在选择液压油时,主要考虑的是液压油的( ) 温度 密度 C储热能力 D黏度 )20、液压系统中,压力的大小决定于( ) 流量 流速 负载 管路尺寸 §14~3 )21、外啮合齿轮泵的特点有( )。 结构紧凑,流量调节方便 价格低廉,工作可靠,自吸性能好 燥声小,输油量均匀 对油液污染不敏感,泄漏小,主要用于高压系统 )22、不能成为双向变量液压泵的是( )。 双作用式叶片泵 B、单作用式叶片泵 C、轴向柱塞泵 D、径向柱塞泵 )23、齿轮泵一般作为( ) 变量泵 定量泵 高压泵 双向泵 )24、单作用式叶片泵一般为( ) 变量泵 B定量泵 C高压泵 D单向泵 )25、双作用式叶片泵一般为( ) 变量泵 定量泵 高压泵 双向泵 )26、柱塞泵一般可作( ) 变量泵 定量泵 低压泵 D单向泵 )27、液压泵能进行吸、压油的根本原因在于( )的变化 工作压力 流量 电动机转速 密封容积 )28、通常情况下,齿轮泵一般多用于( ) 低压 B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29、通常情况下,叶片泵一般多用于( ) 低压 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30、通常情况下,柱塞泵一般多用于( ) 低压 B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31、双作用式叶片泵旋转一周,完成( )吸油和压油 一次 两次 三次 四次 )32、对机床的辅助装置(如送料、夹紧),液压泵通常优选( ) 齿轮泵 柱塞泵C 螺杆泵 D叶片泵 )33、对精度要求高的机床,液压泵通常优选( ) 齿轮泵 柱塞泵 螺杆泵 叶片泵 §14~4 )34、双作用式单活塞杆液压缸( )。 活塞两个方向的作用力相等 往复运动的范围约为有效行程的3倍 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为活塞杆面积的2倍时,工作台往复运动速度相等 常用于实现机床的工作进给和快速退回 )35、作差动连接的单活塞杆液压缸,欲使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相同,必须满足( )。 活塞直径为活塞杆直径的2倍 活塞直径为活塞杆直径的√2倍 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为活塞杆面积的√2倍 活塞有效作用面积比活塞杆面积大2倍 )36、为了便于排出积留在液压缸内的空气,油液最好从液压缸的( )进入和排出 最高点 最低点 C中间 D任意点 )37、可作差动连接的液压缸是( )液压缸 双作用式双活塞杆 单作用式双活塞杆 双作用式单活塞杆 单作用式单活塞杆 §14~5 )38、在液压系统中可用于安全保护的控制阀有( )。 单向阀 B、顺序阀 C、节流阀 D、溢流阀 )39、溢流阀( )。 常态下阀口是常开的 阀芯随系统压力的变化而移动 进出油口均有压力 一般连接在液压缸的回油油路上 )40、调速阀是组合阀,其组成是( )。 可调节流阀与单向阀串联 定差减压阀与可调节流阀并联 定差减压阀与可调节流阀串联 可调节流阀与单向阀并联 §14~6 )41、通常情况下,精密执行元件的进油口按有( ) 精过滤器 粗过滤器 储能器 减压阀 )42、( )属于方向控制阀 换向阀 B溢流阀 C顺序阀 D节流阀 )43、溢流阀属于( )控制阀 方向 压力 流量 速度 )44、在液压系统中,( )的出油口与油箱相通 溢流阀 减压阀 直动顺序阀 先导式顺序阀 )45、流量控制阀是用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流量,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 ) 运动速度 运动方向 是否运动 压力大小 )46、当阀口打开时,油路压力可继续升高的压力控制阀是( ) 顺序阀 减压阀 C直动溢流阀 D先导式溢流阀 )47、调速阀是由( )和减压阀串联组合而成的 溢流阀 B减压阀 C可调节流阀 D顺序阀 )48、储能器是一种( )的液压元件 储存油液 储存压力油 C过滤 D除去杂质 )49、液压系统在通常情况下,泵的吸油口一般应装有( ) 储能器 B精过滤器 C粗过滤器 D控制阀 )50、( )不是油箱的作用 散热 储存压力油 分离杂质 分离空气 §14~7 )51、为了使执行元件在任意位置停留,可采用( ) 调压回路 增压回路 减压回路 D锁紧回路 )52、调压回路所采用的主要液压元件是( ) 减压阀 节流阀 顺序阀 D溢流阀 )53、以下属于方向控制回路是( ) 调压回路 增压回路 减压回路 换向回路 )54、利用压力控制阀来调节系统或系统某一部分压力的回路称为( ) 压力控制回路 B速度控制回路 C顺序动作回路 D换向回路 )55、速度控制回路一般采用改变进入执行元件的( )来实现 压力 B流量 C功率 D动力 )56、减压回路所采用的主要元件是( ) 溢流阀 减压阀 直动顺序阀 D先导式顺序阀 )57、以下不属于压力控制回路的是( ) 调压回路 B增压回路 C减压回路 D换向回路 )58、节流调速回路主要采用的液压元件是( ) 顺序阀 节流阀 溢流阀 减压阀
