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new chat icon top
  • icon-chaticon-chat-active搜题/提问
    new chat icon
    新建会话
  • icon-calculatoricon-calculator-active计算器
  • icon-subjecticon-subject-active学科题目
  • icon-pluginicon-plugin-active浏览器插件
  • icon-uploadicon-upload-active上传题库
  • icon-appicon-app-active手机APP
recent chat icon
历史记录
首页
/
艺术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A组材料 A-1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A-2虞世南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A-3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楷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A-4“明清尚态”。明代时,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市民意识的觉醒,导致了明代文化艺术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流的创作审美倾向,因此在形式美感上似乎更趋于自由通俗,接近现实,表达人情,真正开拓了文化艺术美学的社会容量,从而也更显示了艺术反映生活的积极效应。 A-5“唐人尚法”。有唐一代, 楷书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A-6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柳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A-7唐代自贞观、开元之治而达到鼎盛,威名远扬,到处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唐文化呈现出一种兼容并包、气度恢宏的景象,进入了史诗般壮丽的隆盛时代,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 热烈的时代气质。 B组材料 B-1用墨丰腴。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结字扁平。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具有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 街 水 尽 9-|||-5 基π/4-|||-×-|||-s-|||-吹 苏轼书法作品 2苏轼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B-3书法讲究字体的结构布局,例如:“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例字:喜、吾、娄、安;又如:“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例字:读、蝶、塘、峰;再如:“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例字:竹、羽、朋、弱”。 街 水 尽 9-|||-5 基π/4-|||-×-|||-s-|||-吹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 街 水 尽 9-|||-5 基π/4-|||-×-|||-s-|||-吹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二 16. 春晖中学三(1)准备组织一场书法沙龙,请帮助一组同学围绕“唐代书法”从A组的几则材料中筛选出适合的,并连贯成一段话。(只填序号) 17. 请结合B-1、B-2的内容,给苏轼的书法作品写一段欣赏评价的话。(不少于100字) 18. 请结合B-3的内容,针对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二的问题写出点评。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A组材料

A-1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A-2虞世南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A-3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楷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A-4“明清尚态”。明代时,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市民意识的觉醒,导致了明代文化艺术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流的创作审美倾向,因此在形式美感上似乎更趋于自由通俗,接近现实,表达人情,真正开拓了文化艺术美学的社会容量,从而也更显示了艺术反映生活的积极效应。

A-5“唐人尚法”。有唐一代, 楷书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A-6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柳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A-7唐代自贞观、开元之治而达到鼎盛,威名远扬,到处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唐文化呈现出一种兼容并包、气度恢宏的景象,进入了史诗般壮丽的隆盛时代,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 热烈的时代气质。

B组材料

B-1用墨丰腴。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结字扁平。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具有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

苏轼书法作品

2苏轼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B-3书法讲究字体的结构布局,例如:“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例字:喜、吾、娄、安;又如:“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例字:读、蝶、塘、峰;再如:“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例字:竹、羽、朋、弱”。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二

16. 春晖中学三(1)准备组织一场书法沙龙,请帮助一组同学围绕“唐代书法”从A组的几则材料中筛选出适合的,并连贯成一段话。(只填序号)

17. 请结合B-1、B-2的内容,给苏轼的书法作品写一段欣赏评价的话。(不少于100字)

18. 请结合B-3的内容,针对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二的问题写出点评。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二: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16. A-5、A-2、A-6   

17. 苏东坡的《寒食帖》①字字丰润,每一个字都仿佛蘸足了墨写就的。其中的“夜” “春”“寒”尤为突出。②从笔画看,撇捺舒展,“户”字最能体现。③轻重错落、大小悬殊,“纸”较其他字字稍轻,且一字占据了四个字的位置,不仅给人错落分布的韵律感,还有起伏跌宕、气势奔放之感。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   

18.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他写的“朋”字,右半部分的“月”字比左边的小,违背了“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的原则。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二:他写的“程”“锦”,右半部分的字占位、高度都不够,违背了“右部为主体”的原则。

