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对管壳式换热器来说,两种工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何种工质走管内,何种工质走管外?(1) 清洁的和不清洁的工质(2)腐蚀性大与小的工质(3)高温与低温的工质
对管壳式换热器来说,两种工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何种工质走管内,何种工质走管外?
(1) 清洁的和不清洁的工质(2)腐蚀性大与小的工质(3)高温与低温的工质
题目解答
答案
(1)不清洁流体应在管内,因为壳侧清洗比较困难,而管内可以拆开端盖进行清洗;
(2)腐蚀性大的流体走管内,因为更换管束的代价比更换壳体要低,且如将腐蚀性大的流体走壳程,被腐蚀的不仅是壳体,还有管子外侧。
(3)温度低的流体置于壳侧,这样可以减小换热器的散热损失。
解析
本题考查管壳式换热器中工质流动路径的合理选择,需根据工质的不同特性(清洁度、腐蚀性、温度)判断其应走管内还是管外。解题核心在于理解维护便利性、设备成本、热损失控制三个关键因素:
- 清洁度:管内可通过拆开端盖清洗,壳侧清洗困难;
- 腐蚀性:管束更换成本低于壳体,且管外腐蚀影响更大;
- 温度:低温流体走壳侧可减少换热器散热损失。
第(1)题
关键点:不清洁流体需定期清洗,管内清洗更方便。
- 管内优势:可通过拆开端盖直接清洗,操作简单。
- 壳侧劣势:清洗需拆卸所有外部管路,成本高、耗时长。
结论:不清洁流体走管内。
第(2)题
关键点:腐蚀性大的流体对设备的破坏更严重,需降低更换成本。
- 管束更换:若腐蚀性流体走管内,仅需更换被腐蚀的管束。
- 壳体与管外腐蚀:若走壳侧,壳体和管外侧均可能被腐蚀,成本更高。
结论:腐蚀性大流体走管内。
第(3)题
关键点:减少换热器向环境的散热损失。
- 低温流体在壳侧:壳侧表面积大,低温流体可减少与环境的热交换。
- 高温流体在管内:管内更易加装保温层,进一步降低热损失。
结论:低温流体走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