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new chat icon top
  • icon-chaticon-chat-active搜题/提问
    new chat icon
    新建会话
  • icon-calculatoricon-calculator-active计算器
  • icon-subjecticon-subject-active学科题目
  • icon-pluginicon-plugin-active浏览器插件
  • icon-uploadicon-upload-active上传题库
  • icon-appicon-app-active手机APP
recent chat icon
历史记录
首页
/
生物
题目

【典例 1 】 科学研究发现 , 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 , 又被称为抗体酶。下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抗体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抗体酶能与各种抗原结合 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   【典例 2 】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 , 酶催化反应速率 ( 或生成物量 ) 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 , 不正确的是 (    )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可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B.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C.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D.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现有三支试管甲、乙、丙,先向三支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典例 1 】 用 α 、 β 、 γ 表示 ATP 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 A— P α ~P β ~P γ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DNA的复制 B.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C.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光反应中水的分解 【典例 2 】 下图 1 表示三磷酸核苷的结构 , 图 2 表示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图1中N表示含氮碱基,若N为鸟嘌呤,则表示G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UTP、G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直接由物质氧化获能产生的 D.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碱基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TP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B.一分子G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1个普通磷酸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D.UTP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尿嘧啶、磷酸和核糖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①和②为反应过程,③表示某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过程①是合成反应 B.反应②的能量来源可以不同 C.③表示高能磷酸键 D.抑制反应①有利于ATP合成 【典例】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    ) 。   组别 步骤   甲 乙 丙 1 2%蔗糖溶液2 mL 2%蔗糖溶液2 mL 2%蔗糖溶液2 mL 2 蒸馏水1 mL 酵母提取液1 mL 稀释唾液1 mL 3 37 ℃恒温水浴,保温10 min 4 斐林试剂1 mL 斐林试剂1 mL 斐林试剂1 mL 5 50~65 ℃温水中加热2 min 实验结果 蓝色 砖红色 蓝色   A.甲、丙两组对照说明唾液中不含酶,没有催化作用 B.甲、乙两组对照不足以说明酵母提取液中含有蔗糖酶 C.根据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根据三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在高温和过酸条件下失活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只是酶的种类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C.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都是自变量D.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猪笼草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分泌某种物质消化虫体。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研究者设计了如表实验,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试管 编号 实验步骤 1 2 mL水+蛋白液 35 ℃水浴中保 温一段时间 加适量双 缩脲试剂 2 2 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 3 2 mL水+蛋白块 35 ℃水浴中 保温一段时间 加等量蒸 馏水 4 2 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 A.试管1和2中溶液呈紫色 B.试管3和4中蛋白块消失 C.只有试管2中溶液呈紫色 D.只有试管4中蛋白质被分解 1.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pH变化不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叶肉细胞中ATP的产生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D.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都是相同的 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分子的ATP由1个腺嘌呤、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的3个磷酸基团通过磷酸键相连接 C.吸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D.细胞中的ATP易于生成,难于水解 3.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P在叶肉细胞中不能大量储存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C.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的原料 D.无氧呼吸时能产生少量的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4.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探究中,设计思路最合理的是(  )。 A.利用H2O2溶液作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肝脏研磨液催化H2O2的分解探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探究酶的专一性 D.利用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 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不存在同一种酶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6.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H2O2分解释放的O2与愈创木酚反应生成茶褐色产物,O2产生越多,溶液颜色越深。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运用比色法,测定了5min内茶褐色产物量的变化,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先将过氧化氢酶和反应物分别加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B.依据0~1min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 C.pH为5~8缓冲液的处理组,反应结束时的产物相对量是不同的 D.在pH为3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1.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一磷酸腺苷)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能荷=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中只有ATP和ADP之间可相互转化B.AMP可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C.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能荷较高D.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能荷数值小于1 2.磷酸肌酸主要储存于动物和人的肌细胞中,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磷酸肌酸(C~P)+ADP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TP+肌酸(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耦联 C.肌肉收缩时,在磷酸肌酸的作用下,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可推测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 3.下图1表示pH对人体肠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催化效率的影响;图2用来描述酶的作用机理,其中A代表底物,B代表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图1的曲线Ⅱ可能表示人体胃蛋白酶的催化效率 B.图1表明各种酶对pH的适应范围很广 C.若发生反应,图2中B具有专一性 D.图2中A和B可分别表示淀粉和蛋白酶 4.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抗原结合部位 底物结合部位 药物分子前体-|||-有活性的-|||-物分子-|||-抗体结构域 抗体酶结构域A.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 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典例 1 】 科学研究发现 , 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 , 又被称为抗体酶。下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抗体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抗体酶能与各种抗原结合

