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0.材料:崔老师刚工作就担任了副班主任。崔老师对学生很“宽容”。有的学生偏科,他说:“没有关系,很多天才都偏科。”有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他也表示理解的:“人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一定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可能什么都喜欢。”崔老师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召集这些学生谈话,告诉他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于成绩不大好的学生,他也不加干预,还说:“学习上的差异古今中外都存在,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呢。”班主任与崔老师商量,打算分头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敦促家长为学校工作提供支持。他觉得没有必要,理由是:“家长平时都很忙,我们应该理解家长。教育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不能给家长增加负担。”很多老师对崔老师的做法不理解。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崔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30.材料:
崔老师刚工作就担任了副班主任。崔老师对学生很“宽容”。有的学生偏科,他
说:“没有关系,很多天才都偏科。”有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他也表示理解
的:“人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一定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可能什么都喜
欢。”
崔老师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召集这些学生谈话,告诉他们要有远大
的理想,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于成绩不大好的学生,他也不加干
预,还说:“学习上的差异古今中外都存在,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呢。”
班主任与崔老师商量,打算分头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敦促家长为
学校工作提供支持。他觉得没有必要,理由是:“家长平时都很忙,我们应该理
解家长。教育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不能给家长增加负担。”
很多老师对崔老师的做法不理解。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崔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题目解答
答案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崔老师教育理念不正确,是对教育观的错误理解。
首先,崔老师的教学行为违背了素质教育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
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材料中崔老师对待学
生的“偏科”表示理解,认为是个人兴趣偏好的选择,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
说明崔老师没有注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其次,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老师在教学
中要面对所有的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材料中崔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经常
召集这些学生谈话,引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但是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加
干预,甚至告知学生偏科没有关系,说明崔老师在展开教育时没有做到面向全
体学生。
再次,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促进个性发展要求老师在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材料中崔老师
没有关注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对于学生喜欢的事情也只是表示理解,而没有加
以引导,并且班主任与崔老师商量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时,崔老师
也表示没有必要,说明崔老师没有做到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
违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最后,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材料中,崔老师漠
视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只把教育学生认为是学校的事情,是对教育
观的狭隘化理解。
综上,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观的理念,需要每一位老师深刻反思,引以为
戒。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教育观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需结合材料分析崔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性发展、家校合作等教育理念。
解题核心思路:
- 定位教育观维度:明确教育观包含的几个核心要点(如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等)。
- 对应材料分析:将崔老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观维度逐一比对,找出矛盾点。
- 逻辑清晰表达:分点论述,每点包含理论依据+材料例证+结论。
破题关键点:
- 偏科、偏爱优生体现对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的忽视。
- 不联系家长反映对家校合作的误解。
- 放任学生差异未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引导。
1. 违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
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材料例证:
- 崔老师对“偏科”和“不爱体育锻炼”持宽容态度,未引导学生纠正偏差。
结论:未履行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责。
2. 违背面向全体学生理念
理论依据:教师应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因成绩区别对待。
材料例证:
- 重点培养成绩好学生,对成绩差学生“不加干预”。
结论:教育对象选择性,违背教育公平。
3. 未践行促进个性发展要求
理论依据:因材施教需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并加以引导。
材料例证:
- 对学生“自己喜欢的事情”仅表示理解,未引导其全面发展。
结论:放任学生差异,未体现个性化教育。
4. 漠视家校合作重要性
理论依据: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过程。
材料例证:
- 拒绝联系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责任”。
结论:割裂家校联系,教育合力缺失。