第十四章
§14~2
(C )1、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是( )
A. 电动机B. 液压泵
C. 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D. 液压阀
E. )2、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属( )
F. 动力部分 B、执行部分 C、控制部分 D、辅助部分
G. )3、液压传动的特点有( )。
可与其他传动方式联用,但不易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
可以在较大的速度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C、能迅速转向、变速,传动准确D、体积小,质量小,零部件能自润滑,且维护、保养和排故方便
)4、活塞(或液压缸)的有效面积一定时,活塞(或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
液压缸中油液的压力
负载阻力的大小
进入液压缸的油液流量 D、液压泵的输出流量
)5、在静止油液中( )。
任意一点所受到的各个方向的压力不相等
油液的压力方向不一定垂直指向承压表面
油液的内部压力不能传递动力
当一处受到压力作用时,将通过油液将此压力传递到各点,且其值不变
)6、油液在管路中流动时,油液分子之间、油液与管壁摩擦所引起的是( )。
液阻 B、流量 C、压力 D、能量
)7、液压系统中液压缸属( )
动力部分
执行部分 C、控制部分 D、辅助部分
)8、液压系统中控制阀属( )
动力部分
执行部分
控制部分 D、辅助部分
)9、液压系统中油箱属( )
动力部分
执行部分
控制部分
辅助部分
)10、( )是用来控制油液流向的
单向阀
油箱
接头 D过滤器
)11、液压系统中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元件是( )
单向阀
油箱
接头
液压缸
)12、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将电动机输入的( )转换为压力能
机械能 B电能 C压力能 D热能
)13、在液压系统中,油液的自重所产生的压力( )
必须考虑 B一般可忽略 C负载大时考虑 D负载小时考虑
)14、液压系统及元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连续运转的( )成为额定压力
平均工作压力
最高工作压力
最低工作压力
随机工作压力
)15、液压缸中,活塞的运动速度( )液压缸内油液的平均流速
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大于
)16、在无分支管路中,油液作稳定流动时,流经管路不同截面时的平均流速与其截面积的大小( )关系
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
)17、在无分支管路中,油液作稳定流动时,细管路的平均流速( )粗管路的平均流速
等于
大于
小于
不大于
)18、油液在温度升高时,黏度一般( )
变小
变大
不变 D不能确定
)19、在选择液压油时,主要考虑的是液压油的( )
温度
密度 C储热能力 D黏度
)20、液压系统中,压力的大小决定于( )
流量
流速
负载
管路尺寸
§14~3
)21、外啮合齿轮泵的特点有( )。
结构紧凑,流量调节方便
价格低廉,工作可靠,自吸性能好
燥声小,输油量均匀
对油液污染不敏感,泄漏小,主要用于高压系统
)22、不能成为双向变量液压泵的是( )。
双作用式叶片泵 B、单作用式叶片泵 C、轴向柱塞泵 D、径向柱塞泵
)23、齿轮泵一般作为( )
变量泵
定量泵
高压泵
双向泵
)24、单作用式叶片泵一般为( )
变量泵 B定量泵 C高压泵 D单向泵
)25、双作用式叶片泵一般为( )
变量泵
定量泵
高压泵
双向泵
)26、柱塞泵一般可作( )
变量泵
定量泵
低压泵 D单向泵
)27、液压泵能进行吸、压油的根本原因在于( )的变化
工作压力
流量
电动机转速
