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9·全国Ⅱ,37)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④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20·四川省成都一中模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为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而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如图甲所示):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2)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____________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图乙中,往色谱柱中加样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在进行④操作前,应该等样品__________________,且要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端出口。(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4)某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携带者有________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20·山东烟台一中模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农田等土壤中,某生物实验小组尝试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的酶是________,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因此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2)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样液稀释10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涂布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统计活菌数目,每隔一个“时间间隔”统计一次菌落数目,最后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结果;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39、42和45。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________个。10.(2020·陕西省安康一中模拟)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效率高、治理费用低和现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土壤中含有分解石油的多种微生物,向多孔结构的污染土壤中通入空气,可使微生物的________增强,同时由于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因此还需加入适量含________元素的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加快石油污染物的降解。(2)为了得到能够分解石油的单一假单胞菌(细菌的一种),所用的培养基只能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纯化菌株常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法。(3)土壤中分解石油的微生物数量直接影响治理的效果,因此常开展计数工作。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土壤样品液进行培养,目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为__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________(填“>”“=”或“<”)活菌的实际数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20·河南洛阳一中模拟)Ⅰ.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制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腐乳制作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传统的腐乳制作和现代的腐乳生产中菌种分别来源于______________。(2)腐乳制作可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完成前期发酵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发酵: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在后期发酵操作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应用无菌技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某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技术实践,按如图所示的流程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3)该同学在材料的处理上存在两处错误,请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20·贵州省六盘水一中调研)某地的制醋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1)在酒精发酵阶段与醋酸发酵阶段需要控制的反应温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要控制发酵罐的通气条件。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是先提高酵母菌数量,之后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发酵产物。(3)醋酸发酵阶段的工艺如下: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菌密度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曲线____表示A层醋酸菌的密度变化。影响醋酸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等。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②上述过程生成的食醋还具有含量较高的乳酸,其原因是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种类的乳酸菌。④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14.(2020·内蒙乌海一中质检)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有位同学对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很感兴趣,为此做了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过程:①用天平称取加酶洗衣粉若干份,每份5g。②制作被牛奶(主要含蛋白质、脂肪)和蓝墨水[主要成分:阿拉伯树胶(植物纤维)、鞣酸与硫酸亚铁]处理过的同一布料若干份(污渍大小以滴管滴数为准)。③取2只500mL烧杯,依次编号为A、B,分别加入200mL水和一份已称好的洗衣粉,放入10℃水浴锅中,并且搅拌。④取2块被牛奶和蓝墨水处理过的布料各一份,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并用秒表记录除去污渍所需时间。然后,分别以水浴锅温度依次为20℃、30℃、40℃、50℃、60℃、70℃、80℃,重复步骤③④,记录除去污渍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不同温度下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min水温/℃1020304050607080奶渍48432812641217蓝墨水93868072686781105(1)请以温度为横坐标,酶促反应速率为纵坐标画出除去奶渍实验的大致情况图: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2)解释在同一水温下除去两种污渍时间不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________。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4)请你为上述探究实验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探究过程(①至④)隐含了科学探究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6)上述实验涉及两项对照关系,一项是针对__________的成分对照,另一项是针对____________的条件对照。这里的条件对照与一般实验空白对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020·青海省西宁一中模拟)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如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等,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1)工业生产上,胡萝卜素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取,三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生产。(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点。(3)图甲装置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通过加热处理,胡萝卜素溶解在萃取剂中后再经________得到萃取液。最后使用乙装置进行________,得到较纯净的胡萝卜素。此装置收集到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020·陕西省延安一中调研)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1)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通过凝胶色谱法可将从红细胞中分离出的血红蛋白样品进一步________,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以下操作:①实验时要对采集到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在蒸馏水和________的作用下,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③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收集到透析袋中透析,这是样品的__________,而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实验最后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________。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1.(2019·高考全国卷Ⅲ)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__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2019·全国Ⅱ,37)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④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0·四川省成都一中模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为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而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甲


