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判断题)张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乘载15人(核载35人),行驶途中察觉制动装置有异常但未处理,行至某转弯临崖路段因制动失灵坠入海中,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张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Y: 正确N: 错误
(判断题) 张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乘载15人(核载35人),行驶途中察觉制动装置有异常但未处理,行至某转弯临崖路段因制动失灵坠入海中,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张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Y: 正确 N: 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我们来逐步分析这道判断题:
题目描述:
- 张某驾驶一辆大客车,核载35人,实际载客15人(未超载)。
- 行驶途中,张某已经察觉制动装置有异常,但未进行处理。
- 后来车辆行至转弯临崖路段时,因制动失灵导致车辆坠海。
- 事故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
- 问题是:张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判断此说法是否正确。
我们来逐步分析:
1. **车辆状况**:
- 制动装置有异常,属于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问题。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 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 张某在行驶中已经察觉制动装置异常,说明他意识到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但未及时停车检修或停止驾驶,继续行驶,属于明知车辆有故障仍驾驶的行为。
2. **事故原因分析**:
-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制动失灵”,而制动失灵是由于之前已察觉的“制动装置异常”未处理所导致。
- 因此,事故与车辆的安全隐患有直接因果关系。
- 张某作为驾驶员,有责任确保车辆处于安全状态,特别是在发现异常后必须采取措施。
3. **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行为?**
- 载客15人,核载35人,未超载,不构成超载违法。
- 题干未提及其他违法行为(如超速、酒驾等)。
- 因此,主要违法行为应聚焦在“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这一点上。
4. **“主要违法行为”的判断**:
- 事故的根源是制动装置异常未处理,导致制动失灵。
- 张某在明知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仍继续驾驶,符合“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 且该行为直接导致了严重后果,因此可以认定为“主要违法行为”。
结论:
张某的主要违法行为确实是“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答案:Y(正确)
\boxed{Y}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机动车安全驾驶规定的理解,以及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违法行为的能力。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法律依据: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驾驶人不得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 锁定关键行为:张某在发现制动装置异常后未及时处理,继续驾驶,导致严重后果。
- 因果关系判断:制动失灵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未处理的制动异常是根本诱因,二者存在直接关联。
破题关键点:
- 车辆安全隐患的认定:制动装置异常属于明显安全隐患。
- 驾驶员的主观过错:张某明知车辆存在故障仍继续行驶,属于明知故犯。
- 排除其他违法行为:未超载且无其他违规行为,违法行为唯一性明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
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行为分析:
- 发现隐患未处理:张某在行驶途中已察觉制动装置异常,但未采取停车检修或停止驾驶的措施。
- 继续危险驾驶:明知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仍继续行驶,最终因制动失灵导致重大交通事故。
- 后果严重性:事故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充分说明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
因果关系:
- 直接原因:制动失灵导致车辆失控坠海。
- 根本原因:未处理的制动装置异常是制动失灵的直接诱因。
- 法律评价: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安全驾驶义务,且与事故后果存在必然联系,属于主要违法行为。
排除干扰项:
- 未超载:实际载客15人,未超过核载35人,排除超载违法。
- 无其他违规:题目未提及超速、酒驾等其他违法行为,无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