【解析】

16.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将内容进行排序的能力。在通读A组几则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阐述“唐代书法”内容的几则材料,然后将这几则材料重新排序组织成一段中心明确,语句通畅的文字即可。本题符合筛选条件的材料有A2、A5和A6。A5句在这三则材料中是总括句,依据“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这句话的内容,可以确定A2在A6的前面。故组成一段话的正确顺序为A5-A2-A6。

1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在通读A组和B组材料,对书法作品的布局、字体特点、笔画特色、形成的风格等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苏轼的《寒食帖》这一作品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8.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的分析解答要在理解B3材料内容对汉字的书写特点明确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作品一和作品二,违反书写规则的内容进行评析作答即可。作品一中的“朋”字违背了“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的原则;作品二中的“锦”“程”两字违背了“右部为主体”的原则。在书写时应该是“左小右大”。

 

相关问题

  • 流苏指的是()。A. 下垂的缨子B. 柔软的绸缎C. 华美的旗袍D. 细滑的头巾

  • 宋朝画家李唐,善画山水人物,为南宋四大家之首。其作品《采薇图》画的是()和()的故事。 A. 周武王B. 叔齐C. 伯牙D. 苏轼

  • 楷书方正平直,《辞海》称可作楷模。书法史上有四位书法家以楷书著名,合称“楷书四大家”。下列选项没有位列其中的是( )A. 褚遂良B. 欧阳询C. 颜真卿D. 柳公权

  • |1分 评剧的创始人是谁? A. 成兆才B. 任连会C. 赵抓髻D. 金叶子

  • 古代书家多有习字用笔法则,如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等,人们熟知的“永字八法”是()用笔和组字的方法....草书行书楷书隶书

  •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是? A. 对称布局B. 自然山水C. 几何图案

  • 以下哪种乐器是木管乐器?( )A. 小提琴B. 长笛C. 钢琴D. 萨克斯

  •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A. 唱、做、念、打B. 程式化的动作C. 现实主义的布景D. 虚拟化的表演

  • 由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绍兴人董希文创作的,历经多个版本修改风波,表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史题材画作是()。A. 《黄河颂》B. 《开国大典》C. 《百万雄师过大江》D. 《北平解放》

  • 下列哪位画家以其独特的点彩法而闻名? A. 梵高 B. 莫奈 C. 毕加索 D. 高更

  • 2下列哪种舞蹈形式起源于非洲? A. 爵士舞B. 街舞C. 芭蕾舞D. 现代舞

  •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各种装饰图案总称。我国手工刺绣工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东方艺术明珠”誉称。明清时期“五大名绣”有A. 粤绣B. 京绣C. 蜀绣D. 苗绣

  • 7、"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石、-|||-松、菊,号"板桥"的是()。 ()-|||-单选题-|||-汪士慎-|||-郑燮-|||-阮元-|||-金农

  • 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A. 《天鹅湖》B. 《红色娘子军》C. 《胡桃夹子》D. 《春江花月夜》

  • 【单选题】《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的代表作。A. 波提切利B. 乔托C. 拉斐尔D. 提香

  • 14.以下哪幅作品是中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 ()-|||-A.《千里江山图》 B.《清明上河图》 C.《溪山行旅图》 D.《富春山居图》

  • 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的吴道子创作出许多杰出的画作。一般认为()不是他的作品。A. 《送子天王图》B. 《孔子行教像》C. 《八十七神仙卷》D. 《上吴天官书》

  • 皮影戏在挑线表演日威表演时引人的坐卧行走,翻转踢打、蹄袍甩袖,腾云驾雾驾露,上天入地,身手分家等动作,都能够做到形象逼真,栩栩如好中生,达到火眼金睛的艺术效果。 A. 正确B. 错误

  •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A. 吹糖人B. 琢玉C. 苏绣D. 前纸

  • 【单选题】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是下面哪一项:A. 感受听觉的美;体验情绪的变化B. 感受视觉的美;体验情绪的变化C. 感受听觉的美;体会创作形式的变化D. 感受视觉的美;体会创作形式的变化

上一页下一页
logo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大观公园路10号3N2
关于
  • 隐私政策
  • 服务协议
  • 权限详情
学科
  • 医学
  • 政治学
  • 管理
  • 计算机
  • 教育
  • 数学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010-82893100
  • 公司邮箱: daxuesoutijiang@163.com
  • qt

©2023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2997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