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


  【典例 2 】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 , 酶催化反应速率 ( 或生成物量 ) 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 , 不正确的是 (    ) 。

A.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可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

B.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

C.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D.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现有三支试管甲、乙、丙,先向三支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典例 1 】 用 α 、 β 、 γ 表示 ATP 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 A— P α ~P β ~P γ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DNA的复制

B.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C.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光反应中水的分解


【典例 2 】 下图 1 表示三磷酸核苷的结构 , 图 2 表示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图1中N表示含氮碱基,若N为鸟嘌呤,则表示G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UTP、G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直接由物质氧化获能产生的

D.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


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碱基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P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B.一分子G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1个普通磷酸键

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

D.UTP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尿嘧啶、磷酸和核糖


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①和②为反应过程,③表示某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合成反应

B.反应②的能量来源可以不同

C.③表示高能磷酸键

D.抑制反应①有利于ATP合成


【典例】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    ) 。

  组别

步骤  

甲

乙

丙

1

2%蔗糖溶液2 mL

2%蔗糖溶液2 mL

2%蔗糖溶液2 mL

2

蒸馏水1 mL

酵母提取液1 mL

稀释唾液1 mL

3

37 ℃恒温水浴,保温10 min

4

斐林试剂1 mL

斐林试剂1 mL

斐林试剂1 mL

5

50~65 ℃温水中加热2 min

实验结果

蓝色

砖红色

蓝色

  A.甲、丙两组对照说明唾液中不含酶,没有催化作用

B.甲、乙两组对照不足以说明酵母提取液中含有蔗糖酶

C.根据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根据三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在高温和过酸条件下失活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只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

C.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都是自变量

D.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猪笼草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分泌某种物质消化虫体。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研究者设计了如表实验,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试管

编号

实验步骤

1

2 mL水+蛋白液

35 ℃水浴中保

温一段时间

加适量双

缩脲试剂

2

2 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

3

2 mL水+蛋白块

35 ℃水浴中

保温一段时间

加等量蒸

馏水

4

2 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

A.试管1和2中溶液呈紫色

B.试管3和4中蛋白块消失

C.只有试管2中溶液呈紫色

D.只有试管4中蛋白质被分解


1.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pH变化不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

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C.叶肉细胞中ATP的产生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

D.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都是相同的


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分子的ATP由1个腺嘌呤、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的3个磷酸基团通过磷酸键相连接

C.吸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D.细胞中的ATP易于生成,难于水解


3.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P在叶肉细胞中不能大量储存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C.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的原料

D.无氧呼吸时能产生少量的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4.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探究中,设计思路最合理的是(  )。

A.利用H2O2溶液作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肝脏研磨液催化H2O2的分解探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探究酶的专一性

D.利用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


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不存在同一种酶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6.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H2O2分解释放的O2与愈创木酚反应生成茶褐色产物,O2产生越多,溶液颜色越深。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运用比色法,测定了5min内茶褐色产物量的变化,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过氧化氢酶和反应物分别加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B.依据0~1min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

C.pH为5~8缓冲液的处理组,反应结束时的产物相对量是不同的

D.在pH为3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1.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一磷酸腺苷)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能荷=。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只有ATP和ADP之间可相互转化

B.AMP可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C.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能荷较高

D.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能荷数值小于1


2.磷酸肌酸主要储存于动物和人的肌细胞中,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磷酸肌酸(C~P)+ADPATP+肌酸(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耦联

C.肌肉收缩时,在磷酸肌酸的作用下,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可推测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


3.下图1表示pH对人体肠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催化效率的影响;图2用来描述酶的作用机理,其中A代表底物,B代表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的曲线Ⅱ可能表示人体胃蛋白酶的催化效率

B.图1表明各种酶对pH的适应范围很广

C.若发生反应,图2中B具有专一性

D.图2中A和B可分别表示淀粉和蛋白酶


4.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

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功能上既具有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答案】B


【解析】酶量增加时,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底物量一定时,酶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最大生成物量所需反应时间变短,B正确;在底物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图③可以表示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C错误;在底物量一定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D正确。

