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符合急救与防护“四先四后”原则的是A. 先抢后救B. 先轻后重C. 先缓后急D. 先病后伤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流行性腮腺炎应隔离至()。A . 体温恢复正常B . 腮肿完全消退C . 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D . 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9天E . 发病后3周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 )。A. 性情的改变B. 持续性头痛C. 喷射性呕吐D. 脑膜刺激征明显E. 反复惊厥
胎盘合成的激素不包括( )。A. 雌三醇B. 孕酮C. 胎盘生乳素D. 肾上腺皮质激素E.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肺结核患者常用的杀菌剂不包括( )A. 异烟肼B. 利福平C. 链霉素D. 吡嗪酰胺E. 卡那霉素
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是() A. 探通泪道B. 泪囊鼻腔吻合术C. 泪囊切开D. 泪囊摘除E. 冲洗泪道
对称S型的量效曲线应为()A. 纵坐标为效应,横坐标为剂量B. 纵坐标为剂量,横坐标为效应C. 纵坐标为效应,横坐标为对数剂量D. 纵坐标为对数剂量,横坐标为效应E. 纵坐标为对数剂量,横坐标为对数效应
2003U1-108 胎头于临产后迟迟不入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A. 髂棘间径B. 髂嵴间径C. 骶耻外径D. 坐骨棘间径E. 对角径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关于妊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妊娠38~42周分娩为足月产B .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为胎盘早剥C . 妊娠28~37周分娩为早产D . 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者为早期流产E .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为习惯性流产
[单选题]A2题型:患者女,29岁。孕10周,突发下腹阵发性疼痛伴阴道大量出血,呈贫血貌。检查:宫口已开,有组织堵塞,子宫较孕周略小。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 侧卧位B. 输血者让患者家属去取血C. 术后测量生命体征,每天2次D. 通知医生来后再进行抢救E. 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热门问题
“升”是指药物具有上升、升提的作用,主要治疗哪种病势的疾病()A. 向上B. 向下C. 向内D. 向外E. 居中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为()A. 洪脉B. 丝脉C. 交替脉D. 水冲脉E. 间歇脉
临床最常用的贫血分类方法是()A. 按形态分类B. 按病因分类C. 按程度分类D. 按缺乏元素分类E. 按病程分类
预检分诊的主要功能是()A. 疾病诊断B. 初步治疗C. 进行患者分级与安排就诊D. 急救处理E. 输液
由于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的纵横交叉、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其固定的络属关系,循行流注的规律,将人体的脏腑器官有机地联结起来,体现了经络的哪种生理功能()A. 联络脏腑,沟通表里B.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C.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D. 感应传导,调节功能E. 预防疾病,诊断疾病
有关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首选()A. 乙醚刺激阴道黏膜B. 按摩子宫并应用宫缩剂C. 宫腔填塞D. 切除子宫E. 双侧髂内动脉结扎
梅毒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 青霉素B. 克林霉素C. 红霉素D. 阿奇霉素E. 头孢曲松
猩红热的发病高峰在()A. 秋冬季B. 春秋季C. 夏末初秋D. 冬春季E. 秋季
需要烊化的药物有()A. 人参B. 胖大海C. 三七粉D. 阿胶E. 鹿茸
不属于危重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内容的是()A. 洗脸B. 梳头发C. 下肢锻炼D. 穿衣服E. 进食活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的导管内出现血液,反搏波形消失,应首先考虑()A. 主动脉破裂B. 败血症C. 气囊破裂D. 下肢血栓形成E. 猝死
提高肝癌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是()A. 放射治疗+综合治疗B. 早期手术切除+综合治疗C. 化学治疗+中医药治疗D. 靶向治疗E.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川崎病发生猝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心肌炎B. 脑炎C. 心包炎D. 冠状动脉瘤破裂E. 心内膜炎
“中药经产地初步加工后形成的原料药材”是指()A. 方剂B. 中药饮片C. 中药D. 中药材E. 中成药
[单选题]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出现症状的时间A. 可在10分钟至1小时内B. 可在10分钟至2小时内C. 可在10分钟至3小时内D. 可在10分钟至4小时内。E. ,可在10分钟至5小时内
以下不适合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是()A. 体外循环术中B. 高热C. 颅脑损伤D. 年老体弱者E. 脑出血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什么作用()A. 毒副B. 普遍性C. 选择性D. 有益E. 补益
阴液大量耗损而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是()A. 气虚证B. 阳虚证C. 血虚证D. 亡阴证E. 亡阳证
子宫非妊娠时厚度约( )A. 1cmB. 2cmC. 2.5cmD. 3cmE. 3.5cm
383,儿童尿渗透压接近成人水平的年龄() A. 1岁以后B. 2岁以后C. 3岁以后D. 4岁以后E. 5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