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write-homewrite-home-active首页
  • icon-chaticon-chat-activeAI 智能助手
  • icon-pluginicon-plugin-active浏览器插件
  • icon-subjecticon-subject-active学科题目
  • icon-uploadicon-upload-active上传题库
  • icon-appicon-app-active手机APP
首页
/
教育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1日开始的这个周末,很多年轻人走进考场,参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为290万人,2020年达到341万人。考研热连年升温,弃考率也居高不下,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 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虽然今年报考人数为341万,但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可能只有七八成。之所以这样,是不少人当初报名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甚至,在录取阶段也存在这种现象。近期湖南大学发布公告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就曾引起舆论关注。 概而言之,当前的考研热有着诸多不理性成分。它是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学生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盲目报考,导致考研报考人数井喷。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如今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考研主力军,其考研率超过60%,部分院校甚至高达70%、80%。而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本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了将更高的考研率作为招生的“金字招牌”,以及提高就业率(考上研究生人数也作为已经就业人数),在这些学校考研也演变为应试教育。学校如同“高四”一样,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非考研科目课程教学被边缘化。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并不完整,即便能考上研究生,他们的学术素养也令研究生招生单位担忧。 针对火爆的考研场面,有专业人士建议,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2018年我国的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只有1.96人,而美国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人以上,英国为8人以上,加拿大为7人左右,韩国是介于6人到7人之间。尽管我国研究生扩招还有很大空间,但如果扩招是迎合“应试考研”和“学历情结”,那无益于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反而会导致研究生进一步贬值,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国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制度,完善研究生推免制度,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生申请—审核录取制度,以破除“应试考研”。同时,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需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推进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的能力。在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下,学生考研才能以提升能力为主线进行规划,而学校办学也才能摆脱学历导向,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摘编自《环球时报》熊丙奇《“考研热”的冷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随着考研热的连年升温,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B.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今年考生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将只有七八成。C.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意识,是考研报考人数井喷的重要原因。D.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能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文章在论证中,从揭示现象、分析原因、到指出危害、解决方法逐层展开,逻辑严密,立论深入,说服力强。B.文章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当前考研热的盲目与诸多不理性表现,从而应当适当“降温”。C.文章在分析考研主力军构成时,对相关院校不恰当的办学定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与担忧。D.文章在论证问题解决时,主要从“外”“内”两方面展开,指出既要参考借鉴国外经验,又要改革完善内部制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弃考率高,是因为不少人当初报考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B.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因素导致了当前考研热中诸多不理性。C.由于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因而我国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应对火爆的考研现状。D.要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局面,需要建立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能力的评价体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1日开始的这个周末,很多年轻人走进考场,参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为290万人,2020年达到341万人。考研热连年升温,弃考率也居高不下,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
      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虽然今年报考人数为341万,但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可能只有七八成。之所以这样,是不少人当初报名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甚至,在录取阶段也存在这种现象。近期湖南大学发布公告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就曾引起舆论关注。
      概而言之,当前的考研热有着诸多不理性成分。它是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学生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盲目报考,导致考研报考人数井喷。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如今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考研主力军,其考研率超过60%,部分院校甚至高达70%、80%。而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本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了将更高的考研率作为招生的“金字招牌”,以及提高就业率(考上研究生人数也作为已经就业人数),在这些学校考研也演变为应试教育。学校如同“高四”一样,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非考研科目课程教学被边缘化。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并不完整,即便能考上研究生,他们的学术素养也令研究生招生单位担忧。
      针对火爆的考研场面,有专业人士建议,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2018年我国的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只有1.96人,而美国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人以上,英国为8人以上,加拿大为7人左右,韩国是介于6人到7人之间。尽管我国研究生扩招还有很大空间,但如果扩招是迎合“应试考研”和“学历情结”,那无益于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反而会导致研究生进一步贬值,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国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制度,完善研究生推免制度,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生申请—审核录取制度,以破除“应试考研”。同时,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需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推进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的能力。在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下,学生考研才能以提升能力为主线进行规划,而学校办学也才能摆脱学历导向,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环球时报》熊丙奇《“考研热”的冷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随着考研热的连年升温,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
B.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今年考生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将只有七八成。
C.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意识,是考研报考人数井喷的重要原因。
D.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能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文章在论证中,从揭示现象、分析原因、到指出危害、解决方法逐层展开,逻辑严密,立论深入,说服力强。
B.文章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当前考研热的盲目与诸多不理性表现,从而应当适当“降温”。
C.文章在分析考研主力军构成时,对相关院校不恰当的办学定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与担忧。
D.文章在论证问题解决时,主要从“外”“内”两方面展开,指出既要参考借鉴国外经验,又要改革完善内部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弃考率高,是因为不少人当初报考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
B.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因素导致了当前考研热中诸多不理性。
C.由于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因而我国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应对火爆的考研现状。
D.要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局面,需要建立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能力的评价体系。