【答案】C


【解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的酶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而化学本质为RNA的酶的合成则不需要核糖体,有些酶是分泌蛋白,有些酶是胞内蛋白,其中胞内蛋白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A错误;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因此pH较低时酶的活性不一定会降低,有些酶的活性反而可能会升高,如胃蛋白酶,B错误;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较无机催化剂显著,体现出酶的高效性,但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C错误;呼吸作用是生命的特征之一,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这些酶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如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D正确。

【答案】D


【解析】分析实验中甲、乙试管可知,二者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甲加入的是唾液淀粉酶,乙加入的是蔗糖酶,二者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分析实验中甲、丙试管可知,二者的自变量是温度,甲是37℃,丙是煮沸10min,二者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B正确;在37℃的环境中,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实验结果是甲出现砖红色沉淀,乙、丙不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答案】D


【解析】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因此可用于DNA的转录,不能用于DNA的复制,A错误、B正确;AT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但不能用于光合作用,且叶绿体光反应中水的分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错误。

【答案】B


【解析】图1中N表示含氮碱基,若N为A,则表示ATP;若N为G,则表示GTP;若N为U,则表示UTP。由图2可知,UTP和G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不是由物质氧化获能产生的,而是由ATP将高能磷酸基转移给UDP或GDP,进而生成的。

【答案】C


【解析】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少数由GTP、CTP和UTP提供能量,A错误;GTP结构与ATP相似,故一分子G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1个普通磷酸键,B正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正确;UTP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尿嘧啶、磷酸和核糖,D正确。

【答案】A


【解析】过程①是ATP的水解反应,A错误;反应②的能量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正确;③表示普通磷酸键,C错误;ATP和ADP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中,抑制ATP的水解(反应①)不利于ATP的合成,D错误。

【答案】B


 【解析】甲、丙两组对照说明唾液中不含有蔗糖酶,而不是不含酶,A错误;甲、乙两组对照不足以说明酵母提取液中含有蔗糖酶,可以设置一组添加蔗糖酶的对照实验,B正确;只根据丙组的实验不能得出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错误;实验中没有涉及高温和过酸的条件,得不出选项结论,D错误。

【答案】B


【解析】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由于温度升高,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B错误;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应该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

【答案】C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试管1中含有蛋白液,试管2中含有2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分泌物中有蛋白酶把蛋白液中的蛋白质分解,但是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试管1和2中都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溶液呈紫色,A正确。试管3中添加物为2mL水+蛋白块,蛋白质不能被分解,蛋白块不消失;试管4添加物为2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由于分泌物中有蛋白酶把蛋白块水解掉,故试管4中蛋白块消失,B错误。试管1中蛋白液中的蛋白质未被蛋白酶分解,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溶液也呈紫色,C错误。试管2和4中的蛋白质都会被分解,D错误。

【答案】A


【解析】人体内环境pH变化会影响酶活性,A错误;有些酶的本质是RNA,则酶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都由C、H、O、N、P组成,B正确;叶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时不产生O2,C错误;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可能是光能,也可能是化学能,D错误。

【答案】B


【解析】一分子的ATP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ATP的3个磷酸基团通过磷酸键相连接,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正确;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易于消耗,在消耗后可迅速合成,D错误。

【答案】B


【解析】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率很快,A正确;植物叶肉细胞吸收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转录的原料之一,C错误;无氧呼吸时能产生少量的ATP,也能生成[H],D错误。

【答案】A


【解析】温度会影响H2O2的分解,H2O2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利用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分别催化H2O2的分解可以探究酶的高效性,该实验只能探究酶的催化性,B错误;利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可以探究酶的专一性,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可用来探究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不适合用来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D错误。

【答案】C


【解析】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A错误;酶的作用实质为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B正确;导致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正确;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答案】A


【解析】该题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先将底物和酶达到环境所处的pH,再将相同pH条件下的酶和底物混合,A正确;依据0~1min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斜率越大,酶活性越高,B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的量为无关变量,各组要相同,pH为5~8缓冲液的处理组,最终产物相对量是相同的,C错误;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D正确。

【答案】C


【解析】细胞中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TP、ADP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错误。AMP由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一个磷酸组成,可作为合成RNA分子的原料,B错误。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升高,细胞的能荷升高,但人体红细胞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不消耗ATP,C错误。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可知,当细胞内所有腺苷(酸)充分磷酸化为ATP时,能荷数值为1;当细胞内所有腺苷(酸)去磷酸化为AMP时,能荷值为0,据此推测能荷数值的变动范围在0~1之间。因此,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能荷数值小于1,D正确。