密封容积
)28、通常情况下,齿轮泵一般多用于( )
低压 B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29、通常情况下,叶片泵一般多用于( )
低压
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30、通常情况下,柱塞泵一般多用于( )
低压 B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31、双作用式叶片泵旋转一周,完成( )吸油和压油
一次
两次
三次
四次
)32、对机床的辅助装置(如送料、夹紧),液压泵通常优选( )
齿轮泵
柱塞泵C 螺杆泵 D叶片泵
)33、对精度要求高的机床,液压泵通常优选( )
齿轮泵
柱塞泵
螺杆泵
叶片泵
§14~4
)34、双作用式单活塞杆液压缸( )。
活塞两个方向的作用力相等
往复运动的范围约为有效行程的3倍
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为活塞杆面积的2倍时,工作台往复运动速度相等
常用于实现机床的工作进给和快速退回
)35、作差动连接的单活塞杆液压缸,欲使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相同,必须满足( )。
活塞直径为活塞杆直径的2倍
活塞直径为活塞杆直径的√2倍
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为活塞杆面积的√2倍
活塞有效作用面积比活塞杆面积大2倍
)36、为了便于排出积留在液压缸内的空气,油液最好从液压缸的( )进入和排出
最高点
最低点 C中间 D任意点
)37、可作差动连接的液压缸是( )液压缸
双作用式双活塞杆
单作用式双活塞杆
双作用式单活塞杆
单作用式单活塞杆
§14~5
)38、在液压系统中可用于安全保护的控制阀有( )。
单向阀 B、顺序阀 C、节流阀 D、溢流阀
)39、溢流阀( )。
常态下阀口是常开的
阀芯随系统压力的变化而移动
进出油口均有压力
一般连接在液压缸的回油油路上
)40、调速阀是组合阀,其组成是( )。
可调节流阀与单向阀串联
定差减压阀与可调节流阀并联
定差减压阀与可调节流阀串联
可调节流阀与单向阀并联
§14~6
)41、通常情况下,精密执行元件的进油口按有( )
精过滤器
粗过滤器
储能器
减压阀
)42、( )属于方向控制阀
换向阀 B溢流阀 C顺序阀 D节流阀
)43、溢流阀属于( )控制阀
方向
压力
流量
速度
)44、在液压系统中,( )的出油口与油箱相通
溢流阀
减压阀
直动顺序阀
先导式顺序阀
)45、流量控制阀是用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流量,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 )
运动速度
运动方向
是否运动
压力大小
)46、当阀口打开时,油路压力可继续升高的压力控制阀是( )
顺序阀
减压阀 C直动溢流阀 D先导式溢流阀
)47、调速阀是由( )和减压阀串联组合而成的
溢流阀 B减压阀 C可调节流阀 D顺序阀
)48、储能器是一种( )的液压元件
储存油液
储存压力油 C过滤 D除去杂质
)49、液压系统在通常情况下,泵的吸油口一般应装有( )
储能器 B精过滤器 C粗过滤器 D控制阀
)50、( )不是油箱的作用
散热
储存压力油
分离杂质
分离空气
§14~7
)51、为了使执行元件在任意位置停留,可采用( )
调压回路
增压回路
减压回路 D锁紧回路
)52、调压回路所采用的主要液压元件是( )
减压阀
节流阀
顺序阀 D溢流阀
)53、以下属于方向控制回路是( )
调压回路
增压回路
减压回路
换向回路
)54、利用压力控制阀来调节系统或系统某一部分压力的回路称为( )
压力控制回路 B速度控制回路 C顺序动作回路 D换向回路
)55、速度控制回路一般采用改变进入执行元件的( )来实现
压力 B流量 C功率 D动力
)56、减压回路所采用的主要元件是( )
溢流阀
减压阀
直动顺序阀 D先导式顺序阀
)57、以下不属于压力控制回路的是( )
调压回路 B增压回路 C减压回路 D换向回路
)58、节流调速回路主要采用的液压元件是( )
顺序阀
节流阀
溢流阀
减压阀
题目解答
答案
A B C D A B C D A D A B B A B B A D C B A B A B A D A B C B A C D B A C D B C A A B A A A C B C B D D D A B B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