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2)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____________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图乙中,往色谱柱中加样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在进行④操作前,应该等样品__________________,且要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端出口。
(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4)某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携带者有________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0·山东烟台一中模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农田等土壤中,某生物实验小组尝试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的酶是________,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因此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样液稀释10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涂布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统计活菌数目,每隔一个“时间间隔”统计一次菌落数目,最后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结果;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39、42和45。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________个。
10.(2020·陕西省安康一中模拟)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效率高、治理费用低和现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土壤中含有分解石油的多种微生物,向多孔结构的污染土壤中通入空气,可使微生物的________增强,同时由于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因此还需加入适量含________元素的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加快石油污染物的降解。
(2)为了得到能够分解石油的单一假单胞菌(细菌的一种),所用的培养基只能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纯化菌株常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法。
(3)土壤中分解石油的微生物数量直接影响治理的效果,因此常开展计数工作。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土壤样品液进行培养,目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为__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________(填“>”“=”或“<”)活菌的实际数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0·河南洛阳一中模拟)Ⅰ.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制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腐乳制作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传统的腐乳制作和现代的腐乳生产中菌种分别来源于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可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完成前期发酵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发酵: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在后期发酵操作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应用无菌技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技术实践,按如图所示的流程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3)该同学在材料的处理上存在两处错误,请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0·贵州省六盘水一中调研)某地的制醋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与醋酸发酵阶段需要控制的反应温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要控制发酵罐的通气条件。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是先提高酵母菌数量,之后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发酵产物。
(3)醋酸发酵阶段的工艺如下: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菌密度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曲线____表示A层醋酸菌的密度变化。影响醋酸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等。

②上述过程生成的食醋还具有含量较高的乳酸,其原因是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种类的乳酸菌。
④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
14.(2020·内蒙乌海一中质检)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有位同学对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很感兴趣,为此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①用天平称取加酶洗衣粉若干份,每份5g。
②制作被牛奶(主要含蛋白质、脂肪)和蓝墨水[主要成分:阿拉伯树胶(植物纤维)、鞣酸与硫酸亚铁]处理过的同一布料若干份(污渍大小以滴管滴数为准)。
③取2只500mL烧杯,依次编号为A、B,分别加入200mL水和一份已称好的洗衣粉,放入10℃水浴锅中,并且搅拌。
④取2块被牛奶和蓝墨水处理过的布料各一份,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并用秒表记录除去污渍所需时间。
然后,分别以水浴锅温度依次为20℃、30℃、40℃、50℃、60℃、70℃、80℃,重复步骤③④,记录除去污渍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不同温度下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min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奶渍 | 48 | 43 | 28 | 12 | 6 | 4 | 12 | 17 |
蓝墨水 | 93 | 86 | 80 | 72 | 68 | 67 | 81 | 105 |
(1)请以温度为横坐标,酶促反应速率为纵坐标画出除去奶渍实验的大致情况图:

(2)解释在同一水温下除去两种污渍时间不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__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4)请你为上述探究实验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探究过程(①至④)隐含了科学探究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
(6)上述实验涉及两项对照关系,一项是针对__________的成分对照,另一项是针对____________的条件对照。这里的条件对照与一般实验空白对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20·青海省西宁一中模拟)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如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等,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


(1)工业生产上,胡萝卜素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取,三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生产。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图甲装置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通过加热处理,胡萝卜素溶解在萃取剂中后再经________得到萃取液。最后使用乙装置进行________,得到较纯净的胡萝卜素。此装置收集到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0·陕西省延安一中调研)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通过凝胶色谱法可将从红细胞中分离出的血红蛋白样品进一步________,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以下操作:
①实验时要对采集到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蒸馏水和________的作用下,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③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收集到透析袋中透析,这是样品的__________,而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实验最后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________。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

1.(2019·高考全国卷Ⅲ)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__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1)W (2)乙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3)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4)①缓冲液 ②缓冲液不能降解W 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