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E-|||-胶膜-|||-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0cm10 20 40 30 50 6070 80 90 100 A、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quad)$
A、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题目解答
答案
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在人眼模型中的应用,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解题核心思路:
- 模拟过程分析:通过改变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模拟晶状体曲度变化),观察像距变化,判断成像位置异常类型。
- 成因推断:根据像变模糊的原因(像距与视网膜位置关系),结合调整物距后像清晰的现象,推断眼睛类型。
- 矫正方法:根据眼睛类型,选择对应的透镜类型(凹透镜或凸透镜)。
破题关键点:
- 凸透镜凸起增加 → 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 原像可能成在视网膜前(近视特征)。
- 蜡烛靠近透镜 → 减小物距 → 像距增大 → 像重新落在视网膜上,验证近视成因。
- 矫正方法:近视需用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像后移至视网膜。
模拟过程分析
- 初始状态:水凸透镜成像清晰,说明此时像距与视网膜位置匹配。
- 注水后变化:凸透镜凸起程度增加 → 焦距缩短 → 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 → 原像可能成在视网膜前(像距减小),导致模糊。
- 调整物距:将蜡烛靠近透镜(减小物距) →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减小 → 像距增大 → 像重新落在视网膜上。
眼睛类型判断
- 像变模糊原因:注水后像距减小,说明原像成在视网膜前 → 近视眼特征。
- 矫正方法:近视眼需用凹透镜发散入射光线,延长光线会聚路径,使像后移至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