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6.6 离子交换色谱法适合于分离-|||-(A)非电解质; (B)电解质;-|||-(C)小分子有机物; (D)大分子有机物。-|||-16.7 可用于分离 ^+ 和 ^- 的固定相/流动相是-|||-(A)葡聚糖凝胶/水; (B)离子交换树脂/水;-|||-(C)硅胶/氯仿; (D) _(18) 甲醇。-|||-16.8 色谱图上两个峰之间的距离与下列组分间因素无关的是-|||-(A)检测器的类型; (B)热力学性质;-|||-(C)极性差异; (D)沸点差异。-|||-16.9 某组分在色谱柱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s,浓度为c5,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m,浓度为cm,-|||-此组分的容量因子k为-|||-(A) dfrac ({m)_(5)}({m)_(m)} ; (B) dfrac (mm)(m) ; (C) dfrac ({c)_(8)}({c)_(m)} ; (D) dfrac (cm)(c) 。-|||-16.10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下列方法不能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因子的是-|||-(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改变流动相的种类;-|||-(C)改变流动相的pH; (D)改变填料的粒度。-|||-16.11 在环境分析时,要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水源中的痕量多环芳烃,宜采用最理想的检-|||-测器是-|||-(A)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C)荧光检测器; (D)紫外-可见光检测器。-|||-16.12 用液相色谱法分离有机胺时,最理想的色谱柱为-|||-(A)非极性固定液柱; (B)低沸点固定液柱;-|||-(C)空间排阻色谱柱; (D)氢键型固定液柱。-|||-16.13 在液相色谱中,速率方程中对柱效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是-|||-(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C)固定相传质项; (D)流动相传质项。-|||-16.14 基于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分离的色谱方法是-|||-(A)分配色谱; (B)液固色谱; (C)排阻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16.15 下列流动相在反相色谱中洗脱能力最弱的是-|||-(A)四氢呋喃; (B)乙腈; (C)甲醇;-|||-(D)水。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离子交换色谱法的核心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流动相中的离子进行交换,适用于分离电解质。
分离Na⁺和Cl⁻需选择能实现离子交换的固定相(如离子交换树脂)和流动相(水)。
色谱峰间距由组分的保留行为决定,与检测器类型无关。
容量因子k定义为固定相中组分质量与流动相中质量的比值。
选择性因子受固定相、流动相性质及pH影响,与填料粒度无关。
痕量多环芳烃检测需高灵敏度的荧光检测器。
有机胺分离需能形成氢键的固定相。
液相色谱速率方程中,分子扩散项对柱效影响较小。
分配色谱基于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反相色谱中,极性流动相(如水)洗脱能力最弱。
16.6
离子交换色谱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带电离子,适用于电解质(B)。非电解质(A)、小分子(C)、大分子(D)不带电,无法有效交换。
16.7
离子交换树脂/水(B)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分离Na⁺和Cl⁻。葡聚糖凝胶(A)用于分子筛,硅胶(C)和C₁₈(D)用于吸附或反相色谱,均不适用。
16.8
检测器类型(A)仅影响信号检测,不改变组分保留时间,因此与峰间距无关。其他选项均影响保留行为。
16.9
容量因子$k = \dfrac{m_s}{m_m}$(A),其中$m_s$为固定相中质量,$m_m$为流动相中质量。
16.10
填料粒度(D)影响柱效(理论塔板数),但不改变选择性因子。改变固定相、流动相性质或pH会直接影响选择性。
16.11
荧光检测器(C)对多环芳烃灵敏度高,适合痕量分析。其他检测器灵敏度较低。
16.12
氢键型固定液(D)能与有机胺形成氢键,提供良好保留。非极性固定液(A)或低沸点固定液(B)无法有效分离胺类。
16.13
分子扩散项(B)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因填料粒径小、流速快而影响微弱,可忽略。
16.14
分配色谱(A)基于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与其他色谱机制不同。
16.15
水(D)极性最强,洗脱能力最弱。反相色谱中,极性流动相洗脱能力弱,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洗脱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