【答案】D


【解析】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错误;据题干磷酸肌酸(C~P)+ADPATP+肌酸(C),故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耦联,B正确;肌肉收缩时,磷酸肌酸可转化为ATP,故可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D正确。

【答案】A


【解析】人体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在2左右,图1的曲线Ⅰ可能表示人体胃蛋白酶的催化效率,A错误;图1表明各种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且各种酶对pH的适应范围不广,不同的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不同,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仅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C正确;图2中A和B分别表示底物和相应催化该底物反应的酶,如A和B可分别表示淀粉和淀粉酶或蛋白质和蛋白酶(不能分别表示淀粉和蛋白酶)等,D错误。

【答案】C


【解析】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由于高温条件下,H2O2也会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以H2O2为实验对象,该装置不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酶促反应在酶与底物接触时开始,其速率可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C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若将装置中的H2O2溶液设置成不同pH的溶液,该装置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答案】C

相关问题

  • 受精卵完成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A. 透明带消失 B. 合体滋养层细胞形成 C. 有足够的孕酮 D. 雌激素分泌应充足 E. 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

  • (1分)脂肪酸合成所需的乙酰CoA由 A. 胞浆直接提供 B. 线粒体直接提供 C. 线粒体合成,以乙酰CoA的形式转运到胞浆 D. 线粒体合成苹果酸,以苹果酸形式转运到胞浆 E. 线粒体合成柠檬酸,以柠檬酸形式转运到胞浆纠错得分: 0

  • 母乳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值为 A. 6:1B. 5:1C. 7:1D. 4:1E. 8:1

  • B1细胞常识别TD-Ag,B2细胞则常识别TI-Ag。()A. 正确B. 错误

  • 下列氨基酸中含有苯环的必需氨基酸是· A. 谷氨酸·B. 组氨酸·C. 酪氨酸·D. 精氨酸·E. 苯丙氨酸

  • (2分)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体细胞中的DNA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B. 同种个体之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 C. 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 碱基配对规律和DNA双螺旋结构是DNA复制的分子基础 E. 转录时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 乙酰CoA从线粒体进入细胞液的过程称为 A.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B. γ谷氨酰循环C. ACPD. CoriS循环E. 嘌呤核苷酸循环

  • 青春期生长突增是青少年快速增长到接近成人高度的一个阶段,它通常是青春期的标志。() A. 正确B. 错误

  • 34.判断题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A 对B 错

  • 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除了H₂O和CO₂外,还产生一些不能继续被分解利用的物质是A、含磷化合物B、含氯化合物C、活性肽D、含氮化合物E、灰分

  • [单选] 免疫球蛋白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 . L链B . H链C . 二硫键数目D . 单体数E . 分子量大小

  • 6.(2 分)下列关于维生素 D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代谢产物调节钙磷代谢B. 转化成胆汁酸排出体外C. 代谢产物可与核受体结合D. 作为辅酶参与糖有氧氧化E. 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

  • α-酮酸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有( )A. 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B. 转变成糖和脂肪C. 氧化生成 CO_(2) 和水D. 合成必需氨基酸E. 合成尿素

  • 2017U2-146 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提呈抗原的免疫细胞是A、B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T淋巴细胞

  • [单选] 全酶是指()。A . 结构完整无缺的酶B .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结合物C . 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D . 酶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 (1 分)氨基酸的等电点是指 A. 溶液 pH 值 7.0 B. 氨基酸羧基和氨基均质子化时的溶液 pH 值 C. 氨基酸水溶液本身的 pH 值 D. 氨基酸净电荷等于零时的溶液 pH 值 E. 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团均呈解离状态时的溶液 pH 值参考

  • Ig的两条重链可以同类,两条轻链可以同型或异型。( )

  • CD40L表达于B细胞,CD40表达于T细胞,构成B细胞活化的笫二信号。( )

  • (2 分)在生理 pH 值时,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包括有 A. 谷氨酸 B. 精氨酸 C. 天冬氨酸 D. 赖氨酸 E. 甘氨酸参考

  • 三角肌分几束?() A. 2B. 1C. 3D. 4

上一页下一页
logo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大观公园路10号3N2
关于
  • 隐私政策
  • 服务协议
  • 权限详情
学科
  • 医学
  • 政治学
  • 管理
  • 计算机
  • 教育
  • 数学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010-82893100
  • 公司邮箱: daxuesoutijiang@163.com
  • qt

©2023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2997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