题目解答

答案

(1)A.“随着考研热的连年升温,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考研热连年升温,弃考率也居高不下,研究生学历含金星饱受争议”,“考研热的连年升温,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与“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B.“今年考生最终完戌全部考试的将只有七八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但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可能只有七八成”,选项漏掉了“可能”一词。
D.“实际上并不能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实际上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入的竞争力”,“不利于”不等于“不能”。
故选C。
(2)B.“从而应当适当‘降温’”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针对火爆的考研场面,有专业人士建议,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我国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制度,完善研究生推免制度,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生申请、审核录取制度,以破除‘应试考研’”,针对考研热应该思考解决办法,而并不是“降温”。
故选B。
(3)C.“由于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错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应对火爆的考研现状的措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并不是因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
故选C。

答案:
(1)C
(2)B
(3)C

相关问题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A. 家庭经济因素B. 特殊群体因素C.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D. 突发状况因素E. 学生消费因素F. 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

  • 计算就业率时,就业毕业生数包括签约人数、升学人数、自主创业人数和出国出境留学人数。()A. 对B. 错

  •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A. 正确B. 错误

  • 合格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仅是以评促建,不涉及其他方面。()A. 对B. 错

  • 评估中“立德树人”的体现包括()。A. 教师评聘以科研成果为主B. 三全育人体系建设C. 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积极性D. 办学方向符合国家要求E.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

  • 判断题(共10题,10.0分)43. (1.0分)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考察中,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评价不需要抽查原始凭证。()

  • 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 )A. 对B. 错

  • 学校有三届本科毕业生且当年未被限制招生,就一定能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A. 对B. 错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央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健全题开始义教育基地的认定、保护、管理制度,制定(),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管理、利用的指导和监督。A.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利用规划B.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规范规划C.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行维护规划D.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利用规划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央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认定、保护、管理制度,制定(),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管理、利用的指导和监督。A.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利用规划B.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规范规C.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行维护规划D.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利用规划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考察中,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评价不需要关注设备是否在用。()A. 对B. 错

  • 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 ),有着重要的作用。A. 言行举止B. 音容笑貌C. 形象气质

  • 在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中要求()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A. 55%B. 50%C. 45%D. 40%

  •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指标中要求学校搭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及文化活动的平台,学生参与面要()。A. 根据学校情况而定B. 适中C. 窄D. 广

  • 上世纪40年代,莒南县莲子坡小学教师张建华,创造了边干活边学习、把农民学员的教室搬到田间地头的教学模式,被山东省全省推广。也就是著名的“庄户学”。A. 正确B. 错误

  • 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因与爱国主义教育关联性不大,可以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A. 正确B. 错误

  • 评价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时,不需要考察二级教学单位及专业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数量及比例情况。( )A. 对B. 错

  •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中没有对办学思路和与领导能力的考察。()A. 对B. 错

  • 结业学生离校后()年内可重修考试,经考试合格者,可向提出换发毕业证书申请。A. 3年B. 2年C. 5年D. 4年员会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教育部滇西片区六大精准帮扶项目之一。()A. 对B. 错

上一页下一页
logo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揽月路8号135、136、137、138房
关于
  • 隐私政策
  • 服务协议
  • 权限详情
学科
  • 医学
  • 政治学
  • 管理
  • 计算机
  • 教育
  • 数学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010-82893100
  • 公司邮箱: daxuesoutijiang@163.com
  • qt

©2023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2997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