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操作A称取2.0 g 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需要480 mL 0.2 mol·L-1 CuSO4溶液将16.0 g CuSO4·5H2O溶于蒸馏水,再配成500 mL 溶液C证明CH3COOH的酸性强于HClO用pH计分别测量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D验证Mg(OH)2和Fe(OH)3的Ksp大小 取2 mL 2.0 mol·L-1 NaOH溶液,先滴3滴1。0 mol·L-1 MgCl2溶液,再滴3滴1.0 mol·L-1 FeCl3溶液C [A项,NaOH易潮解,应用小烧杯称量,错误;B项,应称取0。5 L×0。2 mol·L-1×250 g·mol-1=25。0 g,错误;D项,NaOH过量,不能确定Mg(OH)2转化为Fe(OH)3,错误。]考点3 化学实验安全与试剂保存知识梳理1.化学实验安全(1)指出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名称考点3 考点3 考点3爆炸品 易燃固体 氧化剂考点3 考点3剧毒品 腐蚀品(2)化学实验中常见事故的处理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沙子覆盖腐蚀性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醋酸)冲洗,后用水冲洗腐蚀性酸(或碱)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腐蚀性酸、碱溅到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后就医。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生蛋清或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尽量回收,然后在桌子或地上撒上硫粉(3)常见操作的安全问题①加热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结束时不能先停止加热,应先将导管移出,以免倒吸。②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③涉及H2或CO的性质验证的综合实验装置需加热时,应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④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暴沸.⑤液体加热时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⑥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⑦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⑧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4)两类安全装置①防污染尾气处理装置考点3燃烧式 吸收式 收集式a b c②防堵塞装置防止堵塞导管,或使液体顺利流入,或使内外压强相等.考点3液封平衡式 恒压式 防阻式Ⅰ 防阻式Ⅱa b c d2.化学试剂的保存(1)试剂瓶的选择考点3(2)试剂保存的“六注意"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②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放在棕色瓶中,放置于阴凉处.如AgNO3溶液、浓硝酸等.④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⑤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⑥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命题点1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称取2.0 g 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需要480 mL 0.2 mol·L-1 CuSO4溶液
将16.0 g CuSO4·5H2O溶于蒸馏水,再配成500 mL 溶液
C
证明CH3COOH的酸性强于HClO
用pH计分别测量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D
验证Mg(OH)2和Fe(OH)3的Ksp大小
取2 mL 2.0 mol·L-1 NaOH溶液,先滴3滴1。0 mol·L-1 MgCl2溶液,再滴3滴1.0 mol·L-1 FeCl3溶液
C [A项,NaOH易潮解,应用小烧杯称量,错误;B项,应称取0。5 L×0。2 mol·L-1×250 g·mol-1=25。0 g,错误;D项,NaOH过量,不能确定Mg(OH)2转化为Fe(OH)3,错误。]
化学实验安全与试剂保存
知识梳理
1.化学实验安全
(1)指出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名称
爆炸品 易燃固体 氧化剂
剧毒品 腐蚀品
(2)化学实验中常见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沙子覆盖
腐蚀性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醋酸)冲洗,后用水冲洗
腐蚀性酸(或碱)沾到皮肤上
用水冲洗,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腐蚀性酸、碱溅到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后就医。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生蛋清或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尽量回收,然后在桌子或地上撒上硫粉
(3)常见操作的安全问题
①加热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结束时不能先停止加热,应先将导管移出,以免倒吸。
②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③涉及H2或CO的性质验证的综合实验装置需加热时,应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④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暴沸.
⑤液体加热时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⑥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⑦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⑧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4)两类安全装置
①防污染尾气处理装置
燃烧式 吸收式 收集式
a b c
②防堵塞装置
防止堵塞导管,或使液体顺利流入,或使内外压强相等.
液封平衡式 恒压式 防阻式Ⅰ 防阻式Ⅱ
a b c d
2.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瓶的选择
(2)试剂保存的“六注意"
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
②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
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放在棕色瓶中,放置于阴凉处.如AgNO3溶液、浓硝酸等.
④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
⑤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
⑥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
命题点1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 ③④⑥⑨
4.实验室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下表中A、B、C、D、E是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
A | B | C | D | E |
( ) | ( ) | ( ) | ( ) | ( ) |
①NaOH溶液 ②浓硫酸 ③Na2CO3溶液 ④白磷 ⑤大理石 ⑥酒精 ⑦浓硝酸 ⑧锌粒 ⑨硝酸银溶液
[答案] ⑤⑧ ④ ①③ ②⑥ ⑦⑨
检查装置气密性和防止倒吸的装置分析
检查装置气密性和防止倒吸是与实验安全有关的两个问题,二者均涉及气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变化。表现在气体流动引起的液体流动。近几年高考试题反复出现此类问题考查。此类试题能充分体现“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素养。
1.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四种情况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形成压强差,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如图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c。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水不能持续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
2.防止倒吸的装置创新及原理
(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
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或试管)中。
(2)接收式(上图中的Ⅲ、Ⅳ、Ⅴ)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3)隔离式(上图中的Ⅵ、Ⅶ)
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1.(2020·白城高三月考)夹紧以下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装置①中,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B.装置②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
C.装置③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水柱慢慢回落
D.装置④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定高度,a、b两管之间水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
[答案] B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装置②的作用是作安全瓶
B.装置③中试剂更换为Ba(NO3)2后,无明显现象
C.装置④用于验证SO2具有氧化性
D.装置⑤用于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B [将装置③中试剂改为Ba(NO3)2,在酸性条件,NO可氧化SO
生成SO
,故生成BaSO4沉淀,B错误.]
3.根据图示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
(3)关闭图C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C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
[答案] (1)关闭止水夹a,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不能持续流下,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不漏气 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使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
(3)无法确定 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胶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4.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答案] 关闭活塞K,将导管末端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案] 加快反应 热水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